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國婦女報]糧食大豐收,咱們農村姐妹功不可沒
2011-02-14 08:15:50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劉福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連日來,伴隨著黑龍江省農業生產獲得特大豐收,糧食總產超過1000億斤,登上了歷史性新臺階,黑龍江省『五大糧食作物高產攻關模式示范工程』縣(市)紛紛傳來好消息——

  青岡縣玉米高產巾幗示范田平均畝增產220斤,示范地塊突破了噸田大關;富錦市巾幗示范基地大豆籽粒飽滿,畝產量350~400斤,示范基地普遍好於其他地塊;寶清縣2.6萬畝的巾幗示范田平均畝產達228.7公斤,平均增幅為6.7%;訥河市2000畝巾幗示范田共收獲馬鈴薯近4500噸,最高畝產達5000多斤,比上年提高17%。

  看著一組組喜人的數據,黑龍江省婦聯主席張愛民高興地說:『黑龍江糧食總產首次突破千億斤大關,咱們農村婦女姐妹真是功不可沒!』

  近年來,黑龍江省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快,婦女佔農業從業人口比例已達到60%以上。針對農村婦女成為農業生產主力軍的實際,2009年初,省婦聯聯合省農委、省農科院實施『五大糧食作物科技高產攻關模式示范工程』,確定10個示范縣(市)。

  張愛民介紹,五大糧食作物科技高產攻關模式示范工程就是10個示范縣(市)率先推廣黑龍江省五大糧食作物科技高產攻關模式,圍繞本地主要糧食作物,在從事生產的婦女中大力開展高產科技攻關模式的培訓和應用,幫助農村婦女優化品種,改進技術,提高產量,力爭種糧婦女培訓面達到90%以上。

  該工程實施兩年來,黑龍江省建立了『五大糧食作物科技高產攻關模式示范工程』基地縣10個,確立鄉(鎮)級示范基地40個、村級示范基地241個,落實高產示范模式種植面積36萬餘畝,輻射面積達到120萬畝,有11390名農村婦女成為本村科技帶頭人和科技骨乾,帶動近40萬名農村婦女增產增收。

  青岡縣按照『用75%的土地奪高產、15%的土地創高效、10%的土地保民需』的結構調整思路,需要一批高產示范試點,全縣165名村婦代會主任在縣婦聯的組織下人人當起了『實驗員』。在科技人員的精心指導和婦女姐妹的辛勤努力下,2010年玉米獲得了大豐收,給當地農民帶了個好頭。

  青岡縣委副書記侯興民感慨地說:『在農村進行高產示范試點有一定的風險,一項先進的科學技術在農村推廣普及會遇到想不到的困難。沒有想到的是最基層的娘子軍承擔了這項任務並圓滿完成了任務。』

  雙城市周家鎮東躍村種糧大戶劉彩華是當地有名的種糧明白人和『田秀纔』。去年春播前,她在省婦聯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種糧女大戶座談會上獲悉國家農機補貼貸款的消息,經省婦聯主管副主席張麗娜牽線搭橋,她獲得了省農機局1000萬元大型農機具補貼項目,購買配置了一批大型先進農機具,大大提高了糧食種植的組織化程度,2010年收入超百萬元。

  去年春播,黑龍江遇到了少有的內澇災害,在全省春季抗災保種戰役中,省婦聯領導班子分別帶領工作組深入到佳木斯、鶴崗、哈爾濱等地。全省各級婦聯共組織100多萬名農村婦女參與抗災保種工作,調換中早熟玉米品種200多萬公斤,搶排積水120萬畝,人工育苗移栽80萬畝,成為活躍在田間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省婦聯副主席張麗娜曾經做過縣委書記,熟悉了解農村工作。說起農村婦女姐妹在『五大糧食作物高產攻關模式巾幗示范工程』中獲得高產、穩產,她表示科技的投入、扶持和支持是緊密相連的。

  雙城市劉彩華、寶清縣馬翠香、陶雪蓮、鄧淑艷、桑曉霞、沈秀梅、富錦市董秀英等女大戶們每年都像走親戚那樣與省農科院科技專家顧問團來往,她們說自己作為一線的農民最有體會:要讓有限的土地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必須不斷增加農業科技含量!

  張愛民介紹,兩年來,黑龍江省共有55萬農村婦女參與到『五大糧食作物科技高產攻關模式示范工程』中來,覆蓋13個市(地)、26個縣(市)和52個鄉(鎮),佔農村婦女勞動力總數的10%,參加示范工程的婦女帶領佔農業從業人口比例60%以上的婦女在黑土地上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為祖國大糧倉作出了她們的貢獻。

  黑龍江省農村婦女『雙學雙比』競賽活動領導小組組長、副省長呂維峰表示:全省各級婦聯組織網絡健全,作用發揮突出;以幫助婦女致富增收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婦女參與經濟發展創造了更好的環境和發展空間;婦女乾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具有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自信、自立、自強的奮斗精神;廣大婦女勤勞質朴、吃苦耐勞、求新務實,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