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過去五年,省旅游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抓住國家『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的重大戰略機遇和全省建設『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的有利契機,引領全省旅游行業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攻堅克難、紮實苦乾,超額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促進了旅游業平穩較快發展。
在日前召開的全省旅游工作會議上,我省部分地市分別從景區建設、產品營銷、質量監管、旅游安全、產業轉型等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介紹了推動旅游業科學發展的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反映了全省旅游業興旺發達、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描繪了未來五年把黑龍江省建設成為中國著名、世界知名的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發展前景。
哈爾濱 打造『冰城夏都』品牌
按照『北躍、南拓、中興、強縣』和『一江居中,兩岸繁榮』戰略要求,哈爾濱市圍繞城市就是景區的目標,全力打造『冰城夏都』城市旅游形象。去年以來,投資千億元啟動五大旅游特色工程建設。
一是北國水城建設工程。按照『以江麗城』的開發原則,哈市通過疏浚松花江舊有河道、開挖新引渠,形成松花江北岸兩橫四縱十八湖的新水系,松北新區將建成宜游、宜居的北國第一水城。二是『萬頃松江濕地、百裡生態長廊』建設工程。去年試開通了金河灣濕地公園等五條濕地游游線,接待游客56萬人次。今年6月將舉辦首屆中國哈爾濱松江濕地旅游文化節。未來3至5年,將建設松江濕地十景、松花江十景、太陽島十景,形成濕地景觀鏈,把夏季松江濕地旅游打造成繼冰雪之後第二張城市名片。三是冰雪旅游品牌工程。雕冰成晶、塑雪為玉,哈爾濱冬季旅游馳名海內外。每年一次的『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已經發展成為舉世矚目的國際性冰雪節日,哈爾濱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國際冰雪賽事基地、國際滑雪旅游勝地、國際冰雪主題樂園和冰雪文化藝術殿堂。特別是今年冰雪節更加突出國際性、藝術性和群眾化。哈爾濱已連續5年成為冬季最熱旅游城市。四是文化旅游提昇工程。投資20億元改造了道外中華巴洛克歷史街區,恢復了傳統北方民俗文化場景。投資17億元開工建設哈爾濱文化中心,提昇了音樂之都的形象。今年將投資30億元改造中東鐵路俄羅斯社區,再現歐陸文化風情。歷史文化街區的建設,彰顯了哈爾濱『大氣、神氣、洋氣』的多元文化城市特質。五是旅游城鎮建設工程。在省旅游局的支持指導下,哈市投資3億元啟動了亞布力鎮、龍山鎮、帽兒山鎮和二龍山鎮的旅游城鎮建設。
大慶 立體營銷炒熱濕地溫泉
大慶市將市場營銷作為推動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不斷加大宣傳促銷力度,積極實施立體整合營銷,促進全市旅游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大慶市突出『石油文化、生態濕地、特色溫泉』三大特色旅游產品。借助節日活動契機,精准設計不同的營銷內容和產品組合,對外集中宣傳優勢資源。以濕地旅游文化節為牽動,以『珍愛濕地、走進大慶』為主題,主打『濕地』牌。活動期間,精心設計了石油文化與濕地風光完美融合的多條精品線路,並組織開展了海外華人媒體看大慶、百名中外攝影家聚焦大慶、東北三省一區旅游博覽會等單項活動,以及百名新人濕地婚禮、百湖垂釣、百團自駕濕地游等『十個百』活動,真正打造了市民的節日。實現旅游收入700萬元,拉動相關產業創收3000萬元。以『雪地溫泉體驗之旅』活動為牽動,以杜蒙連環湖溫泉景區和林甸北國溫泉養生休閑廣場為重點,主打『雪地溫泉』牌。與省『龍廣之聲』精誠合作,巧借電臺和車友會的強勢宣傳與品牌號召力,依托企業的專業策劃,成功舉辦『中國·大慶雪地溫泉體驗之旅』活動。活動期間,吸引省內外1500多名游客直接參與。活動促使兩個溫泉景區接待游客量一路攀昇,年初至今,景區共接待游客5.28萬人次,實現收入810萬元。達到了『雪地溫泉』在品牌傳播、品牌到達、品牌體驗、品牌認知和品牌消費上的『五統一』,探索出一條『體驗式營銷』的新模式。
齊齊哈爾
排隱患確保出游平安
齊齊哈爾市全面深入開展旅游安全工作,去年沒有發生一起旅游事故,有力保障了齊市旅游業的穩健發展。
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將工作重點從『事後責任追究』轉移到『事前責任落實』上,把各種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對旅游接待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的監管上,通過全面檢查與重點抽查、經常檢查與臨時抽查相結合,指導監督星級飯店、旅游景區、旅行社等旅游接待服務機構安全生產;對消防設施、特種設備、大型游樂設施、電源和火源進行嚴格管理,確保安全;督促旅游企業法定代表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層層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把旅游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落實到每個環節和崗位。旅游旺季期間,組織協調旅游、交通、民航、氣象、衛生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密切關注可能危害游客安全的各類信息,並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動態發布出行提示,做到防患未然。同時完善了與有關部門的應急聯動機制,落實值班制度,保證24小時值班和通訊暢通,及時有效應對各類旅游突發事件。尤其是在關東文化旅游節、綠博會等重點節慶和黃金周、小長假期間嚴防死守,強化監管。齊市已經連續10年未發生任何旅游安全事故。
黑河
邊境旅游發展『提速』
黑河市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沿邊開放城市之一,也是中俄邊境地區首家開通中俄邊境旅游的口岸城市。黑河立足把旅游業培育成為黑河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精心打造旅游精品,強化邊境旅游監管,使旅游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堅持政府主導,規范企業經營。黑河市以全省工商部門整治旅游市場秩序現場會為契機,組織工商、公安等部門聯合開展了旅游市場檢查活動,清理了旅行社的『掛靠經營』等問題,嚴厲打擊了旅游購物中蒙騙俄羅斯旅游者的非法『導購』人員,進一步完善了旅游企業與旅游者簽訂的旅游合同,細化合同條款,對財務管理混亂的旅行社給予了警告。在落實以往有效監管措施的基礎上,繼續加大了打擊出境賭博的力度,得到了省公安廳的認可。2010年11月,省公安廳將異地辦照點延伸到黑河市區,有力地促進了邊境旅游的健康有序開展。
注重超前謀劃,確保旅游安全。每年由市旅游局與旅游企業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嚴格檢查落實情況。要求旅游、公安等部門在每年春節、『十一』黃金周及重大節日之前,開展旅游企業專項檢查工作,對旅行社租用車輛情況、旅行社責任保險、旅游者安全教育、人身財產安全情況及旅游景區(點)設備設施情況進行安全檢查,開展對星級賓館的防火、防盜、用電、防食物中毒及各種安全記錄及各類旅游商品(紀念品)生產企業的用火、用電情況進行專項檢查。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旅游安全工作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嚴格控防。2010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67.2萬人次,同比增長23.4%,其中,接待邊境旅游者34.1萬人次,同比增長35.6%,沒有發生一起旅游安全生產事故。
大興安嶺
創新打造北極冬季亮點
大興安嶺地區以打造中國旅游名鎮-北極村、建設中國聖誕主題公園——漠河聖誕世界為突破口,以特色冰雪節慶賽事活動為依托,全力塑造『神州北極、雪域林海』旅游形象,突出冰雪旅游產品的新穎性、娛樂性和時尚性,實現冰雪旅游產品的多樣化、系列化、配套化,全區冬季旅游持續昇溫。
大手筆謀劃冰雪旅游項目。大興安嶺精心編制了一批特色鮮明的冰雪旅游產業和項目規劃,初步形成了以全區冰雪旅游發展規劃為統領,重點景區詳細規劃為基礎的冰雪旅游規劃體系,逐步把冰雪旅游產業建設引入科學發展軌道,為實現全區旅游產業四季均衡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高標准開發冰雪旅游產品。斥資4000多萬元,建設了集聖誕老人廣場、白雪公主樂園、聖誕老人活動區、小矮人藏寶屋、聖誕郵局、『聖誕樹王』、馴鹿園等景觀於一體的漠河北極聖誕世界。營造濃厚冰雪旅游氛圍,2010年10月份以來,斥資500多萬元在漠河縣城和北極村制作了100多座以『向上飛翔』、『尋北探源』、『歡樂城堡』、『北斗七星』為主題的大型冰雕雪塑作品。建設高檔接待服務設施,按照5星級標准建設了大興安嶺漠河國際會議中心。
全方位營銷冰雪客源市場。先後10餘次帶領重點旅游企業,赴北京、上海、浙江、廣東、港澳臺等地進行旅游宣傳推介。先後邀請中國國旅、首旅等國內知名旅游集團到大興安嶺考察並簽署合作協議。先後策劃舉辦了中國漠河國際冰雪汽車拉力錦標賽、中國漠河聖誕世界開園儀式暨首屆冬至節等活動,有力地提昇了神州北極冰雪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伊春 推進旅游產業轉型昇級
伊春市把森林生態旅游業作為接續替代產業的首選和經濟轉型的突破口,突出政府主導作用,提高市場化水平,推進了旅游產業的轉型昇級,實現了旅游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伊春市在旅游發展規劃中充分體現出城市特色。該市旅游總體規劃和景區建設詳細規劃始終圍繞著『世界知名、全國一流、中等規模、生態園林』的城市發展定位,始終秉承著『城在山中,城在林中,城在水邊,城在景中』的建設理念,充分體現出城市的山水特色、園林特色。在城市建設規劃中突出了『旅游』這個重要元素。伊春從旅游城市的定位出發,在城市規劃建設上,逐步實現由控制性規劃到景觀設計的轉變,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分區、空間協調及城市景觀設計。按照『各具特色,功能突出,內涵豐富,相互支橕』的總體原則,集中力量在全市打造了嘉蔭恐龍文化名鎮、湯旺河國家公園名鎮、五營紅松小鎮等8個特色旅游城鎮。按照經營小興安嶺大公園的思路,對伊春市旅游產業進行科學規劃。先後投入上千萬元,修編了伊春市旅游業總體規劃,同時編制了小興安嶺風景觀光道、嘉蔭界江、鐵力區域、湯旺河林海奇石風景區等開發建設規劃60多項,提出了把伊春建設成為『國際森林生態城,人類最佳旅居地』的發展目標,確定了以『中國森林之都——伊春』為整體形象,以『森林避暑養生度假』為主打產品的定位。實現了由單純的城市建設和景區建設向『城景一體』的旅游目的地建設的轉變。
牡丹江 高起點助推名鎮建設
牡丹江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鏡泊小鎮建設,目前已開工建設芬蘭印象木屋別墅區、世界地質公園保護觀光區等12個大項目,完成投資6.01億元,成為全省旅游名鎮建設的新亮點。
牡丹江市依托鏡泊湖風景名勝區的旅游資源,按照『名湖加名鎮』、『生態兼顧現代化』的規劃模式,堅持『低碳、環保、節能、循環』的新型規劃設計理念,采用『指狀開發、細胞狀布局、串珠式發展』的空間結構形式,打造集居住、養生、度假、休閑娛樂於一體的『生態、綠色、宜居』的國際化、現代化、生態化國際旅游名鎮。
規劃上突破傳統設計。從牡丹江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抽調了專業技術人員,高薪聘請海歸設計師組建了專門的設計負責部門——總工辦。實行國內國際全方位委托,擇優選擇了美國、英國和日本等15個國際設計機構和中國美院、清華同方、上海喬安傑等40餘個國內知名設計團隊。為保證原汁原味,日本、韓國和俄羅斯風情街區分別選擇各自國家的設計團隊。
在建設資金保障上,牡丹江采取多元化籌措、多渠道融資等有力措施,確保鏡泊小鎮建設進度。打造鏡泊小鎮接待會館,累計籌措到位建設資金5600萬元;利用牡丹江市財政可周轉的空間,短期暫借周轉資金5400萬元;積極跑省進京,爭取各類專項扶持資金1900萬元;充分利用商業貸款,使用建行短期貸款2000萬元;加快資金回籠,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100萬元。在積極籌措資金的同時,大力推進戰略性的融資工作,省農發行5億元政策性貸款通過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