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俄界江——烏蘇裡江畔,鑲嵌著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虎林市。這裡是遠離喧囂的一方淨土,這裡是成就北大荒精神的綠色搖籃,這裡是濃縮北國絢麗風光的生態名城。太陽最早從這裡昇起,二戰最終在這裡落幕;綠色產業最初在這裡啟航,生態經濟率先在這裡興起。
虎林是一座因綠成名的新興生態經濟城市,總面積9334平方公裡,總人口31.2萬。虎林,物產豐饒,風光旖旎,文化深邃,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產糧大縣,北大荒精神、珍寶島精神的發祥地。近年來,虎林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做強綠色產業、構建開放虎林、加快打造生態經濟強市』的總體思路不動搖,突出『一個跨越(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兩個率先(率先進入國家級生態縣行列,率先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以『三個建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園林型城市)』、『四個年』活動(產業項目建設年、新農村建設提速年、優化作風建設年、改善民生普惠年)為抓手,全力推進五大戰略(新型工業強市、現代農業富市、多元經貿興市、特色旅游活市、生態文明立市),加快培育六個主導產業(綠色農產品加工、生物制藥、新型能源、木材加工、畜禽產品加工、山特產品加工),強化七種措施(解放思想、項目建設、對上爭取、優化環境、區域共建、改革創新、人纔支橕),實施八項民生工程(百姓安居、道路暢通、城鄉潔美、文教振興、全民健康、社保普惠、扶貧解困、平安建設),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1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88.7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31131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16.7億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2990元,農村人均收入10178元,首次突破萬元大關,在全省排名前五位。
新型工業漸成體系 生態經濟魅力凸顯
虎林生態優勢得天獨厚,自然資源豐饒富集。該市圍繞優勢資源和農副產品深度開發,突出發展循環經濟,全力招商引資上項目,構建了優勢明顯的六大主導產業,工業集群初具規模。組建了民營科技企業示范園區,並成功晉昇為省級工業示范基地;完成了綠都集團改革,引進了娃哈哈乳業、雙葉茂盛木業、華電虎林石青山風電場一期、清河泉二熱源、一熱源改擴建、珍寶島血塞通凍乾粉針和血栓通膠囊等重點項目,推出了蜂蜜保健品、黑木耳、食用菌、山野菜、五味子酒等多系列產品,加快了綠色山特產業發展。生物制藥、新型能源、綠色農產品加工已成為立市主導產業,工業經濟步入快速增長期。2010年,虎林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現價產值29.8億元、工業增加值7.4億元、利稅2.7億元,年均增長31%、19.3%和128.3%。,增量居雞西各縣區首位。
現代農業生機勃發 基地建設提檔昇級
虎林區域內耕地總面積630萬畝,年糧食總產突破20億斤,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全國產糧大縣、綠色食品主產區、國家重點木材生產基地。近年來,該市堅持農業生產標准化,綠色食品原料基地認定面積107萬畝,良好農業規范認證面積45萬畝,有機食品認證面積5500畝,無公害和綠色食品認證數24個,生態型農業示范鄉鎮5個。發展百畝以上家庭農場1800戶,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80多萬畝,培育綠都集團等雞西市級以上產業化龍頭16個,『珍寶島』牌精制米成為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省級名牌農產品。虎林先後榮獲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示范市、優質水稻產業帶示范市、奶牛產業化示范市、基本農田保護先進單位、產糧大縣等多項殊榮。2010年糧食總產值達26.5億元、農業總收入實現17.3億元。虎林糧食生產連續五年獲得大豐收,連續四年蟬聯全國產糧大縣先進縣。


虎林地處黑龍江省東部沿邊開放帶中點位置,口岸地緣優勢明顯。設有國家一類陸路客貨運輸口岸,建有中俄邊境上最大的永久性界河大橋,滿負荷年過貨能力260萬噸。虎林積極發展口岸邊貿業,推動了對俄經貿合作戰略昇級。建成了口岸過境公路、聯檢部門辦公樓、通關服務中心、海關監管貨場、口岸現場停車場、貨檢旅檢綜合樓,啟動了口岸倉儲集裝箱換裝站項目,形成了多功能對俄經貿平臺。實施大戶牽動戰略,做強邊貿主體。出臺了對俄過貨獎勵政策,積極申請外貿發展資金,扶持骨乾經貿企業壯大。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增加俄羅斯資源性產品進口,擴大輕工日用品、綠色食品、建材、機械產品出口。重點發展了糧食果菜、服裝輕紡、日用百貨、建築裝飾材料和木材等進出口主打產品,實現了邊貿商品結構多元化。以我省加快沿邊開放開發為契機,深入研究俄方經濟形勢和外貿政策,突出強主體、拓領域、建基地、優環境,構築集貿易、加工、投資於一體的多元化對俄經貿合作新格局,不斷拓寬經貿領域,提昇合作層次。深化了與俄方在農業種植、森林采伐加工、石油勘探等多領域的經貿合作,堅持進口加工與出口加工並舉,大力發展對俄加工貿易。加速進口木材加工產業發展,加快建材、蔬菜出口等基地建設,拓展加工貿易產業鏈,促進出口產品地產化、規模化。五年招商引資累計到位資金35.3億元,是『十五』期間的6.8倍。爭取上級資金18.92億元,是『十五』期間的2.5倍。口岸經濟穩步推進,新建了口岸旅貨檢辦公樓、口岸廣場,恢復了對俄旅游客運班車,本地邊貿企業達到53家,累計過貨24.8萬噸,實現過貨額8.4億美元。
特色旅游前景廣闊 紅綠品牌主題突出虎林生態人文旅游資源豐富,擁有大森林、大草原、大界江、大冰雪、大濕地等特色旅游資源,珍寶島、完達山神頂峰、珍寶島濕地、千畝荷花月牙湖聞名遐邇。虎頭景區是北國旅游勝地,松阿察河與伊曼河在此匯合成烏蘇裡江,有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侵華日軍虎頭地下軍事要塞遺址、遲浩田將軍題寫碑名的二戰終結地紀念碑、被譽為『東方第一廟』的關帝廟、能飽覽異國風情的烏蘇裡江第一塔等景觀景點。虎頭旅游開發區成為省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黑龍江省唯一一處非城市中心型旅游資源集合區。
在旅游開發上,虎林突出『紅綠』兩大主題,高標准規劃建設景區景點,推出了紅色紀念游、山水休閑游、森林度假游、濕地觀光游、冰雪娛樂游、田園農家游、對俄風情游等一批精品項目,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旅游服務體系。編制了虎頭區域旅游總體規劃,建成了烏蘇裡江廣場、二戰終結地紀念園、烏蘇裡江第一塔、濕地觀光塔、虎頭要塞影視城等景區景點,啟動了月牙湖景區整體開發,完成了游船碼頭下移、珍寶島接待中心及景區公路等配套設施建設,虎頭進入了省級旅游名鎮行列。成功舉辦了『二戰終結地紀念碑揭碑』、中國民間攝影藝術節暨『激情廣場』愛國歌曲大家唱等一系列活動,提昇了虎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2010年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4億元,同比增長22%,比2005年增加9202萬元,五年增長1.9倍。
生態建設紮實推進 社會進步和諧穩定生態是虎林最大的優勢,多年來虎林始終堅持保護、建設與利用並重的原則,編制了國家級生態市創建規劃,把生態環保作為生態型經濟發展壯大的立市之本,不斷推進生態建設、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以國家級生態縣和省級『三優』文明城創建為契機,狠抓污染防治和節能減排,建設美麗宜居的生態園林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正式投入運營,圓滿完成了『十一五』減排任務。不斷加大天然林保護、公益林撫育力度,大力退耕還林,完成造林綠化5.87萬畝,綠化村屯79個。組建了珍寶島濕地管理局,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退耕還草還濕1500畝,堅決制止濫捕亂獵、濫采亂挖、私開亂墾行為。加強了水資源保護,完善潔淨水系。珍寶島濕地晉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0年,虎林市被列為省級循環經濟試點縣。
民生保障日益加強 幸福指數不斷攀昇城鄉建設全面提速。改造平房區64.5萬平方米,開發樓房99.2萬平方米,配建經濟適用房、廉租房7422平方米。啟動實施了吉祥廣場、青少年活動中心、影劇院、文化廣場、五虎山森林公園、城區綠化美化亮化、街道和供水供熱改造、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城區集中供熱面積達到240萬平方米,徹底取締了不可再生能源供熱。新增城區綠化面積1050畝,進入省級園林城市行列。改造泥草房2857戶,農村磚瓦化率達到83.3%,榮獲全省泥草房改造先進縣、全省百鎮建設先進縣稱號;城鄉環境整治成效顯著,連續兩年名列雞西第一;我市已步入全國電氣化縣行列。公路建設突飛猛進。建設公路總裡程1185.9公裡,方虎公路虎林至虎頭段二期工程、口岸公路、虎八公路、虎饒公路等建成通車,建虎、雞虎高速路基工程全線貫通,農村公路實現了水泥路村村通,85%的中心村水泥路鋪滿蓋嚴,公路網絡主體框架已經形成。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整合教育網點29個,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昇。健全完善了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和衛生服務網絡,醫療救助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群眾健康保障水平顯著提昇。順利通過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驗收。被評為全省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新增就業1.4萬人,再就業1.1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基本養老金和低保對象保障標准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實現了應保盡保。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五險』參保率分別提高4%、10%、5%、50%和45%。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3%,新農合參合率達100%。新農保參保率達到95%,我市被授予全省新農保試點先進單位,虎林模式在全省推廣。『平安虎林』建設紮實推進。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連續5年實現命案全破,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昇,群眾的法制意識普遍增強。新型軍政軍民關系不斷鞏固和發展,連續四屆獲得省級雙擁模范城榮譽稱號。虎林市先後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邊境文化長廊先進市、文物工作先進市、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文明城市、衛生先進城市、雙擁模范城市、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先進市、平安縣和青少年冰雪活動先進集體等多項殊榮,被評為全省縣級唯一的全國幸福工程示范縣。
開放的虎林誠摯歡迎國內外賓客來此觀光旅游,投資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