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雞西
搜 索
興產業 上項目 強基礎 惠民生—雞東縣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2011-01-25 14:33:09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縣情概況:雞東縣域面積3243平方公裡,轄8鎮3鄉123個行政村。總人口33萬,其中農業人口20萬。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7%;一般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5.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3.6%和10%。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預計實現75億元,同比增長17%;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54億元,同比增長31.06%;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17.9億元,同比增長4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分別實現13180元和7368元,同比分別增長13.2%和25.3%。先後榮獲『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雙擁模范縣』、『全國防震減災先進縣』、『全國勞務輸出示范縣』、『國家食品安全示范縣』、『2007年度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黑龍江經濟最具活力縣』、『黑龍江和諧可持續發展典型市縣』等30餘項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

  資源儲備:礦產資源富集。有煤、金、銅、鐵、鉑、鈀、鎳、鋅、鋁、鈷、石墨、瑩石、水晶、石灰石、大理石、粘土等礦藏42種。其中,已探明的煤炭儲量達34億噸,瑩石、水晶、熔煉水晶、鉑、鈀的儲量均佔全省第一位。農業資源豐富。現有耕地142.64萬畝,草原10萬畝,林地230萬畝,大小河流9條,大中小型水庫14座。旅游資源眾多。境內有鳳凰山國家三A級自然保護區、麒麟山景區、哈達河風景區、雞林朝鮮族風俗區、鍋盔山莊等旅游景點,構建了北有麒麟山、南有鳳凰山的『北龍南鳳』旅游格局。

  區位條件:全縣有3個鄉鎮與俄羅斯接壤,陸地邊界線長111公裡,是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陸地邊界線最長的邊境縣。縣城距省城哈爾濱500公裡,距檔壁鎮、吉祥、綏芬河三個口岸分別為100、230和250公裡,國家鐵路林密線、201國道、國家公路方虎線、建雞高速橫貫東西,陸路運輸十分便利。境內興凱湖機場已正式通航,為雞東進一步擴大開放打開了一條便捷的空中通道。

  產業基礎: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加工型為主的煤焦電化、非煤礦產資源深加工、食品加工、新材料和新型建材以及新能源、北藥等產業基礎深厚。特別是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和我省建設東部煤電化基地以來,加快雞東省級煤化工園區建設,以煤炭洗選、煉焦、發電、電石生產、煤制甲醇等為主線的循環型工業體系已具規模。

  投資環境:先後完成城鎮綠化、亮化、硬化,舊城區改造、農村泥草房改造、城鄉道路建設、供排水改造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通過省級先進衛生城驗收,城鄉對外吸引力、集聚力明顯增強。出臺了《雞東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制定了《關於對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進行責任追究的暫行規定》,成立招商引資和大項目建設辦公室、外來投資者服務中心、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投訴中心,為投資者營造了快捷便利的服務環境和安全穩定的投資環境。

  戰略目標:堅持『工業立縣』、『項目強縣』發展戰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掘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煤電化強縣。以實施五大工程(項目強基工程、產業昇級工程、促農雙增工程、三產活縣工程、民生改善工程)為載體,以培育六大產業(煤焦電化、非煤礦產資源深加工、食品加工、新材料和新型建材、新能源、北藥)為依托,以四個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黨的建設)為保障,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力爭到2015年,全縣生產總值和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翻一番、固定資產投資翻兩番,經濟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


 

  突出產業發展,工業經濟駛入快車道

  雞東縣牢固樹立『工業立縣』思想,圍繞構築結構合理、主導產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運行質量高的產業新格局,走一業(煤化工業)為主,多元產業結構動態平衡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2009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分別實現10.7億元、5.5億元、11.5億元、1.01億元。2010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稅預計分別實現16.1億元、7億元、14.2億元、 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9.6%、51.6%、46.1%、202.1 %。

  突出抓好煤炭產業。把發展煤焦電化循環經濟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科學高效利用煤炭資源,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構築煤電化規模化、一體化產業集群。在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新上大型生產礦井、加強本質安全型礦井建設的基礎上,依托北方焦化、東隆化工、雞東熱電等一批骨乾企業,大上洗選加工、焦化、發電及化工和建材項目,打造煤炭循環產業鏈。同時,積極推進廣東東送集團煤焦氣化產業項目建設。2009年,煤炭產量實現220萬噸,煤炭產業實現產值12.9億元、稅金2.2億元,佔全縣財政收入的60%以上。2010年,煤炭產量實現330萬噸,煤炭產業產值可實現5.9億元。突出抓好非煤礦產資源加工業。重點依托遼寧葫蘆島鉬業公司、浙江金財集團控股公司等戰略投資者,加快鉬、鉑、鈀、岩金等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加工進程。同時,加速對鎳、石灰石、硅藻土、螢石等礦產資源開發,同步實施產品深加工,模擬園區建立企業集群發展區。2009年,非煤產業產值實現2.22億元,非煤產業產值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2 個百分點。2010年,非煤產業產值實現3.7768億元。突出抓好農副產品加工業。充分利用優質水稻、萬壽菊、烤煙、蓖麻等種植優勢,促進水稻加工、萬壽菊精深加工、蓖麻加工等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特別是以江西正邦集團、雨潤集團投資建廠為契機,走市場牽企業、企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路子,實行區域化種養、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建立貿工農有機結合,城鄉經濟互動共融、相互促進的產業化機制。突出抓好煤化工園區建設。以推動產業塊狀發展為目標,重點按照『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模式和節能減排原則,以東隆化工公司、北方焦化公司為基點,圍繞構建『煤洗選—電—建材』、『煤—焦化—焦油』、『煤/石灰—電石—聚氯乙烯』、『煤炭氣化—甲醇—精細化工產品』、『秸杆/木—造紙』五大產業鏈,招引、優選入園項目,打造煤焦電化一體化煤化工產業園。目前,園區有煤炭生產銷售企業32戶,資產總額12.81億元,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利稅2.3億元。  

  突出項目建設,縣域發展基礎顯著增強

  雞東縣深入實施『招商引資攻堅年』和『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大力招商上項目,走以項目強縣、活縣之路。2008年以來,共實施重點項目62個,投資總額達105.2億元,全部達產達效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0.4億元、稅金14.4億元。科學謀劃開發項目。堅持以利於優化調整結構為原則,謀劃、開發、實施項目。立足完善煤炭產業鏈,謀劃實施了中盟洗煤有限公司120萬噸洗煤廠建設、北方焦化公司2.4萬千瓦煤氣發電、廣東東送集團煤焦氣化循環產業項目;立足非煤礦產資源開發,謀劃建設了鉬礦易地改擴建、大理石加工等項目,鉑、鈀、岩金、硅藻土、石灰石等資源開發項目已列入項目儲備庫;立足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謀劃新上了萬壽菊提純廠建設、正邦集團精制米加工、雨潤集團200萬頭生豬屠宰、3000萬只雞屠宰等一批項目;立足新材料和新型建材產業,完成了松見研磨材公司碳化硅微粉生產、雞西南方鋼構有限公司彩鋼保溫板、苯板、型鋼生產線建設及木材深加工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遠方新能源科技開發公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產,奧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6000噸球形石墨、3000噸可膨脹石墨、2000噸石墨紙生產項目,寶泉無煙煤炭公司1.2億塊煤矸石燒結磚、昱程達建築材料公司年產1.2億塊煤矸石燒結空心磚等項目。全力招商引進項目。堅持以招商引資集聚項目、技術、人纔、資金等生產要素,增強發展後勁。幾年來,先後有中盟集團、山東諸城天然色素有限公司、葫蘆島鉬業公司、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江西正邦集團、北京天潤新能投資有限公司、廣東東送能源開發公司、福潤肉類加工有限公司等30多戶域外企業落戶雞東。僅2008年以來,就引進項目41個。特別為促進鄉鎮經濟發展,制定了鄉鎮招商引資縣鄉『分稅』政策,極大調動了鄉鎮招商引資上項目的積極性。截至目前,鄉鎮共引進項目57個,總投資近10億元。此外,東送集團煤焦氣化循環產業、大商集團擬開展永安一區建設煤電化工循環產業、風電建設、鈦合金生產、煤制油生產、華鑫塑料30萬噸PVC樹脂和30萬噸離子膜燒鹼等一批投資超億元、幾十億元的大項目正在對接中。加速推進重點項目。重點突破主導產業項目。即煤炭產業項目。寶泉無煙煤炭公司120萬噸洗煤廠建設、北方焦化公司260萬噸洗煤和2.4萬千瓦焦爐煤氣發電等一批煤電化項目,相繼竣工投產。集中突破結構調整項目。著力培育接續替代產業,鉬礦易地改擴建項目、萬壽菊提純廠建設、南方鋼構有限公司彩鋼板、苯板及型鋼生產線等建設項目已經投產。黑龍江遠方新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釩鋰生產項目,2011年可正式投產。全力突破基礎設施項目。城鎮供水、污水處理廠、農村飲水安全、城市棚戶區改造、農村泥草房改造、城鎮背街巷道、農村公路建設等30項民生工程相繼完工。積極服務推進項目。成立了全縣項目推進領導小組,建立了重點項目縣處級領導領銜責任制,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個一』服務機制,形成了抓項目推進的合力。組建了大項目推進辦公室,對所有項目實施全方位的服務。針對項目建設中出現的難題,縣委、縣政府召開現場辦公會協調解決。對一些重點項目,組成項目工作推進組駐廠專職負責推進。出重拳處理破壞投資環境、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構築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項目建設服務平臺。


 

  突出興農富縣,城鄉一體發展步伐加快

  雞東縣堅持『穩農村、豐農業,促百業興』的『三農』工作理念,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協調發展農村社會事業。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鞏固10億斤產糧食產能為重點,深入推進綠色水稻、『兩高』大豆、玉米良田等基地建設。2010年,全縣落實播種面積142.64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10.8億斤,同比增長7.1%,穩居產糧大縣行列。加快發展萬壽菊、蓖麻、烤煙、瓜菜、北藥、食用菌等增收增效的特色產業。以生豬養殖為重點,積極推行健康、標准化養殖,通過政策扶持、龍頭拉動、技術服務等多種措施,使傳統養殖向現代化規模養殖轉變。2010年,畜牧業產值預計實現7.7億元,同比增長11.1%。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注重鄉鎮企業在促農增收中的積極作用,扶持壯大江西正邦集團、福潤肉類加工有限公司、蓮春天然色素有限公司、福順祥糧油公司、億洲食用菌有限公司等一批產業關聯度大、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農副產品加工及銷售型龍頭企業加快發展。龍頭企業發展到23戶,輻射農戶4萬戶,帶動訂單面積40萬畝。各類專業協會發展到132個,基本形成了『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格局。完善縣鄉村三位一體的勞動力轉移工作體系,全縣轉移農村勞動力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3.2億元。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農機化、水利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抗旱水源工程、雞東大型灌區整體工程和以防洪除澇為重點的堤防工程建設。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加強水、路、電、氣等基礎項目建設。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打造了整潔、舒適、文明的農村新環境。同時,利用毗鄰8510農場的優勢,深入推進場縣共建,在科技創新、農業產業化、農機現代化、小城鎮化、社會事業發展上加強聯合,不斷提昇群眾生產生活水平。

  突出和諧穩定,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雞東縣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注重社會和諧發展,加大民生問題解決力度,讓發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人民群眾。

  抓實就業這個民生之本。堅持在發展中促進就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積極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全力做好就業服務工作,不斷提高就業率。城鎮人口失業率控制在4 %以下。抓實保障這個民生之盾。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率達到應參保人數的85%以上;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積極發展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等社會保障事業,解決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難題。抓實就醫這個民生之需。新建鄉鎮衛生院12個,縣醫院門診綜合樓主體框架結構已經封頂,2011年8月可竣工並交付使用,屆時將形成以縣級醫院為主體、鄉鎮衛生院為輔助的城鄉衛生一體化服務體系。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以上。抓實就學這個民生之基。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新建教學樓20棟,鄉村實現集中辦學。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抓實住房這個民生之急。加快棚戶區和農村泥草房改造步伐,啟動新城區建設。農村泥草房改造工作計劃7年內完成,比省計劃提前一年完成。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7.8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3平方米,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92%。通鄉、通村公路全部實現100%水泥路面目標。同時,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切實抓好以煤礦為重點的安全生產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和健康安全;以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為重點,認真做好信訪工作,整合司法調解、人民調解和行政調解,著力解決社會矛盾糾紛,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建立預警應急機制,提高對突發群體性事件的快速反應和處理能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確保了社會和諧穩定。

  濤聲激越風催緊,潮起正是揚帆時。如今,雞東正以日新月異的變化向人們昭示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美好的發展前景。勤勞智慧的雞東人民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正以百倍的熱情,昂揚的斗志,投身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奮力譜寫更加輝煌壯麗的嶄新篇章!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