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2月24日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十一五』期間,雞西市教育事業按照『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昇內涵質量』的總體發展思路,圍繞『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名學生、發展好每一位教師,全力辦好讓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全面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隊伍素質提昇、育人質量提高、平安校園創建和扶貧助學等五項工程,各項事業實現快速協調發展。
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十一五』期間,雞西市積極向上爭取資金6.7億元,重點突出了六個方面建設。一是加大學校基本建設力度。投入基本建設項目資金3.6億元,完成建設項目125個,新建、改擴建校捨總面積34.1萬平方米。目前,雞西市全部消除了中小學D級危房,基本形成了每個鄉(鎮)有1所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或1所小學和1所初中的辦學格局,中小學校基本實現了校捨樓房化、暖氣化,集中辦學的鄉、鎮級中小學校全部實現了有食堂、宿捨。二是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標准化學校建設。近兩年,我市共完成89所省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准化建設任務,使56%以上的公辦學校基本達到標准化建設要求。三是加快優質高中建設。全市先後投入4800萬元,擴建、改建高中9所;改造了高中學校新、老三室和電子備課室,全部配齊通用技術教室,進一步擴大了優質高中辦學規模。全市高中毛入學率達到85.2%,比全省高出1.5個百分點。四是加強職教基地建設。全市先後投入3707萬元,用於發展職業教育。建設了汽車運用與維修、機電一體化、動漫設計、焊接等15個實習實訓基地,新建、改擴建職業教育學校校捨2.4萬平方米。特別是2010年,我市又爭取到兩個國家中等職業學校建設項目,投入1300多萬元,為市職教中心建設了6000平方米實訓樓。五是重視特教學校建設。先後投入1200多萬元,完成了市特教中心移址新建工程,鋪設了全塑膠操場,高標准配置了教育教學設備,達到全省領先水平。六是加快信息技術建設。投入380多萬元,新建了雞西教育專網,投入1400多萬元,為直屬學校707個班安裝了價值2.1萬元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現在,全市100%的城鄉中小學都建設了多媒體教室、接入寬帶互聯網。
實施隊伍素質提高工程,促進全員專業化發展。我市在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方面,圍繞全員教育教學能力的提昇,全面實施了『三項計劃』。一是實施校長能力提高計劃,依托中國教育學會,分三年共選送360名中小學校長到北京、上海參加『雞西市中小學校長高級研修班』,包括農村在內的全市所有學校校長在北京、上海輪訓一遍。出臺了《雞西市中小學校長任期目標與考核評價方案》,實施一校一標,動態管理,跟蹤考核,年度兌標,有效提高了校長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實施教師專業成長計劃。加強了師德師風建設,我市在始終抓師德養成教育的基礎上,把2010年確定為全市『師德師風建設年』,圍繞『三愛』(愛校、愛崗、愛生)『四有』(有理想追求、有工作激情、有創新能力、有職業操守)這一主題,深入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我市還開展了『雙百雙帶』和『雙百雙進』活動,每年選派百名以上農村教師到市內名校『跟班跟師』培訓學習,每年選派百名以上城鎮骨乾教師支援農村教育。三是實施行政乾部管理服務計劃。在全市開展了教育行政乾部『看內涵質量,促改革提高』拉練考察活動,組織全市教育局長、副局長53人重點看了三縣(市)六區23所學校,提高了謀劃和服務區域教育發展的能力。
實施育人質量提高工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圍繞提昇內涵質量,我市重點抓了『四個提昇』。一是提昇區域辦學層次,推進國家教改實驗區建設。2007年,中國教育學會把雞西列為國家教育改革實驗區,並首次承擔了兩個『十一五』國家級重點科研課題;2009年,我市被評為全國教改實驗區先進單位。2010年,我市順利通過中國教育學會專家組對實驗區建設的評估驗收。二是提昇課堂教學質量,保障學生有效學習。制定了《雞西市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細則》,開展教師和校長論壇,連續三年舉辦全市中小學課堂教學大賽,教師全員參賽,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明顯提高。我市還開展全員聽、評課活動,從2008年開始,將每年春、秋兩季開學第一周周四確定為全市中小學『聽課日』,各級教育行政機關從局長到工作人員、教研人員、校長和教師,每人聽課不少於4節。三是提昇技能培養質量,增強學生就業能力。四是提昇特殊教育質量,成就殘疾兒童幸福人生。我市進行了『揚長、補償』的特殊教育改革,特殊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同時,還免除了殘疾兒童入學的全部費用,為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和校服,免費就餐和住宿,真正實現了零費用就學,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8%以上。
實施平安校園創建工程,進一步保障校園安全。圍繞『和諧平安校園』創建,我市加強了組織領導,為市、縣(市)區教育局配備了安全副局長,成立了學校安全管理科,為學校配備了專兼職安全副校長。在中小學建立了校園安全工作日報告、周匯總、月分析、季聯查、半年總結的安全保障機制。在全市開展了『千名機關乾部教師親情體驗學生乘車』活動,市政府下發了《雞西市保障中小學校學生乘車安全工作相關部門職責的通知》,新增了公交車和多個班次,基本解決了學生乘車難問題。我市還加強校園安全綜合治理,建立了全市學校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公安人員駐校制度。市、縣(市)區兩級政府為中小學校配備了專業安保人員,為142所學校安裝了技防設施。
實施扶貧助學工程,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我市在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助學政策的基礎上,從2007年開始,為城市低保家庭和農村貧困家庭住宿生補助伙食費,對通勤生補助交通費,並將20所公(企)辦民助學校全部轉制為公辦學校,受益學生達到3.5萬人;2008年開始,又免除了市本級高中貧困家庭學生的住宿費。為義務教育階段民族學校學生全部免費提供教科書;免除了全市民族學校學生住宿費和市本級民族學校高中學生的學雜費。同時,每年籌集助學資金3500多萬元,資助學生3萬多人,實現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