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劣質仿冒服裝充斥市場
2011-01-25 09:52:59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李若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1月25日訊 近年來,漸漸興起的外貿服裝店在齊齊哈爾市遍地開花,記者經過走訪發現,許多服裝沒有商標,有的服裝沒有中文標識,店主卻打著『出口轉內銷』的外貿招牌;一些髒污破損的衣物經過翻新後,堂而皇之地登上貨架;大品牌的仿冒品也不乏其中……外貿服裝的售價從幾元錢到幾百元錢不等,良莠不齊的外貿服裝讓消費者難辨真假。很多受訪市民表示,雖然外貿服裝從款式、用料等方面比較受青睞,但是外貿服裝市場比較混亂,沒有標准。

  外貿服飾真假難辨

  1月18日,記者來到位於龍沙區源地街的一家外貿服裝店,裡面不乏jeep、LEE、哥倫比亞等大品牌的服飾。見許多服飾沒有中文標識,並且與正品價格相差懸殊,記者詢問服務員這些服裝是否為正品?服務員說:『我家銷售的都是「尾貨」』。所謂『尾貨』,她解釋到:『大品牌在中國加工,訂單以外剩下的,牌子和原料都是國外的,所以說都是真的。』

  記者見到一款類似的大品牌毛衣在專賣店售價約800多元錢,然而在這裡售價僅為160元。既然物品保真,記者接著又問:『能開發票和信譽卡嗎?』得到的答復卻是否定的。

  記者隨後來到位於龍華路中段的一家小外貿服飾店,記者佯裝看中一件標價499元的『德國軍刀』男款棉服。服務員熱情推薦:『我們店裡銷售的都是國際大品牌的外貿服飾』。

  『這個品牌是哪個國家生產的?』記者問道,但服務員卻回答不上來。

  起初,服務員還以外貿商品獨一無二為賣點,稱一個型號僅有一件。記者稱想要購買十多件,服務員開出的價格馬上掉到每件400元,並說可以問問公司。

  在建華區解放門附近的一家外貿店,店家同樣稱其外貿服飾為『尾貨』,對店內的多種品牌服裝說不出產地,並且拒開發票。


 

  位於龍沙區民意路的一家外貿店面積狹小,室內不足十平米,卻足足掛有上百件服裝,室內服裝多數為一樣款式只有一件,並且個別服裝能看到明顯的污漬,有的缺少紐扣。對此店主解釋說:『這都是加工時的瑕疵品,生產線甩下來的,所以售價這麼便宜。』銷售的部分貨品是否為翻新貨,令人真假難辨。

  市場頻現劣質服裝

  近日,在齊齊哈爾市機關工作的張先生在龍華路上的一家外貿店花160元錢,購買了一件大品牌的外貿毛衣,因其厚度和外觀做工及實惠的價格,令張先生愛不釋手。回家後不久,毛衣不小心被沾了一點水後,嚴重脫色,不僅染花了襯衣,甚至皮膚都染上了顏色。之後,毛衣的顏色是洗一次掉一次,無論怎麼洗,盆盆水都如藍鋼筆水一般。

  個體經營者李女士,平時也熱衷購買外貿商品。一次,她在一家外貿店裡購買了一件襯衣,由於對外貿商品的信任,李女士購買時只顧及款式,沒顧及質量,回家後纔發現,襯衣一處跑線,還有一處污漬,令她十分懊惱,雖然價格不超百元,可疑似舊貨,穿過一次後便丟在一旁。

  在采訪中,記者還發現,有些商販抓住人們青睞外貿服裝的心理,打起『外貿』招牌的幌子蒙騙顧客。據知情人士透露,不少小外貿店參雜仿牌貨或翻新舊貨,只因外貿貨好賣。

  行家一語點破真經

  從事多年服飾銷售的業內人士透露,所謂外貿貨,實際上應該叫做外貿尾單貨。國外大品牌提供面料、版型,到國內尋找廠家生產,生產後質量檢驗合格的,就是銷往大商場的專櫃貨。但是這些企業對原材料數量控制極嚴,一般僅會多提供3%—5%的面料作為『計劃報廢物資』,輔料如紐扣、拉鏈等的數量則更少,原汁原味的外貿多餘名牌貨實在難得。另外,服裝品牌企業要銷毀尾單貨,一般從商標處下手,俗稱『剪標貨』,一剪刀下去,決不會留情。要麼是剪個月牙形,把商標上的字全摳掉。要麼就是把商標『連根拔』,剩下兩道商標縫線依稀可見,很難讓人認出來。這樣的服裝纔是真正的外貿貨,也是消費者搶購的對象,但不乏有的商家故意將標簽剪掉,充當外貿貨,還有的店銷售外貿仿版,所以消費者要有超好的眼光,纔能買到真正的外貿貨。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