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十二五』開局之年,黑龍江打響了產業項目建設攻堅戰。如何更好地發力?帶著諸多的思考,我省全國人大代表認真審議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中強調,『大力優化投資結構,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對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優先保證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求,有序啟動「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建設。』『繼續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健全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繼續大力發展金融市場,鼓勵金融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行長周逢民說,當前,宏觀經濟政策有別於以往。宏觀調控政策的著力點,已從保增長、促發展,轉變為轉方式、調結構、促穩定。在此政策背景下,對於像黑龍江這樣的資金相對匱乏,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省份來說,有限的資金更需要進一步向少數優質項目和優勢產業集中。資金對產業項目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科學健全的『資金鏈』,纔能築牢『產業鏈』。
2010年9月,周逢民向省委遞交了一份萬餘字的對黑龍江省110個重點產業大項目建設情況及存在問題的調查報告,引起高度重視。周逢民說,核心的問題都與『資金』有關:產業大項目建設相對滯後,目前在我省謀劃推進的300個大項目中,產業項目200項,但投資總額僅佔全部總投資的1/4左右;缺乏科學的統籌規劃,哈爾濱、大慶市項目總數佔全省的一半以上。而我省一些地市產業項目卻寥寥無幾,而且每年計劃開工建設的大項目中當年至少有10%以上未能開工,次年還有10%『失蹤』,盲目投資現象嚴重;一些項目自身存在缺陷,前期准備不充分,為爭取資金而倉促上馬;部分項目投資來源難以保證,缺少有一定實力的企業,項目立項論證缺少銀行介入,融資渠道比較單一……
周逢民認為,就我省來說,要科學謀劃項目布局,提高產業項目的後續發展能力,抓一批立得住的優質大項目,鼓勵民營企業加大自主投資力度,理性看待當前項目投資,減少投資和招商的盲目性。要優化投融資環境,構建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積極吸收銀行參與項目前期可行性論證和考察。要強化監管,加強項目風險分析,提高項目投資效率。從國家的層面來說,建議靈活制定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實現產業政策與信貸政策的良好匹配。除了在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大開方便之門,使東北老工業基地盡快走上全面、快速、可持續發展之路之外,國家政府部門、金融機構、金融管理等部門應加強聯系與溝通,統籌規劃,協調配合,並充分考慮各地區經濟發展特點,靈活制定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並在一定時期內保持各項政策的連續性,從而實現地區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建議完善金融服務組織體系,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周逢民認為,大項目建設融資應是銀行貸款、企業自籌、中央預算、地方匹配、上市融資、發行債券、招商引資等多渠道並行。對大型項目可采取銀團貸款形式,整合銀行資源,共同滿足大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建議吸收銀行參與項目前期可行性論證和考察,為項目注入信貸資金創造認可條件。銀行參與論證和考察後,對項目發展前景十分了解,認可度高,看准就可投資,投資就可見效,自然會為項目建設注入資金,也能有效解決項目建設期延長等問題。建議高度關注項目後續資金問題,防止資金鏈斷裂。2011年,在國家連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以及存貸款基准利率的情況下,對黑龍江省下一階段信貸增長形成嚴峻挑戰。據了解,不少項目只投入了少量前期配套資金。而項目資金主要來源於中長期貸款。如果貸款增速驟然降低,目前的新老項目都將面臨後續資金不足風險。特別是,目前有一些過去擱置的項目,或原打算在未來幾年內纔進行的項目倉促上馬,沒有充分考慮後續資金不足問題,更容易成為『半拉子工程』。對此問題,如不未雨綢繆,勢必會影響前期保增長效果。因此要積極采取措施,多渠道融資,確保已開工、未開工和迫切需要達產達效項目得到充分的後續資金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