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能源資源性產品進口佔全市進口貿易的八成以上,資源性產品落地加工率達到40%
東北網3月1日訊 在對俄貿易方面,過埠如何增值曾是困擾我市的一個難題。如今在境外園區的拉動下,過埠增值效應已開始顯現。來自市商務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能源資源性產品進口佔全市進口貿易的八成以上,資源性產品落地加工率達到40%。鞋類、服裝、輕紡、果蔬等商品在俄羅斯遠東市場佔有率超過80%。
目前我市與美國、新加坡、朝鮮等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投資合作,以對俄投資為主的多元化投資格局正在形成。目前全市在俄投資項目達到136個,計劃投資額為19.27億美元。在俄境內墾田316萬畝,同比增長43.6%。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佔比,提高1.7個和1個百分點。我市在俄羅斯境內先後共建設了6個園區,分別是位於濱海邊疆區的烏蘇裡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康吉)、華宇經貿合作區、躍進工業園、新北方木材加工園、米哈工業園和位於後貝加爾邊疆區的莫戈伊圖伊工業區(阿金斯克毛蓋圖工業園區)。去年我市6個境外園區入駐企業達到46家,累計完成投資23.6億元,年拉動出口達5億美元。受這些境外園區及對俄合作企業生產的拉動。2010年,全市共向境外園區出口鞋靴零件、農機具、木制品加工設備等5億元美元,拉動出口增長19.5個百分點。
據了解,自2007年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牡丹江段啟動建設以來,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啟動開發面積56平方公裡,新上項目9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0個,完成投資36.6億。『十一五』期間,我市培育了『木材』、『機電』、『食品』、『建材』、『輕工』等五大產業集群。其中,跨境連鎖加工企業達到115家,帶動貿易額增加4億美元、口岸過貨量增加10萬噸。同時,『綏穆新城』承載項目134個;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實現封關運營,9家企業開工建設;海林經濟開發區躍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陽明工業示范基地成為全省首個隸屬於城區的省級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