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新能源發電快速增長 實現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2%
2011-03-08 12:08:1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8日訊 (記者 張強)記者從黑龍江省統計局獲悉,2010年,黑龍江省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為308.2萬千瓦,共發電61.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3.4%,實現增加值18.7億元,比上年增長52%。

  我省新能源利用主要有風電、水力發電、生物質發電和垃圾發電。2010年以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不斷加快新興產業發展步伐,新能源作為新興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發展。

  我省風電資源儲量全國第三

  據初步測算,我省風能資源總儲量23920萬千瓦,可開發利用資源儲量約為172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資源儲量排在內蒙古、新疆之後,居全國第三位。

  我省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儲量開發前景廣闊,但與國內其他省市相比,我省在風力資源開發方面起步較晚。1992年,我省纔開始對密山市北山和木蘭縣蒙古山兩個點進行風速測試。2003年,全省僅有木蘭風電場一期工程首批機組正式投產發電,裝機容量0.36萬千瓦,資源已開發率較低,發展潛力巨大。2005年末,風電場發展到3座,總裝機容量5.25萬千瓦;2008年末,風力發電廠發展到12個,主要分布在依蘭、樺南、伊春、富裕等地。2010年末,我省風力發電廠發展到34個,發電設備裝機容量191.5萬千瓦,累計發電33.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66.3%,其中上網電量32.5億千瓦時,實現增加值14億元,比上年增長66%。

  我省水力資源集中在黑、伊、牡

  我省地域遼闊,河流眾多,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884.3萬千瓦,約佔東北地區的50%,年可發電757.04億千瓦時,技術可開發量832.8萬千瓦,經濟可開發量728.3萬千瓦。其中小水電資源(裝機容量5萬千瓦以下)技術可開發量159.6萬千瓦,約佔全國的2.47%,具有蘊藏量大、分布面廣、相對集中的特點。可開發量在500千瓦以上的市、縣有21個,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張廣纔嶺、肯特阿嶺、太平嶺等山區及丘陵地帶,集中在黑河市、伊春市和牡丹江市。

  為加快水電產業發展,黑龍江省政府通過采取發放優惠貸款、降低增值稅等一系列激勵政策積極發展小型水電,使小水電資源成為省內最早進行開發也是開發利用程度最高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已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領域。牡丹江水力發電總廠是黑龍江省唯一一家大型水力發電企業,承擔黑龍江省電網調頻、調峰功能。該廠所屬的蓮花發電廠、鏡泊湖發電廠2010年發電量均創歷史同期新高,累計完成發電量11.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2.5%。

  截至2010年末,全省共有小水電59個,總裝機容量94.4萬千瓦,發電量為21.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3.4%,上網電量20.6億千瓦時,資源已開發率為59.1%,實現增加值2.4億元,比上年增長23.4%,水力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生物質發電和垃圾發電得到較快發展

  我省是農業、林業大省,有豐富的生物質能源。秸稈作為農作物副產物,廣泛分布於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等糧食主產區,歷來是廣大農村地區居民生活的主要能源。我省每年秸稈總產量4000萬噸,折合標准煤1856萬噸;薪柴合理開發量400萬噸,折合標准煤228.4萬噸;柴草合理開發量380萬噸,折合標准煤179萬噸。各種有機廢物是指可用作生產沼氣的畜禽糞便和工業有機廢水資源以及城市垃圾,全省集約化養殖產生的畜禽鮮糞尿約2.5億噸,其中乾物質總量為2125萬噸,工業有機廢水約3.27億噸。

  我省非常重視以生物質為主要燃料的農村能源工作,借助生態省建設和實施『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的有利契機,積極發展畜禽糞便轉化沼氣的沼氣綜合利用工程和秸稈氣化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截止到2010年末,全省共有生物質發電廠12個,發電設備裝機容量21.6萬千瓦,全年發電量6億千瓦時,比上年降低7.4%,其中上網電量5.4億千瓦時,實現增加值2.2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建成3座裝機容量為6900千瓦的垃圾發電廠,全年發電量3746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4.2%,實現增加值0.1億元,比上年增長14.2%,日可處理垃圾600噸。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