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市衛生事業走過輝煌十一五
2011-02-17 09:27:35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2月17日訊 『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得了闌尾炎,白種一畝田;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著見閻王』……這些流傳於民間的民謠曾經是農民看病難的真實寫照。如今,在齊齊哈爾市,這種情形正悄然轉變。

  站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歷史交匯點上,縱觀齊齊哈爾市衛生事業發展歷程,我們不禁感嘆,過去的五年,是齊齊哈爾市衛生領域投入力度最大、衛生事業發展最好最快、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

  無論是參保新農合醫療的農民臉上浮現的欣喜表情,還是走出社區醫療衛生中心的社區居民的滿意笑臉,記者感受最多的便是『信任』和『踏實』兩個詞。

  信任源自哪兒?踏實基於哪兒?

  『全市市區常駐人口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8.01歲,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孕產婦死亡率穩定在25/10萬;嬰兒死亡率8.11?,低於全國及全省平均水平……』手中這份沈甸甸的鶴城『十一五』衛生事業發展成果,似乎已給出了答案。

  築牢公共衛生防線——讓百姓『少得病』:安心

  不期而至、來勢洶洶的甲型H1N1流感,恰好在去年給齊齊哈爾市突發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來了一次大考驗。

  與數年前非典、禽流感的談病色變相比,此次甲流,從政府到整個衛生系統處變不驚,民眾沈著應對,整個防控有條不紊。原因在於我市有了高效有序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更有一張疏而不漏的防控天網,使過去的恐慌不安變成歷史,從容、微笑寫在百姓臉上。

  時間就是生命,面對突如其來的甲流疫情,我市衛生系統超前謀劃、運籌帷幄。2009年5月,當甲流還未侵入我市之時,全市衛生系統便開展了一系列防控知識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等宣傳活動,先於國家衛生部的要求4個月;9月初,我市發現首例病例之後,果斷地取消了全市各種大型聚會活動,並對有疫情的學校采取停課措施、實施分類救治、縮短住院治療時間、充足儲備藥品,先於國家衛生部的要求和國家知名專家的倡導2到3個月。

  當甲流侵入齊齊哈爾市之時,全市衛生系統大膽、靈活、科學的防控措施,不僅為疫情防控贏得了時間,有效的防止了聚集性疫情的爆發和死亡病例的發生。第一時間制定預案;第一次開展密切接觸者追蹤;第一時間召開政府層面工作會議;第一時間發出人群聚集場所的指導;第一時間簽訂學校甲流防控工作責任狀;第一時間報告確診病例;第一次實施全校停課決定;第一次派駐衛生人員進入學校;第一時間組織召開疫苗接種培訓會議……這9個第一,不僅使我市的疫情防控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並創造了防控甲流的『齊齊哈爾模式』,給全省乃至全國其他地市起到了表率作用。

  五年來,針對市委、市政府和百姓關注的大事、實事,我市不斷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投資3288萬元,建設18301平米標准化精神衛生服務中心。投資1311萬元改擴建9家縣婦幼保健院,建築面積13200平方米。消除了碘缺乏病,克山病、鼠疫多年沒有發病報告,麻疹、手足口病得到有效控制。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293.77/10萬,5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報告接種率均達到99.7%以上。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醫院為16.2萬名低保人員進行5大類65項的免費健康體檢,總計減免費用6516萬元,覆蓋121個街道,236個社區,有77家醫療機構、1650名醫務人員參加了此項工作。

  不僅如此,全市農村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檢查,做到應檢必檢;為農村居民建立健康檔案118.65萬份,達到當地農業人口的37.88%。城市居民健康檔案建立率達85.5%,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應用電子檔案。同時,還全面開展農村住院分娩補助、農村35-59歲婦女宮頸癌、乳腺癌篩查及檢查等項目工作,累計完成農村住院分娩補助24090人,補助資金722.7萬元;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27,4902人,乳腺癌檢查2000人,宮頸癌檢查11000人,為准備懷孕和孕早期農村婦女補服葉酸4萬人。

  【『十二五』藍圖】健全一個網絡——

  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所為依托,加強城鄉基層衛生服務網絡建設,推進鄉村一體化管理和擴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引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變服務模式,促進以治療疾病為主的生物醫學模式向以增進健康為主的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

  完善醫療服務體系——讓百姓『看病不難』:暖心

  細心的人們不難發現,醫療、疾控、食品安全及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等事關民生的健康問題,在近年來我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所佔的分量越來越重。百姓健康,成為市委、市政府關注的大事、實事。

  破解『看病難』,醫改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從2009年開始,我市全面實施新一輪醫改,並確定了三年五項重點改革任務。今年,市衛生局積極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試點,制定出臺了《齊齊哈爾市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工作方案》,對全市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編制、藥品經營、機構運行、資產負債等情況調查和測算。2010年10月1日起,我市第一批試點縣(市)區——龍沙區、梅裡斯區和甘南縣、龍江縣、訥河市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全部實行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藥品價格下降了37%。

  與此同時,『十一五』期間,我市醫療資源配置也更上一層樓。2009年全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已達17013張、各類衛生人員也增至2197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7999人,比2005年分別增長28.6%、37%、23%。全市擁有包括國際最先進的64排螺旋CT、高磁場核磁共振、數字血管造影機在內的各類大型醫療設備125臺件,設備總值8.3億元。醫療服務中,中子刀、X刀、伽瑪刀、核磁共振、全身CT、加速器等世界先進的大型醫療設備在三甲醫院被廣泛使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間,我市作為黑龍江省唯一的先行中醫師承試點城市,將中醫師承工作作為『十一五』末期中醫工作的重點,工作力度不斷加強,市局及各縣(市)、區衛生局都成立了專門的組織,確定了226名師承指導教師,755名師承人員,他們根據自身從事的工作和特長,簽訂師承合同,並現場公證。

  不僅如此,面對如今農村逐漸萎縮的中醫藥人纔隊伍,市衛生局開闢培養和輸入農村中醫藥人纔『綠色通道』,使農村瀕於失傳的中醫技術得以傳承,使農村得到簡、便、驗、廉的中醫技術服務,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

  【『十二五』藍圖】打造兩個中心——

  打造市、縣兩級衛生服務中心。按照揚優成勢,培育特色的原則,繼續推動利用率低的衛生資源向市第一醫院、市中醫院和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醫院集中,切實發揮優勢醫院的龍頭作用。搞好9個縣級醫療救治中心建設,建築面積14.4萬平方米,規劃投入4.32億元。為縣級醫療救治中心設備裝備,每個縣級醫療救治中心投入1000萬元,規劃投入9000萬元。依托9個縣級醫療救治中心,建設相對獨立的9個縣級急救中心,平均建設面積400平方米,規劃投入1080萬元。

  強化基層醫療服務保障——讓百姓『看得起病』:寬心

  2007年,家境貧困的甘南縣農民何玉龍因病做了一次手術,花掉了1.8萬多元醫療費。讓他沒想到的是,沒過幾天,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的工作人員就將7000元的參合醫療補償金送來了。

  病有所醫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夢想,如今這一夢想正在變為現實。繼2005年我市在訥河市啟動新農合試點工作,2006年又將克山和甘南縣2個縣列為試點縣後,2007年新農合在我市全面鋪開。經過4年多的試點和推廣工作,2010年,全市參加新農合農民已達256萬人,比2009年增加9.6萬人,參合率平均達到99.8%。經過調整補償方案,如今新農合提高補償的封頂線達5萬元,最低為3萬元,是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6倍以上。我市還進一步擴大門診大病補償品種,提高住院補償比例,新農合政策范圍內的住院補償比例達到60%以上。

  如果把大醫院比喻為人體的『主動脈』,那麼,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是人體的『毛細血管』。『十一五』期間,我市逐步建立了由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組成的新型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引導居民『預防保健在社區,疑難重癥到醫院』。基本形成了『15分鍾就醫圈』,居民有了『家庭醫生』。

  在新一輪醫改中,我市社區衛生醫療取得了迅猛發展。五年來,我市投資3.54億元新建1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達2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41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到93%,比2005年提高了33%。具有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功能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已經基本建立。

  家住瀏園安居小區的楊福榮大娘患有心血管病。每年到春秋兩季都要點些營養藥,緩解病情。家人不放心古稀之年的楊大娘單獨到很遠的醫院點滴,自從知道附近的社區醫院可以點滴,而且醫護人員服務熱情周到,每次點滴,楊大娘都自己一個人去,又安全又方便。

  【『十二五』藍圖】建設四大體系——

  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在農村建立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加強農村醫療保障體系建設,鞏固新農合98%以上的參合率,提高籌資標准和報銷比例,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加強食品安全體系建設,強化食品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對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查處的職能。

  提昇衛生服務水平——讓百姓享受『高質服務』:放心

  『你們兒科的兩位醫生對我家孩子就像親人一般,真不愧是鶴城百姓心中的放心醫院。』前不久,大慶市36歲的徐女士一封寫滿熱情洋溢的感謝信郵到市中醫醫院,表達她的感激之情。而這樣的感謝信,市中醫醫院2010年以來已收到百餘封之多。

  如果說嫻熟高超的醫術是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那麼良好的醫德醫風則是完成醫療衛生工作的堅強後盾和有力保障。隨著人們價值觀的不斷改變,我市衛生系統的醫德醫風也在逐日提昇。『十一五』期間,我市衛生行業作風得到加強,服務質量越來越好,群眾滿意度達到90%以上,市衛生局在全市行業作風評比中三次獲得最佳單位。

  把病人的需要擺在第一位,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患者,以病人滿意與否作為衡量服務工作是否到位的標准,是我市醫療系統提昇醫德醫風的主要內容。2010年市衛生局制定下發了《齊齊哈爾市衛生局行風建設工作方案》、《市衛生局『關注民生改善環境服務發展』群眾滿意單位評議活動工作方案》、《全市創建滿意醫院活動工作方案》。組織召開了全市衛生系統行風建設工作會議,會上表彰了2009年度政風行風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創建群眾滿意醫院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市衛生局與16個縣(市)區衛生局以及26家醫療衛生單位簽訂了行風責任狀。

  任何一項工作都不可能一朝一夕獲得成功。醫德醫風工作亦是如此,絕不能熱一陣子、冷一陣子,而應從源頭抓起。因此,我市衛生系統積極組織參加了省電臺『省行風熱線』、電視臺『行風現場』和電臺『糾風熱線』以及『關注溝通』欄目,直接傾聽百姓的呼聲,認真解決群眾反映的具體問題。加大明察暗訪工作力度,推進糾風工作落實。自年初以來,共組織人員進行了兩次暗訪,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嚴肅處理。

  【『十二五』藍圖】提高服務水平——

  只有不斷強化優質意識、精品意識,纔能真正讓病人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滿意舒心的服務,從而實現醫院更好更快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市衛生系統行風建設將實現新突破,充分運用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各類傳媒,大力宣傳衛生隊伍的主流。通過宣傳正面典型、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使醫療衛生人員自覺反對和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加強制度建設加強群眾監督及明察暗訪,對行為特別惡劣的典型案件,不僅要在本單位、本系統曝光,也要向社會曝光。積極參與並組織開展『關注民生改善環境服務發展』評議活動,樹立衛生系統的良好形象。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