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4日訊 『十一五』期間,佳木斯市各級政府通過出臺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組織開展以政府為主導、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的扶殘助殘工作。各項業務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殘疾人事業『十一五』計劃綱要規定的年度任務已全面完成,使我市殘疾人事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按照省殘疾人事業『十一五』計劃綱要的總體要求,我市結合實際,制定了佳木斯市殘疾人工作『十一五』計劃綱要,制定了一系列的具體工作實施方案措施,市委、市政府把殘疾人康復、扶貧、就業等重點工作納入全市的『民生工程』,通過實行目標管理,加大了貧困殘疾人的救助力度,真正形成了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有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良好局面。康復工作成效顯著,殘疾人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能力逐步提高。『十一五』規劃實施五年來,我市先後創建了社區康復示范區4個、康復示范縣3個,廣泛利用社會資源為各類殘疾人開展多項康復服務。各縣(市)區建立並投入使用了殘疾人康復服務場所;發放殘疾人輔助用具,使康復走進家庭,達到了良好的康復效果;建立健全康復服務網絡,成立了肢體殘疾、精神殘疾、視力殘疾、聽力言語殘疾、智力殘疾康復指導中心。設立定點醫院。將康復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重視殘疾兒童的早期康復教育與訓練。全市殘疾人康復服務網絡不斷完善。
大力發展教育,提高殘疾人素質。五年來,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4.5%,利用彩票公益金等項目資助殘疾學生,確保適齡殘疾兒童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保障符合國家錄取標准的殘疾考生接受高、中等教育,救助貧困殘疾大學生及殘疾人子女,加快高、中級特殊教育發展,解決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問題。不斷提高殘疾人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積極參與社會生活。
開展服務與培訓,積極推進殘疾人就業。加大殘疾人職業培訓工作力度,提高殘疾人職業技能水平、增強就業競爭能力、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十一五』期間,有1750名殘疾人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城鎮安置1800人就業,農村安置2500名殘疾人就業。全面推行分散就業,扶持殘疾人個體從業,鼓勵農村殘疾人參加生產勞動。
加大力度,扶貧解困紮實推進,切實將殘疾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五年來,我市共扶持解決溫飽貧困殘疾人19687人。為貧困殘疾人改造新建房屋及房屋維修879戶。建立了7個殘疾人扶貧基地。積極開展殘疾人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按規定執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及時向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對不適合參加勞動、無法定撫養義務人或法定撫養義務人無撫養能力、無生活來源的重度殘疾人,給予重點照顧,並按規定予以供養、救濟。實施『陽光家園』計劃,認定市社會福利院和市精神病防治醫院為佳木斯市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
營造文明進步的社會環境,推行無障礙建設,促進和方便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不斷優化社會環境和輿論環境,把開展扶殘助殘活動納入精神文明建設之中。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實現無障礙設施與城鎮發展建設相配套,確保各個環節嚴格執行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規范和標准;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建築、社區、城市道路、公共設施和場所等項目,實行無障礙設施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保證無障礙設施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加大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增強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我市健全完善了市、縣兩級殘疾人康復職業培訓中心,各縣(市、區)殘聯辦公條件與環境有了進一步改善,已基本適應工作需要。
縱觀整個『十一五』,我市殘疾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為『十二五』殘疾人事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十二五』期間,我市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有關精神,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著眼於解決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國家扶持、市場推動,統籌兼顧、分類指導,立足基層、面向群眾的原則。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加強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營造殘疾人平等參與的社會環境,努力提高殘疾人生活水平,使廣大殘疾人實現殘有所助,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