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6日訊(記者 楊林川)針對二期天保工程、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以及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政策的相繼實施,大興安嶺地區精心組織、超前謀劃,緊緊抓住林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著力培育具有林區特色的戰略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寒帶生物、綠色礦業、綠色食品、新能源等資源稟賦型產業,努力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爭中佔得先機。規劃到2015年,形成低碳旅游、綠色礦業、寒帶生物、綠色食品、清潔能源5個年收入(產值)超440億元的產業集群,帶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倍超過200億元,財政收入增長2倍超過20億元,開闢出一條發揮大興安嶺優勢、具有大興安嶺特色、可持續發展的高端轉型之路。
——大手筆謀劃低碳旅游業。深度開發全景畫屏-生態旅游產品、極致清爽-避暑度假旅游產品、秘境北疆-風情體驗旅游產品,重點培育一個低碳旅游龍頭品牌、創建兩個低碳旅游強縣(區)、打造三條低碳綠色景觀長廊、構建四大低碳旅游功能區、開發五條精品低碳旅游線路。著力推進神州北極旅游休閑區、中國北極冰川地質文化公園、塔河縣鄂倫春民族新村、漠河百環木石神泉生態旅游度假區、南瓮河濕地景觀一期建設工程、黑龍江呼中國家級森林公園一期工程、九曲十八彎濕地公園、阿木爾藍莓小鎮、漠河興安石油小鎮、呼瑪邊陲小鎮旅游景區、呼瑪縣城吉象湖景觀改造、北極金馬商務會館等項目建設。力爭把大興安嶺建設成為低碳旅游主體形象鮮明、產品特色突出、旅游設施完備、服務質量優良、享譽國內外的低碳旅游示范基地。到2015年實現收入100億元,年均增長37.8%。
——科學規劃綠色礦業和新材料產業。堅持以豐富的礦產資源為依托,做好礦產加工業和新材料產業的規劃,合理確定礦產業和新材料的主導產業,引導產業鏈的擴展,推動新材料產業的集聚發展,積極建設技術創新平臺。全面建立適應我區實際需要的礦產加工業、新材料產業、資源勘查業管理體系,使礦業發展步入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努力使新材料產業朝著高技術、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轉變,把比較有優勢的新材料企業做大做強,形成龍頭企業和布局合理、具有特色的新材料產業聚集區。將礦產開發業與新材料產業發展成全區核心主導產業,把我區建設成全省綠色礦業示范區。到2015年,實現產值113億元,年均增長60.2%。
——全力支持寒帶生物產業發展。充分利用富集的資源優勢和寒溫帶針葉林區的壟斷優勢,著力建設寒帶生物種質資源原料、研發、加工和物流『四大基地』。做好醫藥生產企業的幫扶支橕工作,盡快使我區能形成完整的生物產業體系。加大人纔隊伍建設,從多方面吸收、培養我區人纔,爭取早日打造出一支高端的人纔隊伍。爭取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全力打造技術前沿、產品領先、產業集聚的國際化寒帶生物產業谷。規劃到2015年,寒帶生物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
——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產業。著力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新能源重點工程,使我區清潔能源的發電量超過傳統能源發電量,將我區建設成為黑龍江省較大的清潔能源應用基地。圍繞生態功能區建設,重點開發水能,穩步開發生物質能,探索開發風能、太陽能,建立起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低碳能源結構,打造國家級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力爭到2015年,全區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210萬千瓦,產值30億元。
——加快發展綠色食品業。積極扶持藍莓產業,打造全國最大的野生藍莓之鄉;努力推進生態農業建設,打造中國最北的有機食品之鄉;提高食用菌養殖及加工科技含量,建設全國優質的黑木耳之鄉;充分發揮地域資源優勢,建設全國冷水魚和藍狐種源之鄉。力爭到2015年,銷售收入實現100億元,年均增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