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8日訊 2010年,是郊區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經濟社會實現科學跨越發展的一年,是全區十項重點工程和『一化三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的一年。全區生產總值比2009年增長18.6%。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比2009年增長15.5%、20.7%和19.2%。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7199元,比2009年增長3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0.8?。
小城鎮建設和城中村改造成效顯著。該區小城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蓮江口鎮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8棟樓已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長發鎮建築面積1.61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3棟樓全部完工,居民已入住;望江鎮建築面積7.2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前期各項准備工作已完成;四豐鄉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征地工作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成果顯著。長青鄉佳西村10棟、6.9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已開工建設,長青鄉興家村9棟、4.5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和沿江鄉沿江村2棟、1.65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已全部建設完成。
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新成果。該區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7.67億斤,郊區被列為全省糧食產能貢獻區。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紮實推進,全區新建農業核心示范區9個,總數達到21個,種植業規模化生產面積達到20萬畝,綠色食品認定面積達到60萬畝,所有耕地被認定為無公害產地。農業品牌建設取得新成果,『冬梅』豆粉被評為省級著名商標,『春福』大米被評為市級著名商標;沿江鄉大白菜、蓮江口鎮有機大米等11個產品獲得無公害食品認證。養殖業不斷發展壯大,新建畜牧業規模化養殖場28個,總數達到780個,萬頭以上豬場達到6個,郊區被列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新增綠色無公害水產品養殖面積1.1萬畝。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顯著提高,新購進大型農機具47臺(套),總數達到264臺(套);新建投資1000萬元燎原農場農機合作社,全區農機合作社總數達到4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格節河水庫除險加固、松乾蓮平堤防改線和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已完工,郊區被列為全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勞動力轉移步伐進一步加快,全區新轉移農村勞動力5600人,實現勞務收入3990萬元。
民營經濟日益發展壯大。該區民營經濟總量大幅攀昇,全區民營企業總數達到478戶,其中年產值億元以上的8戶,千萬元以上的86戶;創業園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市『一區五園』之一的江北工業園區,進一步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新引進入園企業5戶,總數達到15戶;四合、沿江、長勝3個工業小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部完成,共引進企業10戶。
旅游文化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該區敖其灣赫哲族旅游區建設取得新突破,已投資5000餘萬元,佔地5.7公頃的赫哲新村103戶民居全部建成;佔地83公頃的旅游區已開園運營,赫哲文化產業園區粗具規模。臥佛山滑雪場順利完成了股份轉讓工作,接待能力進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由敖其灣赫哲族旅游區、臥佛山滑雪場、杏花谷、影視基地組成的四季綜合旅游經濟圈。
重點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該區開復工千萬元以上項目2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6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0.4%。總投資3.2億元的偉嘉基業汽車城項目,今年完成投資8000萬元,6個4S店和64個展廳主體已全部完工,實現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投入運營。總投資1.3億元的豐達石英砂礦渣微粉及空心磚項目、投資3900萬元的海城鋼結構項目和投資3500萬元的驥馳大馬力拖拉機生產線項目已投入生產。投資6262萬元的郊區污水處理場項目和投資3600萬元的郊區供水工程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資金到位2400萬元,已開工建設。
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該區招商引資完成到位資金7.88億元,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2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個。投資3000萬元的華龍家具制造和投資1200萬元的松北新型節能建築材料等一批項目已投產達效;投資3500萬元的北新機械加工和投資2300萬元的龍華節能環保牆體材料等一批項目已開工建設;投資15億元的天潤國際農機具博覽中心和投資均在億元以上的新紀元物流城、偉業物流城、東方鑫路達板材等一批項目已完成簽約。
民生工作進一步加強。該區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總投資2600萬元的十五小學遷址新建項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建成後將成為全市條件最好、設施最完善的標准化小學;投資1200萬元進行校捨改造,新建改造教學樓、食宿樓7棟;60%的學校安裝了現代化教學設備,走在全省前列。醫療衛生事業不斷進步,總投資3200萬元、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的區醫院綜合樓主體工程已完成2層,建成後將極大改善群眾就醫條件;農民群眾新農合參合率逐步提高,達到99.4%。再就業和創業工作取得新進展,安置下崗人員再就業11459人,創業帶動就業3008人。造林綠化工作取得新突破,完成造林3.92萬畝,義務植樹38萬株,綠化通村、通鄉道路50公裡,綠化村屯(場)37個,全面完成高速公路沿線綠化、城區綠化和『大樹進城』工作。深入開展了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城鄉環境明顯改善;全面完成了迎省運『達標創優』工作,對友誼路進行了達標昇級改造;完成了道路拓寬改造拆遷任務,郊區被授予市城市建設先進單位。
『十一五』是郊區綜合實力提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社會建設成效最好、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這五年,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主要經濟指標大幅度增長。全區生產總值比『十五』期末增長了121%,年均增長17.2%,其中一產增加值增長66.6%,二產增加值增長216.8%,三產增加值增長113.1%,民營企業增加值比『十五』期末增長197%,年均增長24.3%。現代農業成果顯著,全區糧食總產量比『十五』期末增長59.8%,年均增長9.8%;畜牧業產值比『十五』期末增長83.7%,年均增長12.9%。城鄉建設邁出新步伐,小城鎮建設和城中村改造取得突破性進展,城鄉面貌進一步改觀,通村路硬化率和農家書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有線電視覆蓋率都達到100%,住房磚瓦化率、自來水入戶率分別達到84%和78%。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果,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區中小學校捨全部實現樓房化,並全部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全面完成了11個鄉鎮衛生院新建和改擴建;全面完成了11個鄉鎮文化站和計生服務站的標准化建設。人民群眾生活得到新改善,切實解決了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最大限度地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十五』期末增長117.9%,年均增長16.9%,實現了五年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