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5日訊 元旦剛過,市民林先生就趕到阿城平山抓了三頭農家笨豬,作為今年過年為自家和親友們置辦的最大一宗年貨。林先生說,之所以早下手,是因為現在下鄉抓年貨的人多,再晚了就抓不上了。果然,記者昨天聯系到尚志一面坡鎮的養殖戶史福平時,他告訴記者,臨近年根兒,很多農戶家養的笨雞、笨豬啥的早被收光了,現在農家大公雞即使出價到了百元一只,也買不到了。
百頭笨豬倆月賣光
史福平家是養豬的,他告訴記者,從去年11月份起就不斷有人來提貨,到現在100多頭豬都讓城裡人買光了。史福平說:『昨天,哈市一個朋友想要弄點小笨雞。俺家不養雞,有要雞的,我們都得下屯一戶一戶給抓去。現在各家各戶的雞養得都不多,最多也就三四十只,小笨雞經常斷貨,價錢也漲得飛快。上個月,我們從屯裡抓一只家養的大公雞農戶纔要70元一只,現在去抓就漲到100元一只了。就是這樣,還抓不上來呢,只能放棄了。』
史福平告訴記者,現在像他這樣的既當『農貨經濟人』又自主養殖的養殖戶在一面坡也越來越多了。這裡的農貨都是口口相傳,有到一面坡走親訪友的,回去的時候就帶回去二三十斤笨豬肉,有人特意從哈爾濱打電話來訂購。笨雞、笨豬現在價錢高,可現在城裡人還就愛上這一口了。
養殖戶服務提檔昇級
史福平告訴記者,現在城裡人生活好,買笨豬笨雞講究也多。城裡人都要現成的,小笨雞買完了不用考慮回家咋宰殺?毛,史福平他們都會把雞宰殺完,?毛去膛,洗淨後大小搭配好再打成袋;笨豬也是提前宰殺完畢,按城裡人要求該留的留、該丟的丟,然後按照十斤一袋打好包裝,這樣人家回去一分也省事。
史福平說,這幾年下鄉買農貨的城裡人越來越多,養殖戶的服務也都提檔昇級,提供較好的服務。而好多城裡人買了整頭豬,只要淨肉、硬肋等好處理的乾貨,多數下水和豬頭都扔給養殖戶了。年前這一兩個月,他們家賣出了100多頭豬,光下水和豬頭就剩下幾千斤,都讓做熟食生意的人收去了,這又是一筆收入。
『笨字頭』年貨闖進城
據介紹,史福平家還與東北農業大學聯合起來,成為生態豬養殖的一個示范點,每年,除了零散的城裡訂戶,農大教授的團隊還會定期向他收豬,史福平家的生態豬肉如今有了自己的品牌和城裡的銷售點。
如今,像史福平一樣盯准城裡人年貨市場的農村人已越來越多。亞溝鎮的王春陽在自家庭院裡養生態鴨,院裡還種黏玉米、大黃米,鴨糞當肥,一到入秋,就請人來用自家產的黏玉米、大黃米做黏豆包。到了年根兒,王春陽家的笨鴨蛋、黏豆包都被城裡人搶購一空,如今不預訂都買不到。瞄准了城裡的大市場,王春陽給自己家的農產品注冊了商標,還在城裡租了間辦公室開起了農產品辦事處。從元旦到現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銷售收入就達20餘萬元。
史福平說,走進大市場,這些『笨字頭』年貨下一步就是要突破口口相傳的銷售模式,讓更多城裡人享受到綠色香美的農家年貨,讓更多的農村養殖戶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