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多處爛尾樓期待重生
2011-02-20 09:53:1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谷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中山路與珠江路交口的一處『爛尾樓』

  東北網2月20日訊 近日,哈爾濱市市民王紹宗老人向記者反映,哈爾濱市停工多年的『爛尾樓』有礙市容,其土地價值、社會效益無法實現令人痛心,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對其加以利用。

  爛尾樓『裸身』屹立市區

  據王紹宗老人反映,目前哈爾濱市香坊區珠江路、道外區景陽街附近都有大量『爛尾樓』的身影,其所佔據地點多是如今哈爾濱市的黃金位置。17日,記者先後走訪了哈爾濱市南崗區、香坊區、道外區,見到了多處『爛尾樓』。

  在南崗區嵩山路與湘江路交口處,『華風國際商城』『裸身』屹立於繁華的開發區中,部分建築構件露出了鋼筋。這個爛尾樓,於2003年開工建設了2年,只完成了整體水泥結構,隨後因多種原因一直擱置。它的總佔地面積在67775平方米,被市民形象地稱為哈爾濱市二環內最大的『爛尾樓』。

  此外,在香坊區珠江路『天鵝飯店』右側,一幢鋼筋外露、遍布灰塵與荒草的『爛尾樓』,也正以滄桑的面目示人。道外區景陽街、承德街、大新街等多處的停工多年的建築,被附近居民直呼為『爛尾歪樓』。目前,上述『爛尾樓』絕大多數未圍擋,成為省會城市裡的『裸身』殘品雕塑。

  記者從哈爾濱市建委了解到,哈爾濱市二環內的許多『爛尾樓』都是當年風光一時的地標性建築,佔據著城市的黃金地段,而今因其破爛不堪的形象成為另類地標。不僅佔壓大量金融資產、浪費土地資源,而且影響了城市環境景觀,急需合理處置、有效利用。


 

  爛尾樓最長擱置21年

  爛尾樓,通指工程已經開始,但半途因故被迫停止而未能完成的樓宇建築物。引發爛尾樓出現的原因,有開發商缺乏足夠資金無力完成工程、產權發生糾紛、工程質量不合格等等。哈爾濱市『爛尾樓』主要是上世紀末全國房地產開發熱潮中形成的,目前最長擱置時間已經達21年,具有數量多、規模大、停建時間長的特點。

  記者多方了解到,為解決爛尾樓問題,哈爾濱市本著『尊重歷史,實事求是,打破常規,積極推進』的原則,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及經濟手段,在政策上、制度上開拓創新,已於2007年末成立了治理停緩建項目工作辦公室。在哈爾濱市范圍內進行調查摸底,最後認定31個半截子工程為『爛尾樓』工程。同時,下發了《治理停緩建項目工作實施方案》。為使『爛尾樓』工程盡快啟動復建,該辦公室還建立了審批綠色通道,實行了『三一一代辦』特快審批制度,協調相關部門全力支持復建工作,3年來先後啟動復建多個停緩工程,其中有的已經竣工並交付使用或進入收尾工作。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還有約10處『爛尾樓』矗立在市區。

  爛尾樓是城建的瘡疤

  采訪中,哈爾濱市停緩建項目工作辦公室副主任藏偉珍告訴記者,每一棟爛尾樓都是城建的瘡疤,極易引發群體性上訪事件,停緩建辦公室成立之初就全力治理,但至今未全部完工。

  多年來,還曾有多位市民、人大代表對此建言獻策,提出立法處置『爛尾樓』、立法管理建設項目,杜絕『爛尾樓』的出現。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哈爾濱市已經對所有停緩建項目進行了評估測算,采取收回土地、爆破殘存建築、重新掛牌、整合資源等方式,對一些停緩建工程進行了復工,例如安發街及西騎兵街等處住宅樓的復工建設、中山路等地的爆破重建,確保了城市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采訪部分專家建議,隨著房價的上漲,爛尾樓的土地價值也大大提昇,對爛尾樓的開發提供有利條件。很多市民建議,對能復工的爛尾樓盡快復工,不能復工的要及時拆除。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喜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