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哈爾濱3月8日訊(記者 喬文匯)正月一過,天氣漸暖,黑龍江省廣大農民又開始忙碌起來,紛紛進城選種子、買化肥,為春耕生產做准備。記者發現,在熱鬧的農資市場,很少見到獨行者,大多三五成群、集體行動。原來,現在部分農民開始熱衷團購。『大家合伙好處多,價格便宜,還省運費,比自己來劃算。』安達市羊草鎮農民張樹明說。
黑龍江省農科院周邊集中了幾十家種子銷售點,3月7日,記者走進在一家專銷大豆種子的商店,只見銷售員閆玉鳳正在為顧客介紹各品種的習性和產量,店裡擺放著『黑農56』、『黑農58』、『綏農28』等大豆樣品。『基本都是搭伴來的,單槍匹馬的少。』閆玉鳳對記者說,『這不,他們3位蘭西縣的農民包了一輛車,為自家和其他農戶買種子。』
『我們3戶在加上另外4戶,一共需要7戶的量。』正在選購的劉東平接過話茬:『都是一個村的,地是一樣的地,需要的品種也一樣,我們幾個來一次就成了,如果每戶分別來人,費時費油,還撈不到好價。』
在黑龍江德農種業有限公司經銷處,經理張淑華向記者算了一筆帳:以『興墾3號』玉米種為例,目前零售價每6斤元,如果購買量大,可按批發價即每斤4.5元交易,每斤便宜1.5元,2000斤就能省3000元。
安達市羊草鎮農民張樹明告訴記者,除了團購種子,他還計劃聯系本村農民團購化肥。據他估算,『如果10戶一起買,總共能省千把塊。』
對於悄然興起的團購農資熱,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小寧認為,這表明農民的市場意識有所提高。這種購銷模式提昇了『買方』的議價能力,降低了農民遭受欺詐的風險,並且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實現購銷雙方互利共贏。
劉小寧同時表示,農資是特殊商品,事關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如何規范『團購』中買賣雙方的行為,協調好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團購群體的關系,及時建立『團購農資』的網絡購銷服務平臺等,都是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針對今年農資市場出現的單筆銷量大等特點,黑龍江省進一步加大了監管力度,省農委、省工商局等部門制定了行動方案,開展聯合執法,緊盯農資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確保農民用上優質農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