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東寧六成農民當『專業戶』致富
2011-01-25 13:55:45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良武 王增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4日訊 (通訊員王良武 王增偉)『兩畝地一頭牛,三只雞兩條狗,忙完那頭兒忙這頭兒。』這是過去黑龍江省東寧縣傳統農民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農民在土地上種植、養殖『一把抓』,盡可能實現自給自足,結果一年四季不得閑。如今,東寧縣農民轉變了生產和生活方式,他們把自家的少量土地流轉到少數人手裡,種地的,養牛的,發展黑木耳的……,60%『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成了遠近聞名的生產『專業戶』、富裕戶。

  今年,老黑山鎮發展黑木耳8000萬袋,許多發展黑木耳生產的農民將土地承包給種地大戶,催生了一批『種植專業戶』。烤煙專業戶黃吉彬種了15公頃的烤煙,總產量32500公斤,均價近14元,毛收入達到43萬元。在老黑山像黃吉彬這樣的烤煙專業戶還有很多。

  東寧鎮一街村孫慶財離開土地發展養牛成了遠近聞名的養牛『專業戶』,『去年一年出欄優質育肥牛3000多頭,實現純收入200萬元,還帶動了全縣和周邊地區肉牛產業的發展。』談起孫慶財和他的慶財牧業有限公司,東寧縣畜牧局的工作人員總是贊不絕口。據了解,孫慶財多年苦心經營的慶財牧業不斷發展壯大,現有總資產1,500多萬元,固定資產達1,000多萬元,擁有年加工2,500噸的糖化飼料廠和年出欄3,000多頭的標准化肉牛飼養場,成為牡丹江市最大的肉牛育肥企業。

  走進三岔口鎮,大街小巷到處是朝鮮民族飲食文化特色的餐飲店鋪,三岔口鎮農民過去以水稻種植為主,現在『洗腳上田』,發展以餐飲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成了名符其實的餐飲『專業戶』。目前,全鎮第三產業業戶已達300餘戶,從業人員達1000人,年實現收入1500萬元。許多農民將自家土地承包給外鄉人,走出去開闢勞務輸出新天地。三岔口鎮金一男自2001年在俄羅斯從事蔬菜大棚種植,經過近10年的努力,如今規模已達到擁有30個大棚、面積4萬平方米,帶動出國務工人員30多人。今年他的純收入將達到30萬元。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