東北網1月24日訊 2010年,大興安嶺依托生態環境保持完整的後發優勢,經過積極工作,使野生漿果、食用菌、興安北藥和特色養殖等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總產值實現15.1億元,同比增長35%,向著實現綠色崛起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近年來,大興安嶺地委、行署將綠色食品產業作為全區六大接續產業之一進行重點培育,使綠色食品產業實現了從低位起步向高位跨越的歷史性突破,初步形成了由分散生產、加工、銷售的自發階段向政府引導、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千家萬戶的產業化發展格局。目前全區獲得綠色(有機)標志使用權的產品達到198個,其中有機食品192個,位居全省前列。
大興安嶺始終把藍莓精深加工產業作為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不斷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強力推進,認真謀篇布局,加快了全區綠色產業提檔昇級步伐。大興安嶺充分發揮野生藍莓資源優勢,堅持人工栽培和野生藍莓利用保護並重,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阿木爾、圖強、漠河、塔河為重點區域,擴大野生藍莓集約化經營面積,加強北極冰、超越、百盛藍莓散戶藍莓龍頭企業培育,提昇了『中國野生藍莓之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010年8月8日,第二屆中國·大興安嶺國際藍莓節暨山特產品交易會的召開,使大興安嶺『野生藍莓之鄉』名揚國內外,共簽訂經貿合作項目23項,簽約額6.62億元,簽約額比上屆增加1.17億元,增長21.5%。簽約的項目以藍莓及綠色產業項目為主,簽約的9個經合項目中有7個是藍莓及綠色食品加工項目,佔項目總數的77.8%;簽約的14個銷售項目全部為藍莓產品及綠色食品銷售項目。
近年來,大興安嶺在發展藍莓產業的同時,還大力發展食用菌養殖業和北藥開發業,著重在產品研發上下功夫,一批帶有興安北藥特色的花青素、花青素軟膠囊、藍莓泡騰片等藍莓系列產品及藍莓飲料正走向國內外市場,並加大了對50萬畝國家級綠色食品大豆、芸豆標准化生產基地、有機黑木耳養殖科技示范基地等建設項目的推進力度,並強化產品銷售,搶抓市場商機,積極擴大營銷,2010年,全區綠色食品業實現產值15.1億元,其中野生漿果采集和加工實現產值3.06億元,食用菌生產實現產值6.01億元,北藥開發業實現產值3.83億元。同時,特色養殖產業也迅速崛起,大興安嶺地區通過推進標准化養殖,擴大產業規模,引進良種,形成以鹿、狐(貂)、獺兔等為主的特色養殖格局,2010年,狐(貂)存欄3.32萬只,同比增長15%;鹿、獺兔存欄7562頭、10.5萬只,特色養殖產業實現產值7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