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縣位於黑龍江省中南部,張廣纔嶺西北麓,松花江中游南岸,幅員3000平方公裡,轄3鎮5鄉,67個行政村,253個自然屯,人口26萬。』
方正縣是中國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發源地,中國富硒大米之鄉,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國家級方正銀鯽繁育基地,首批國家生態示范縣,中國旅日僑鄉。
全縣各業蓬勃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實現33.5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1.7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3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04元,人均儲蓄餘額名列全省前茅。
2011年,方正縣深入實施強縣戰略,全力打造『現代化生態宜居城市、集約化優質稻米基地、規模化新興產業強縣、人文化東北特色僑鄉』,努力實現『五新』目標。即,縣域經濟登上新臺階、城市建設提昇新水平、鄉村環境發生新變化、綜治維穩取得新成效、全民教育實現新提高。
建設現代化生態宜居城市
今年方正的城市建設將突破『平房變樓房、土路變硬路』的傳統思維模式,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管理,不斷提昇城市整體形象品位和載體功能,重點實施北拓戰略。
抓緊完成新城區開發建設總體規劃和小區、道路、景觀等分項規劃,做到功能性與超前性相結合。3月底完成方正湖北岸相關拆遷任務,同時啟動行政中心、文史館等項目建設,跟蹤城北火車站點建設項目,采取政府投入、協商立項等辦法,擴大站區規模,以其為帶動,通過房產置換、爭取項目等有效措施,實現『退商進新區』,加快推進大氣時尚、功能完備的濱水商業區、住宅區建設,精心打造綠化帶、景觀大道、特色園林和綠色庭院小區。
在2年內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在整潔舒適的基礎上,盡力提昇建設標准,向人文、生態方向發展,使老城區改造成為體現宜居、特色和風格的精品工程。以南直路二期改造為重點,加快城區道路硬化,同步推進配套建設,道路硬化率達到100%。要統籌制定地下管網改造計劃,避免重復建設。進一步提高樓體、牌匾亮化水平和檔次,打造獨特方正夜景。加大綠化力度,提昇城市綠化、美化標准。立足我縣及周邊地區市場需求,盡快建成苗木花卉基地。
進一步調整管理體制,將城管范圍延伸到鄉鎮、村屯,制定出臺城市管理辦法,成立聯合執法隊伍,促進城市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將『天眼』系統與110指揮中心有效整合,實行數字化城管。要針對物業管理存在的『失管失養』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在明確住宅樓、住宅小區產權主體的基礎上,引進、培育實力強的物業管理公司,提昇物業管理水平。
建設集約化優質稻米基地
方正縣針對耕地有限、水稻產量有限的實際,在品質、品牌上做文章,在經營方式上求突破,提昇方正稻米產業,實現從水稻原糧粗加工大縣向稻米精深加工產品輸出大縣轉變。
加快推進水稻現代化示范園區建設。今年園區面積將達到1萬畝。采取企業租賃、土地返租、『虛擬入股』、組建合作社等方式,實現以點帶面發展,促進土地流轉和集約規模經營。不斷加大與農業科研院所的聯系與合作,加強水稻新品種引進、培育工作,規劃建設優質稻種繁育銷售基地。爭取項目支持,加強以水源灌溉控制性工程為重點的水利設施及配套建設,做好渠系清淤維護,打造穩產高產農田。
發展壯大龍頭企業。東方集團、五芳齋集團稻米精深加工項目今年投產達效。以此為帶動,鼓勵企業采取兼並、資金入股等措施,整合小型稻米加工企業,發揮規模效應。借鑒天門利民綠色稻米專業合作社的成功經驗,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完善利益分配機制,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打造全國馳名品牌。借助『方正大米』品牌系列推介活動所產生的良好效果,持續做好宣傳工作,爭創國家馳名商標。鼓勵和扶持企業加快開發中高檔系列名優產品,滿足市場多樣化以及高端消費需求。堅持未雨綢繆,強化品牌保護,抓緊研究制定有效的辦法和措施,統一『方正大米』品牌的使用和管理。工商、質監等部門要發揮職能作用,主動協調省內外地區開展聯合執法,保護好、發展好『方正大米』的品牌形象和市場信譽。
建設規模化新興產業強縣
今年是全市『招商引資項目落實年』,方正縣將抓住機遇,采取超常舉措,盡快把工業這塊短板補長、補齊。
抓好開發區建設。加強對上溝通協調,爭取增加用地指標,實現擴區增容。通過項目掛靠、資金招引等途徑,完善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實現『六通一平』,建設高標准廠房,切實提昇承載功能和吸引力。適當提高入區『門檻』,通過引進實力更強、規模更大、效益更好的企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抓好重點項目建設。搶抓長三角等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開發高檔鉛筆、家具、地板、化妝筆等高端產品,提高附加值;胡鐵嶺風電場項目年內實現並網發電;全力配合省交通廳做好得莫利服務區改造昇級工作。借助方正被列為全國食用菌生產基地縣的契機,壯大食用菌產業,今年總量力爭實現1億袋;繼續跟蹤推進石英石、石油、核電等項目。
全力開展招商引資。創新工作機制,完善優惠政策,實行招商引資『一把手負責』和『一票否決』制,科學分配任務指標,各戰線領導要親力親為,做到有任務、有目標,組織相關部門全力開展招商引資,力爭年內都能談成1—2個大項目。要選擇性地在一些大城市建立方正鄉友會、聯絡點,暢通信息渠道。定期召開碰頭會,通報情況,堅持一事一議,迅速研究解決招商引資中存在的問題。大膽解放思想,積極與企業家、商家交朋友、處感情,做到以情動商、以情招商。優化發展環境,做好跟蹤服務,實行『入企檢查報批制』,確保安商穩商。
建設人文化東北特色僑鄉
方正縣深入研究僑鄉建設,既體現『物』化,更注重『文』化。把當年方正人的那種人道主義與時代文化有機融合,內化為方正獨有的人文精神。通過深層次的對日文化交流,促進經濟、技術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更好地推進僑鄉建設。
積極協調國家和省有關部門,將方正僑鄉納入全省乃至全國發展規劃,提昇僑鄉建設規格。聘請日本專家在主要街路、城市出入口、精品住宅小區內規劃建設一批標志性建築、雕塑小品,全力打造僑鄉形象鮮明的濱水城區。高標准規劃建設全景式綜合文史館,申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加大對中日友好園林建設和管理,建成集教育、觀光、旅游等於一體的對日開放精品工程。
借助『蓮花節』,做大做強『節日經濟』,通過舉辦『攝影展』、『水稻論壇』、『中日文化交流會』等系列活動,強化全方位、多層面的溝通合作,大力營造僑鄉建設濃厚氛圍。充分發揮華僑商會紐帶作用,以促進分散的僑資集中捆綁使用為目標,策劃包裝推介一批適合僑民投資的項目。盡早在日本成立方正駐日聯絡機構,加強與日方的合作,建設規范化日語學校和勞務中介機構,逐步打造集教育培訓、諮詢服務、交流合作於一體的聯絡平臺。
出臺方正縣文化建設規劃,明確階段性任務目標。搜集歷史素材,聯系有實力的影視公司或社團組織編寫劇本、籌拍影視劇。拓寬宣傳渠道,推進剪紙文化產業發展,成立方正剪紙藝術創作研發中心,培養接續人纔,做好傳承和普及。通過巡演、展覽、互聯網宣傳方正剪紙,爭取在省臺、央視表演推介。堅持從少年兒童抓起,加強思想品德、社會公德教育;以機關、企業、社區以及窗口單位為重點,促進文明創建常態化,提高全民道德素質;大力開展社區文化、廣場文化、公園文化等活動,打造特色鮮明的人文僑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