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虎林市堅持『做強綠色產業、構建開放虎林、加快打造生態經濟強市』,重點推進五大戰略——新型工業強市、現代農業富市、多元經貿興市、特色旅游活市、生態文明立市。綠色經濟是虎林的地方特色,2009年,虎林市被命名第一批國家級生態示范區。
稻殼取暖
200多根黑煙囪被拔掉
寒冬,正值取暖期。徜徉虎林城,舉目不見冒煙咕咚,『黑雲』低垂。走進百姓家,屋裡暖融融。『飯口』,家家不見炊煙起,卻聞戶戶飯菜香。發電廠供熱鍋爐胃口大改,不『吃』硬煤『吃』軟稻殼。
虎林是全國產糧大縣,近年來尤其以種植水稻聞名。水稻種植面積250萬畝,年產水稻125萬噸。全市米業加工企業就有200多家。以往,廢棄的稻殼成堆,用火燒。當地農墾一家米業加工企業發現了商機,利用稻殼燃燒發電。2007年,虎林將這家企業『請』進來,負責全市城區的用電、供熱,虎林城區的200多根冒黑煙的煙囪被一舉拔掉。
風電、生物質項目低碳高效
虎林的項目建設多數與生態有關。金谷生物質能熱電完成投資4200萬元,設備已安裝調試完畢,進行試運行;遠東遠達、珍寶島米業等6個生物質能項目也在加緊建設。城北的石青山上,30臺『大風車』運轉自如,華電虎林石青山風電場一期4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每天可向國家電網輸送綠色電能30萬千瓦時。該項目是華電新能源公司在龍江大地上第一個項目,總規劃容量150兆瓦,總投資15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後,每年發電約3億千瓦時,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每年節約標准煤約11.4萬噸,折合原煤15.9萬噸,相應可減少二氧化硫廢氣排放量510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27萬噸、煙塵排放量28.8萬噸。
針對廢棄的稻草、稻殼。相繼開發建設了稻殼發電餘熱供暖、中密稻草板、米糠油、粉煤灰水泥等一批循環經濟項目。多家生物質能源熱電項目的投產,使市域和周邊農場的稻殼身價倍增。
環境創建堅持『生態為先』
在環境創建上,虎林的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兩個關系民生的環保項目被擺在了突出位置,倒排工期,全力推進,日前已投入使用。污水收集管網及處理工程項目總投資6996萬元,鋪設覆蓋31公裡的污水收集管網系統,采用生化法處理工藝日處理污水1萬噸。投資3800多萬元,引進國內最先進的垃圾處理設備,建成了全省領先的垃圾處理廠,徹底改變了傳統垃圾生物處理方法。將市區及周邊鄉鎮產生的生活垃圾經過掩埋、輾壓、發酵,腐蝕、液化、攪拌、脫氨、沈淀,真空過濾後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從根本上解決了垃圾污染。
虎林市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始終堅持『生態為先』原則,不斷抬高綠色門檻,嚴把環評准入關,污染超標、資源耗費大、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無論規模再大、利稅再高也堅持拒之門外。2009年以來,招商引資實現21.08億元,啟動實施千萬元以上大項目26個。一大批環保民生項目在綠色虎林結出碩果,太陽能、沼氣在全市85個行政村得到廣泛應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