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5年增加水稻種植面積100萬畝 五常將建全國一流優質糧源基地
2011-02-14 10:14:2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郭帥 張傑 王大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4日訊 建設大基地、組建大集團、打造大品牌、培育大產業,素有『水稻王國之譽』的五常市在『十二五』期間每年增加水稻種植面積20萬畝,5年內水田面積增加到280萬畝,建設成為國內最大優質糧源基地。

  據了解,五常市水網密集,河流眾多,以拉林河、虻牛河、溪浪河三大水系為主的大小河流共有297條,湖泊、泡沼星羅棋布,澆灌著360萬畝良田。五常地表水源豐富,蓄水量32億立方米。地下水源也尤為充足,據水利部門勘測,五常市地下蓄水量為7億立方米。五常市東南部山區林木茂盛、水系發達,西北部河流縱橫、沃野平疇,加上積溫較高、無霜期較長的氣候特點,使五常市天然具備優質大米的生產條件,因此造就了五常大米非凡的營養及食味品質,先後獲得『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等權威認證,五常大米成為全國唯一集三項桂冠於一身的精品大米,也使五常市成為國家重要的優質糧源基地。

  近年來,五常水稻種植面積以每年20萬畝的速度增加,由2006年的100萬畝增加到去年的180萬畝,關鍵是價格高、效益好。目前,五常優質水稻價格每市斤在2元左右,比周邊縣(市)高出8角錢,全市水稻增收近15億元。而五常大米市場銷售價格每市斤在六七元左右,比周邊縣(市)高出四五元,出售大米又讓五常大米加工企業增收近10億元。

  按照五常市稻米產業未來五年規劃,五常市將以開墾適宜水田土地、旱改水等方式,計劃每年新增水田面積20萬畝,到2015年水田面積基本達到300萬畝,約佔全市耕地面積的3/4,建成全國一流的優質糧源基地。

  據介紹,為完成『十二五』稻米產業發展規劃,五常市將在今年繼續強化實施『百萬畝水稻生產標准化工程』和『稻米產業經濟帶』建設,建立180萬畝綠色水稻示范園區,其中有機水稻60萬畝,確保糧食單產和總產提高8%以上。

  據了解,五常市將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統領,將300萬畝水田建設成『設施先進、技術一流、管理高效、環境優美』的集科技示范、現代農業產業物質裝備、生產技術、生產方式、管理模式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生產和技術研發推廣基地、現代農業裝備集成和農業產業加工物流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和教育培訓基地、現代農業組織創新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實驗基地、現代農業產業會展和中國北方稻文化傳播基地、農民增收致富創業和旅游觀光基地。

  為了保證未來5年水稻面積每年增加20萬畝,五常市根據十二五期間國家重點對水利設施建設加大投入,對境內297條密集的大小河流及數百座堤壩和農田水利設施進行維修改造,實施以節水為目標的標准農田建設。2011年,五常市將利用國家農田水利專項獎勵資金8000萬元,開展大規模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同時,在民樂、安家、常堡、衛國、志廣、龍鳳山等6個鄉鎮,以『平整土地、方條田改造、渠系硬化』為重點,對水田進行標准化改造,預計僅減少田埂,就可增加水田面積10萬畝以上。

  全面實施糧種工程、標准化育苗工程、科技入戶工程、機械化工程,推進稻米生產實現『統一優良品種、統一生產操作過程、統一投入品種供應使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訂單加工銷售』的『五統一』,確保五常大米品質不斷提昇。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