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走進嘉蔭縣育紅村,記者遇到村民伊曉東,他告訴記者,以前,他們村很窮,房沒好房,路不像路,就連每家的板障子都是東倒西歪的,現在,家家建成了磚瓦房,全村修建了水泥路,每戶的家用電器也不差啥了。據了解,自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嘉蔭縣通過連年出臺惠農政策、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積極進行環境治理、持續推動民生改善這五項舉措,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
連年出臺惠農政策。該縣2006年出臺了『九補兩免』優惠政策;2007年出臺10項優惠政策;2008年出臺17項31條優惠政策;2009年出臺18項優惠政策;2010年出臺『新18項』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均以縣委『1號文件』形式下發,內容包括支持水稻、黑木耳、規模化養豬等特色產業發展,支持建房、修路、改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綠化、衛生整治等村屯環境治理,支持就學、就醫、貧困戶保障等社會事業建設。5年來,全縣用於新農村建設的總投入已達到8.3億元。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5年來嘉蔭縣累計完成4個自然屯的整體搬遷;新建農村住房1584棟、面積18.08萬平方米,2258個農戶喜遷新居,至2010年末,全縣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82.8%,比2005年高出18.4個百分點;全縣73個行政村的主次乾道全部實現了硬化;完成所有行政村的安全飲水工程,自來水入戶率達到89%;完成2處生物質燃料示范點項目,安裝太陽能熱水器2233臺,安裝生物質節能爐40臺;完成176.55公裡農田路改造,新建61孔有基橋涵;完成農村改廁3685個,安裝路燈1573盞。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嘉蔭縣重點發展優質大豆、水稻、絨山羊、民有林、袋栽木耳,實行農、牧、林、副四業並舉。2010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4億元,比2005年增長133 %;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8907元,比2005年增長123%;糧豆薯播種面積達到120.3萬畝,比2005年增長23.3%;糧豆薯總產達到21.3萬噸,比2005年增長71.8%。除此,建設百萬袋以上木耳園區12處,建設香菇生產基地2處;綠色食品基地發展到50.33萬畝,是2005年的1.29倍;累計申報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47個,申報無公害農產品認證45個,成功申報農產品地理標志3項。
積極進行環境治理。該縣5年完成村屯綠化、道路綠化、農田防護林和江河庫渠綠化1.85萬畝,植樹176.13萬株;創建省級衛生示范村21個,衛生達標村22個。同時,在9個鄉鎮73個行政村推行環境整治『四個一』制度,即:一套衛生管理制度、一支衛生保潔管護隊伍、一處垃圾填埋場所和每條街一名衛生監督員;修建村級活動廣場73個、9.3萬平方米,新建村級活動室77個、1.99萬平方米;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83%。
持續推動民生改善。2006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3672.97萬元,新建3所中小學及職教中心教學樓;多方籌資500餘萬元,完成7個鄉鎮衛生院的改擴建工作;投入資金22萬元,裝備了28個高標准衛生所,實現了村民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目標;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連續3年達到100%;完善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全縣1962戶、3262名農村困難群眾享有最低生活保障,將城鄉所有『五保』供養人員全部納入財政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