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國家質檢總局去年底發布新規要求『2011年3月1日起,未能重新獲得生產許可的乳品企業將被要求停止生產』。記者從我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了解到,因為審核的門檻較此前提高很多,我省138家乳品生產廠家中,目前具有申報資格的為88家。由於國家質檢總局前些時日又將審核『大限』延遲到3月末,我省乳制品企業換證審核也將在此期限內完成。
『准生證』門檻大幅提高
新公布的2010版《企業生產乳制品許可審查細則》除了新增三聚氰胺檢測項外,與2006版相比對企業的生產廠房、設備、生產工藝、衛生環境都做了明確要求:企業廠房選址和設計、內部建築結構、輔助生產設施應當符合國家標准GB12693《乳制品良好生產規范》的相關規定。
細則還規定,企業要有部分自有奶源,以往有些配方奶粉生產企業沒有奶粉生產線,就委托其他企業代工生產,或者進口大包裝奶粉在國內分裝、配方將不被允許。
而在嬰幼兒配方乳粉檢驗項目中, 2006版中列出53項,其中企業自檢的有34項。而到了2010版,嬰幼兒配方乳粉檢驗項目表則有64項,不僅新增了三聚氰胺、二十二碳六烯酸等11項檢測項,而且企業要全部自檢。新增檢測項,企業必須強制執行。為此企業不得不購進新設備以應對。
行業洗牌小企業或將退市
『准生證』標准提高,讓消費者更有安全感,但同時卻將一些小企業擋在行業門外。
完達山乳業總經理助理馬軍喜告訴記者,『按照細則規定,企業要配有三聚氰胺的檢測儀器,簡單的十幾萬元,全套則要上百萬元。』
『按照規定具有每小時蒸發500公斤噴粉塔能力的廠家纔能具有申請資格,這樣的話一些小型乳品廠就自然退市。』省奶業協會秘書長張維銀說。
在省工信委公布的我省138家乳制品廠中,有88家正在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進行審核。業內人士宣稱的行業洗牌已經開始。我省一家小型乳品企業的老板張志奎對記者說,早在去年公布重新審核生產許可證時,看過細則後,他就決定要把自己的奶粉廠關掉了。從那時開始他就四處聯系買主。
但是影響還不僅如此,即使拿到『准生證』的企業,還要面臨成本的壓力。馬軍喜告訴記者,由於每批奶粉都要進行檢測,每噸就要增加五六百元的成本。如果有企業在此時同時要面臨增加生產成本和上檢測儀器的局面,那麼資金壓力可想而知。
『檢測儀器是固定資產配備,可是在今後的檢測中各種物耗、人員培訓費,企業自檢從34項增加到64項的全部內容,幾乎翻了一倍,各種檢測試劑的成本也要計算其中。』張維銀說,目前在嬰幼兒奶粉市場上國內乳品企業節節敗退,洋奶粉已經佔據了高端市場70%的份額,此時資金壓力加大猶如雪上加霜,政府應該考慮到乳品企業是拉動奶業的龍頭,生存狀況直接聯系著奶農、奶站的利益,應該在購置檢測儀器方面參照購買農機給予一定補貼,或者在貸款上給予優惠,讓乳企能有喘息之機。
張維銀秘書長說:『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這是一場陣痛。洗牌已經毋庸置疑,資源會更集中於實力強大的企業。我省作為奶業大省,很多國際國內乳品巨頭均已在此布局,搶奪優質奶源,與省內小企業擁有的少量奶源相比,我省奶業的格局暫不會改變。』
『小企業出局後,空出的奶源,會被具有實力的企業佔領。但是這些退市的企業資產怎麼處理,如何兼並重組是地方政府應該關注的問題,應該及時出臺細則。』張維銀再次建議道。
亦是乳企提檔昇級好時機
記者早在2月中旬采訪馬軍喜時他告訴記者,該企業已經做好重領『准生證』的准備了。
馬軍喜說,按照此次審核要求,企業僅在檢測儀器上就要有不小的投入。我省是奶業大省,國內國外乳品龍頭雲集,這些年不光是在自有奶源上下功夫,乳制品安全上也非常重視。在2010版的審查細則中,還規定要在年底前建立產品的電子追溯系統,省內很多大型乳品企業都已經開始著手。屆時從奶源、加工、銷售整個產業鏈都可以明白的『曝光』給消費者,而在規定的64項檢測中,奶源、加工材料也都要由企業自行負責檢測,乳制品將更加安全。
『今後企業要對奶粉由抽檢變為批檢,對每一個環節負責,消費者喝牛奶會更放心。』張維銀對記者說,國家提高行業准入的標准,企業食品安全要求更高,將會促進企業增強誠信意識。而對於整個行業來說,全國2000家左右乳品企業,此番審核後,優勝劣汰,乳品行業將更加集中,優化度也會有所提高,正是企業提檔昇級的好時機。因此行業內均認為『准生證』重新審核對乳制品質量安全將有好的影響。
乳品價格將小幅上漲
雖然記者在采訪幾家奶業巨頭時,其新聞發言人均表示每噸增長500元左右成本可在企業內自行消化,並且未來利潤的增長點將是在新產品的研發上。但是張維銀說現在國內生鮮乳價格不斷上漲,我省生鮮乳收購政府指導價2010年上半年為每公斤2.5元,目前已經增長到每公斤3.02元。此時每噸奶粉再增加500元成本,企業利潤驟減,肯定會把增加的成本轉移到消費者頭上,但是考慮到目前乳制品行業競爭如此之大,為了不影響市場份額,在價格上肯定不會一次大幅提高,小幅多次或許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