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環境整治第三戰役全面治理『髒亂差』
2011-02-23 09:33:0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3日訊 2010年9月,《哈爾濱市市容環境綜合整治第三戰役工作方案》由市城管委審議通過,以『治髒、治亂、扮靚城市』為主要內容的哈爾濱市市容環境綜合整治第三戰役全面打響。此次集中整治將持續到2011年9月,力爭用1年時間,迅速改變城市環境髒亂局面,打造乾淨、整齊、靚麗有序的城市環境,提昇城市整體形象。目前,治髒、治亂、扮靚城市等各項工作均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城市面貌正在發生明顯變化。

  以治髒為重點,打造乾淨城市面貌

  按照市委、市政府環境綜合整治第三戰役的工作要求,市城管局以全面提高城市環境衛生質量為目標,以治髒、治亂、扮靚城市為重點,完成入城口、江河溝岸等區域積存垃圾的清理,強化『三溝一河』長效管理;籌劃建立清掃保潔分級管理鞏固成果;完善垃圾收運體系。


 

  ——推進『三溝一河』治理整頓

  

  市城管局積極協調、指導各區政府、各區城管部門、各區水務部門等部門和單位本著因地制宜、分類實施、厲行節約、切實有效的原則,克服困難,根據區域實際情況,按照『機械清面、人工歸零』的作業模式,對我市『三溝一河』沿線的衛生環境進行了集中清理,全市共投入清理費用920萬元,出動專用設備600餘臺次,運輸車輛8000餘臺次,人員16000餘人次,完成清理平整堤岸51.8萬平方米,清運垃圾污物11.5萬噸,快速高效地完成了清理整治任務,整治後的『三溝一河』沿線基本達到了『兩平五無』的標准,整治效果明顯。

  『三溝一河』沿線衛生集中清理後,管理部門在『三溝一河』沿線建立了日常清掃保潔體系,日常管理達到『四有』要求。即:有日常清掃保潔隊伍,有基本垃圾收集運輸設施,有垃圾清掃收運的經費保障,有清掃保潔、清掃收運的工作要求。

  為鞏固治理成果,實現『三溝一河』沿線衛生環境管理規范化、系統化、常態化,市城管局起草制訂了《哈爾濱市三溝一河和入城口周邊衛生環境管理規定》,並以市政府名義印發。同時,強化行業監督檢查,進一步促進了『三溝一河』沿線環境的改善。

  ——實施清掃保潔分級管理

  為提昇城區環境衛生總體水平,市城管局參照先進城市管理模式,采取科學分類、明確標准、增加設備等措施,將城區街路分為三級進行保潔。

  重點區域:根據區域功能定位,政務、商務、旅游等重點區域均執行一級區域清掃保潔作業標准要求。14個重點區域包括中央大街區域、市委及兆麟商圈、愛建區域、沿江區域、靖宇商圈、東站區域、省委及秋林商圈、省政府區域、哈站區域、文化園區、珠江區域、民生區域、市政府區域、南崗集中區域。

  昇級街路:未劃入重點區域的二類街路,執行二級清掃保潔作業標准要求。

  其他街路:除上述區域和街路外,其餘街路按原確定的標准清掃保潔,執行原清掃保潔作業標准。

  一級保潔實行『兩掃全保』,保潔時間不低於17個小時,保潔周期不超過半小時,道路達到『七淨五無』,機掃率和水衝洗率達到100%;二級保潔實行『一掃全保』,保潔時間不低於16個小時,保潔周期不超過一小時,道路達到『六淨四無』,機掃率不低於30%;三級保潔實行『一掃重點保』,保潔時間不低於14個小時,保潔周期不超過兩小時。同時,一級區域機械化清掃率和水衝洗作業率達到100%,二類街路機械化清掃率和水衝洗作業率不低於30%。

 

  ——建立城區生活垃圾收運體系

  針對生活垃圾收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市垃圾收運將堅持投放定時定點、收運無縫對接、運輸全程密閉、綜合無害化處理的原則,通過增加作業人員和設施設備,嚴格作業考核標准,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垃圾收運流程,落實管理責任,引入科技手段等措施,建立起源頭袋裝化、投放容器化、收集標准化、運輸密閉化、處理無害化、管理規范化的『六化』垃圾收運新體系。

  源頭袋裝化。新建小區全部實行袋裝化管理,尚未實行袋裝化管理的區域,逐步推行袋裝化。引導市民自備垃圾投放袋;有條件的街道辦事處和物業公司免費為居民配發垃圾投放袋。

  投放容器化。在全市實行袋裝化收集的90萬戶居民區中設置垃圾收集桶和機動轉運車。市場攤區及街路掃道土收集,設置鉤臂斗、鉤臂車。

  收集標准化。各街道辦事處按樓房400戶、平房500戶的標准,配備1名垃圾收集人員。居民投放垃圾集中在每日晚8時後和次日6:30時前,垃圾分兩次倒運,第一次在每日4時—7時進行,第二次在每日10時—12時進行;每個垃圾站點裝車時間控制在20鍾以內。臨街商服一律在室內臨時存放垃圾,分早9時和下午4時兩次定時投放到垃圾巡回收集車。

  運輸密閉化。全市垃圾拉運實行兩次作業,首次拉運在每日4時—7時進行;第二次拉運在9時—12時進行。春季集中清理和秋菜上市時,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運次。對中心城區20萬戶非袋裝化的區域,配建移動式垃圾壓縮站,增加的移動壓縮站可以上車運輸。

  綜合處理無害化。加快垃圾場建設,引進綜合處理技術,推動傳統的衛生填埋方式向現代綜合處理方式轉變,逐步實現垃圾的減量化和零排放,提高垃圾的綜合利用率。

  管理規范化。完善垃圾收運流程,對居民小區、商服單位和街路廣場產生的生活垃圾和廢棄物從源頭投放、轉運、運輸和處理等環節建立規范化流程。市城管部門建立垃圾收集、運輸、處理電子檔案,建立完善的視頻監控設施,對大型垃圾場垃圾處理進行遠程監控。各區政府對垃圾運輸車輛安裝GPS定位系統,對垃圾種類、來源、數量、投放、轉運、處理各環節進行信息化管理;及時跟蹤運輸車輛,進行遠程指揮。

  以治亂為重點淨化城市空間環境

  在第三戰役中,治亂內容包括整治廣告牌匾、佔道設施、街面秩序等。

  ——開展戶外廣告牌匾清理整治

  自2010年8月27日我市召開戶外廣告牌匾清理整頓專項工作推進會,市、區城管部門集中在夜間組織清理戶外廣告,白天清理牌匾標識,節日期間堅持作業,連續組織清理,全力開展戶外廣告牌匾整治工作。各區政府和經開區、高開區采取額匾以下由城管局負責清理,額匾以上大型廣告牌匾由執法局清理的工作方式,集中開展戶外牌匾廣告清理整頓工作。對一些拆除難度大的單位,市城管局領導親自與廣告設置單位進行約談,爭取支持環境整治工作,加快拆除整治進度。

  截至11月19日,全市共拆除牌匾5192塊、廣告3768塊(其中不包括路燈、橋體、路牌、工地圍擋、單立柱數907塊)整改牌匾1272塊,整改廣告410塊,戶外廣告牌匾清理整頓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城市視覺空間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目前,20條示范街路的戶外廣告牌匾清理整頓任務基本完成,現強力推進103條達標街路的清理整頓。

  在持續推進清理整頓的同時,管理部門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邀請北京規劃專家研究制定我市戶外廣告牌匾近、遠期規劃。我市戶外廣告牌匾標識規劃總體思路將按照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定位,堅持科學規劃的理念通過集中清理、規劃設計、規范管理,使我市戶外廣告總體規劃上與國際接軌。總體上做到區域控制、總量控制、形態控制、質量控制,打造整體協調、規范有序、品位高雅、和諧統一的城市空間環境。

  結合戶外廣告牌匾整頓工作,在集中清理整頓的同時,組織專人研究制訂了《哈爾濱市戶外廣告管理辦法》,完善了《哈爾濱市牌匾標識設置規范》和《哈爾濱市戶外廣告設置技術規范》。規范戶外廣告牌匾的設置行為、程序和設置的質量標准、技術標准和容貌標准,為我市戶外廣告牌匾實現依法管理打下堅實基礎。

  ——清理整頓佔道設施

  為深入落實市委十二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市佔用城市道路管理,規范佔用城市道路設置行為,營造良好的城市道路環境,依據《全市市容環境綜合整治第三戰役工作實施方案》的具體要求,針對我市佔道設施隨意設置、隨意搭建、隨意擴大面積等混亂現象,全市開展了清理整頓佔用城市道路設施工作。

  自2010年8月20日起,市、區城管部門上下聯動、集中整治、階段實施、穩步推進,從制定方案、調查摸底、發布通告,到自行清理、強制清理、規范管理,對影響行人通行擅自設置的杆、柱、樁、鏈、射燈等進行清理拆除工作,對各種亭、攤、宣傳欄、公交長廊等進行整頓規范。截至9月20日,完成第一批35條示范街路佔道設施清理整頓工作任務,共清理整頓佔道設施926處。截至10月31日,完成第二批155條示范街路佔道設施清理整頓工作任務,共清理整頓佔道設施3265處。同時,市區城管部門對其他街路同步進行了清理整頓,累計全市共清理整頓規范佔道設施10833處。2010年年底前,完成第三批223條街路的清理整頓工作,確保全市快速路、主乾路、次乾路全面達到規劃標准,為市民出行營造良好的城市道路環境。


 

  以扮靚城市為目標整體提昇城市品位

  為扮靚城市,全力實施樓體美化、燈飾亮化、園林綠化三大工程。

  ——立面裝飾提昇城市空間形象

  中山路總體建築風格的設計體現『東方莫斯科』的俄羅斯建築元素,總體風格恢宏、大氣。與這一特點相結合,中山路沿街建築立面改造在原有建築的基礎上與周邊建築相協調,在宏觀控制大的比例尺度關系的基礎上,主要運用現代歐式的建築語言,從建築比例關系調整、歐式建築細部設計和建築材料、色彩更新等幾個方面,並且結合夜景燈飾亮化設計塑造典雅、大氣的建築性格,充分體現出中山路共性的建築風格特色。

  中山路共有技術監督局、和平村飯店、沃爾瑪、民航大廈、齊魯大廈、如家快捷酒店、省政府側樓等建築實施立面整飾。裝飾後,中山路建築形成歐式建築語言的統一性和豐富性,塑造和諧優美的城市公共空間,重新詮釋哈爾濱獨特的城市文化,塑造現代哈爾濱的美麗城市形象。

  機場路道路兩側33棟樓體,按現代簡約法式風格進行整飾。法式建築風格既對建築的整體方面有嚴格的把握,又比較善於在細節的雕琢上下功夫。建築造型上采用對稱造型,藍灰色的屋頂上有精致的老虎窗,外立面色彩選擇典雅清新的黃白色調,細節處理上運用法式廊柱、雕花、線條,呈現出浪漫典雅風格。整飾後的樓體展示出法式建築的多重魅力,營造出大氣、整潔、靚麗的第一迎賓大道,給外來賓客留下第一美好感觀。

  將樓體立面裝飾景觀建設與國家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項目相結合,在美化樓體的同時,既實施節能減排環保項目,又惠及市民保證供暖。共有機場路7號、埃德蒙頓路50號、城鄉路393號等10棟樓體采取節能改造方式實施裝飾。

  ——燈飾亮化扮靚哈市夜景

  按照市委、市政府把第27屆冰雪節打造為集國際交融性、文化藝術性和娛樂參與性為一體的國際盛會,我市高標准新建一批燈飾亮化景觀,進一步提昇城市燈飾亮化檔次和水平,展示冰城夜景風采和特色,為第27屆冰雪節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

  燈飾亮化建設以政務、商務、旅游三大通道為軸線,以廣場、交通節點為重點,以『流光溢彩展中興』為基調,結合往年的燈飾景觀建設成果,形成86條亮化街路、202處燈飾景點(新建108處)。其中,集中打造機場路、中山路、中央大街、果戈理大街等14條精品景觀街路,紅博廣場、霽虹廣場、四化綠地、動力廣場等20個景觀節點,打亮6個入城口,重點實施樓體、橋體亮化,樹形燈及燈飾小品建設。同時,以『追憶、展望、歡樂、祥和』為主題,打造21條冰雪燈飾景觀游覽線路、74處景觀節點,展示我市實施現代大都市新戰略的新成果,憧憬哈爾濱未來發展的美好圖景。

  燈飾亮化大多采用環保節能的LED燈具,盡量少上或不上滿天星氛圍亮化和杆體亮化,重點建設永久性燈飾亮化景觀。

  ——規模綠化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加快推進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步伐,全面提昇城區園林綠化水平,是我市實施中興發展戰略,促進城市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2010年,我市城區綠化重點實施了廊道、公園、街路、防護林、庭院和管護防治六大工程,全年累計完成新增樹木102萬株,完成了全年任務的102%;新增綠地800.1公頃,完成了全年任務的100.01%。城市園林綠化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城市園林綠化功能和景觀效果得到進一步提昇。

  2010年城區綠化實施了202項建設項目。主要是打造沿江濱水綠化景觀長廊,啟動狗島、大套子、陽明灘、部分群力外灘退耕還濕、修復保護工程;新建、提檔13處公園(游園、廣場);建設15條景觀大道;建設26條特色街路;建設50條丁香街路;建成市級園林小區(單位)200個。

  推進沿江生態景觀廊道綠化:完善了沿江、沿河廊道綠化體系,重點實施了沿江道外段,濱州鐵路橋至北二十道街江畔公園綠帶建設,打造成為層次鮮明、獨具特色的沿江風景廊道。加強了濕地的恢復、保護和管理,積極開展河網溝渠治理和生態恢復建設,啟動了狗島、大套子、陽明灘、部分群力外灘退耕還濕、修復保護工程,有效提昇了濕地過濾和降解污染的生態功能。結合何家溝改造,何家溝、馬家溝河沿岸風景長廊景觀效果得到進一步提昇。

  實施公園建設工程:采取規模增綠舉措,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新增公園綠地面積43.17公頃。新建完成西安世博園哈爾濱園、群力新區體育公園、音樂公園和四季芳洲游園等9個公園(游園);續建勞動公園;提檔改造兒童公園等4個公園,有效改善我市城區公園綠地布局不合理和分布不均衡狀況。

  提昇街路綠化景觀效果:新建完成石頭道街、顧鄉大街、紅旗大街、保健西路、延福街等景觀街路;新建松浦大道、西安大街、黃河支路、靖宇街及輔街等特色街路;新建東巨路、旭昇南街、學府四道街等丁香街路,提昇了街路綠化景觀效果;新建民眾街和康安路景觀街路綠地;對長春街、漢元街、安埠街等無樹街采取栽植行道樹和擺放移動式樹木等措施增加綠量,最大限度消滅斷帶路、缺株路、無樹路。

  強化養護撫育管理:在堅持高起點規劃和實施規模增綠基礎上,市、區園林部門和各管護責任單位,細化標准、強化考核,通過建立專項責任考核制度、完善數字城管綠化管理熱線聯動機制、實施『四定』網格化管理、推進門前四包責任制和吸納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園林綠化管理等多種方式加大綠化撫育管護力度,園林綠化植物的撫育養護管理得到了普遍加強。第三戰役啟動以來,全市共修剪喬木41萬株、灌木349餘萬株,伐除枯死樹8473餘株,樹木涂白64萬餘株,調整樹木支橕4.9萬株、油飾柵欄擋牆11萬餘延長米,清理綠地衛生5567萬平方米,清運垃圾8835餘噸。

  門前四包全民參與共創乾淨城市

  高度重視『門前四包』工作,充分認識到『門前四包』工作是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領導小組,召開了專題會議進行動員部署。按照宣傳發動、調查摸底、集中整治、日常管理等步驟實施了有序推進,『門前四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環境綜合整治第三戰役中,將『門前四包』工作與環境整治有機結合,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及職責分工,建立目標責任制、考評獎勵機制、評比機制等一整套切實可行的運行機制,加以實施,收到較好成效。目前全市評出優秀商家4300餘戶,都已授牌。

  為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市、區城管部門抽調8臺備有宣傳喇叭的車輛沿區街路進行廣泛宣傳;市容管理員采取彈性工作制,早出晚歸,放棄休假和節假日,分多個工作小組深入到全市主乾街路的商家、業戶中宣傳講解;及時將『致全市臨街單位商家業戶的一封信』送到每一個商家業戶手中,提高業戶對『門前四包』的認識。同時,由市城管辦牽頭,分兩個批次組織2500餘戶商家業戶進行集中講座,並組織人員逐路逐段上門簽訂,接受群眾現場諮詢,解答問題,宣傳法規。

  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無論是在環境綜合整治還是清冰雪工作中,許多的臨街商家業戶都能積極主動、自覺履行門前四包職責和義務,在維護和改善城市環境容貌中起到積極的作用。萬達商業廣場是我市重點商業圈之一,周邊約有臨街單位30餘家。萬達集團物業公司主動牽頭,將臨街單位聯合為一個小隊,統一劃分門前四包責任區,對責任區內容貌、衛生、綠化、亮化進行管護,在冬季清冰雪工作中及時行動,快速清除轄區積雪,確保百姓出行安全,為全市門前四包工作帶了個好頭。中山路勃萊梅酒店、贛水路上的小香樟耳足保健館、莊園倉買店等許許多多的臨街商家,都積極主動維護門前的環境和秩序,為周邊的業戶做了榜樣。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