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2月21日訊 恆山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在『十二五』規劃起步之年,提出了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全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工業區、宜居宜游生態區、文明和諧平安區為目標,吹響了全區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新號角。確定的主要經濟預期指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實現五年翻一番;全口徑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6%,實現三年翻一番;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40%以上,實現五年翻兩番。
2011年,恆山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本質安全年』建設為主線,以安全穩定為中心,以加快經濟增長、推進煤礦安全、鞏固民生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為目標,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確保園區增效、財政增收,推進大項目建設、特色農業建設、城鄉建設和社會事業建設統籌、健康、協調發展。2011年預期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84840萬元,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3703萬元,增長25%;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1844萬元,增長42%;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44921萬元,增長37.2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6322萬元,增長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092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714元,增長10%。
在以安全穩定為中心,深入開展『本質安全年』建設,突出抓好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工作,實現社會長治久安,打造文明和諧平安區的同時,該區將確保產業園區建設見成效及財政收入穩增長。緊緊圍繞煤炭、石墨兩大資源優勢,大力引進煤化工、石墨精深加工企業,加快新興產業園區建設,力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抓好財源建設,從培植財源入手,提高礦井生產能力,穩定原煤產量和洗精煤產量,培育主體財源;擴大石墨深加工、建築材料、電抗器、醫療器械的生產規模,壯大接續財源;認真謀劃一批重大項目,打捆申報一批中小項目,千方百計爭取資金,擴大後續財源。同時,積極完善稅收機制,強化稅收征管,實現財政收入上臺階。
推進大項目建設。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全力做好項目引進、扶持和服務工作,實現預期謀劃一批、爭取到位一批、重點實施一批,壯大經濟實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工業區。在招商引資上,依托園區、企業、政策、環境招商,全年力爭引進到位資金7.3億元,增長20%。在項目建設上,重點推進14個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傳統產業項目和新興產業項目,全年完成投資12.3億元。
推進特色農業建設。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堅持發展特色農業,逐步提高產業化水平,全面繁榮農村經濟。發展綠色種植業,扶持民主鄉小米生產基地建設,綠色谷子種植面積要達到6000畝;扶持柳毛水稻生產基地建設,綠色水稻種植面積要達到1.7萬畝。壯大柳毛精潔米廠生產規模。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扶持紅旗萬畝果園基地建設,打造紅旗果品品牌。把發展畜牧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壯大畜禽養殖規模。發揮柳毛鄉魚米之鄉的優勢,打造柳毛綠色生態『笨』字號餐飲品牌。發揮紅旗鄉森林資源豐富、水域廣闊的優勢,大力發展集觀賞、采摘、品嘗、垂釣為一體的山莊餐飲業,打造紅旗天然野生『鮮』字號餐飲品牌。發揮豐鮮村民族風情優勢,大力發展朝鮮族特色餐飲,打造豐鮮村『辣』字號餐飲品牌。
推進城鄉建設。按照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提昇品位的原則,實施棚戶區改造、城區建設、『三供兩治』、破產礦基礎設施改造、路網改造、城市經營、城市亮化、『穿衣戴帽』一條街、主要街路綠化、城鄉淨化等工程,打造宜居宜游生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