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蘭西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補欠賬、打基礎、上項目、強產業、增實力,縣域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實現了較大幅度的跨越,全縣經濟快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和諧,民眾安居樂業。具體體現為『五個重大突破』和『六個明顯增強』。
主要經濟指標實現重大突破,縣域經濟整體實力明顯增強。與『十五』期末比,四大經濟指標實現『四個翻番』。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6億元,比2005年的10.69億元翻一番多。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1.45億元,比2005年的5864萬元翻一番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52元,比2005年的1062元翻兩番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836元,比2005年的2900元翻一番。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實現11億元,比2005年增長75%,進出口貿易總額實現1500萬美元,比2005年增長178%。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0.6億元,比2005年增長86%。全縣主要經濟指標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在經濟總量上再造了一個蘭西。
民生改善實現重大突破,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增強。從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最急需的基本民生入手,實施了『十項民生工程』。安全飲水工程。投資1.4億元的『引泥入蘭』工程得到省水利廳批復,在省發改委立項。工程竣工後,日供水能力由1.5萬噸提高到6.6萬噸;建隆盛河水庫等控制性水利工程5處;機電井由05年的659眼增加到1056眼;結束了380個屯20萬人喝地表水、高氟水的歷史。城鄉道路改造工程。五年籌資3億多元,改造通鄉通村路1175公裡,僅08年一年就改造500公裡,超過歷史總和。改造榆林、蘭肇過境段,補齊了歷史欠賬,硬化路面1300多公裡,實現了鄉鄉通、村村通。鎮內主要街巷全部硬化。『一棚一草』改造工程。五年房地產開發115萬平方米,改造棚戶區35.5萬平方米。政策性投資1480萬元改造泥草房1.9萬所,農村住房磚瓦化率由53%提高到58%。全民創業工程。以亞麻編織為重點的全民創業實現了『雙項目建設實現重大突破,聚合各類要素的承載力和吸納力明顯增強。集中打造亞麻、食品藥品、現代農業、新能源、科教『五個園區』,項目數量實現了成番論倍增長。2006年以來,累計上馬超百萬元項目320個,超三千萬元項目62個,超億元項目12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億元,創歷史新高。重點推進的朝陽4000萬米亞麻布印染及色織紗、色織布項目,完成投資1.8億元;投資1億元的天成創展實木家具項目正在試生產;投資5000萬元的嘉業15萬套汽車坐墊項目已經投產;投資5000萬元的天宇電站項目改擴建、投資5000萬元的露易司深加工項目已經投產;江蘇雨潤集團投資3.5億元的2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完成基礎土建;投資8億元的三聯藥業項目正在做前期。開工建設了投資8700萬元的污水處理項目、投資6030萬元的醫療中心項目、投資5000萬元的哈工大華德學院產學研教學基地項目。投入使用了投資8000萬元的地下商業街、投資3200萬元的文體中心、投資1076萬元的客運中心、投資2600萬元的樂姆農資大市場。續建在建的投資2億元的大興神農新?項目,完成投資1億元;紅麻種植及生物乙醇生產加工項目,完成投資5000萬元;萬頭黑牛養殖及深加工項目,完成投資1億元;20萬噸糧食收儲加工及物流項目,完成投資1億元。中昱環保科技生物質發電、碳粉生產等4個項目形成了框架性協議。
優勢產業開發實現重大突破,立縣主導地位明顯增強。一是亞麻產業實現了集群發展。以『四個基地』(種植、加工、編織、培訓)、『四個中心』(產品研發、市場營銷、檢驗檢測、信息服務)、『一園一館』(亞麻工業園、亞麻展覽館)、『一節一會』(亞麻節、展銷會)為主體的『中國亞麻城』架構已經建立。全縣紡紗規模5萬錠,織布能力2800萬米;朝陽公司在美國紐交所櫃臺版上市,是綏化市首家上市公司;歷經10年,創造了亞麻坐墊編織業這個土生土長的產業,亞麻汽車坐墊編織能力680萬套件,蘭西汽車坐墊佔全國市場份額87%;『蘭西麻紡工』成為全國知名的勞務品牌;全省麻類纖維檢驗檢測中心、亞麻產品研發中心在蘭西掛牌;開通了中國亞麻城網站;建立了中國亞麻市場和全國唯一的亞麻展覽館;一年一度的亞麻文化旅游節和亞麻汽車用品展銷會享譽全國;汽車涼墊訂貨會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蘭亞』品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蘭西亞麻』躋身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百強第4位,價值評估達到80多億元。2010年,亞麻產業實現產值22億元,增加值4.8億元。二是民豬產業實現了突破發展。與中國500強江蘇雨潤集團合作,上馬了投資3.5億元的2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項目建成後,年可實現利稅1億元。2010年,東北民豬飼養量達到145萬頭,畜牧業產值實現5.4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十五』期末的29%提高到43%。三是旅游產業實現了增量發展。累計投入3億元,綠化美化拉哈山,改造開發呼蘭河,包裝炒作民俗村,建設『哈爾濱後花園』。民俗旅游列入全省北國風光精品線路,民俗村被評為雙A級旅游景區和全省100個最值得去的地方。每年接待游客60萬人次,創收6000多萬元,拉動餐飲、電力、商貿物流業增收近億元。
市郊型現代農業實現重大突破,特色農副產品競爭力明顯增強。圍繞省委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大力發展市郊型現代農業。糧食產量登上27億斤新臺階,成為全國產糧大縣。一是建設農業示范區。東金集團投資1.3億元,規模經營土地1.3萬畝。神農集團落戶大興村,建設冷庫、保鮮庫、神農新?。綏化農墾分局與平山鎮反租倒包吉興村農民土地5515畝。五年累計建設農業示范園區75處,推廣農業新技術63項。龍頭企業拉動土地規模經營10.6萬畝,改變耕作方式40萬畝。土地耕暄、抗旱示范帶動作用十分明顯,示范區產值效益較傳統農業提高兩成以上。二是發展品牌農業。圍繞哈市米袋子、菜籃子、餐桌子,綠色食品基地達到60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實現了全覆蓋,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協會578個。三是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十一五』期間,投入各類水利建設資金2億元,推進了機電井、呼蘭河流域治理、庫塘池、旱田節水、水土保持、農橋涵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更新大中型農機具755臺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