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完達山』、『紅星』、『飛鶴』等國家馳名商標和『五常』、『泰豐』等中國名牌,大大提高了黑龍江農產品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但我省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仍處於小規模分散經營階段,品牌雜、小、弱,難以創建知名品牌和形成整體優勢。
出席兩會的我省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聚焦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優質高效品種少,『原字號』、初加工的產品佔相當大比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少,以致我省的農業資源優勢並沒有轉化為經濟優勢、農業大省並沒有轉化為農業強省,為此,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轉變原料供應者角色
只有深加工纔能賺錢
增加農民收入、如何使農產品增值的話題,幾乎總是不可避免地與結構調整的話題聯系。
全國人大代表周逢民認為,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促進農業結構優化昇級是『十二五』時期經濟結構調整的有效途徑之一,特別是在當前食品質量安全存在隱患、農業產品附加值普遍較低的情況下,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大力扶持綠色產業也是我國突破綠色貿易壁壘,促進國際貿易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出口的農產品由於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超過國際食品質量安全標准,被拒收、扣留、退貨、銷毀和中止合同的現象時有發生,許多傳統大宗出口創匯農產品被迫退出國際市場,給我國外貿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是實現與國際接軌,突破貿易綠色壁壘,促進農產品出口的最佳途徑。
『加入世貿組織後,農業面臨的競爭已發展到包括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後各個環節在內的整個產業體系的競爭。』全國政協委員付剛認為,要解決使農業由低效益的產業成為較高效益的產業問題,必須在農村大批量的建設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化農業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現代化農產品深加工業。這是我們躲不開也繞不過去必須破解的難題。引導農民按照加工業要求安排農業生產,實現在生產、流通、加工等各環節的增值,使農民得到產業鏈條各個環節的利潤,增加農業的整體效益和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轉變農民單純作為原料供應者的角色,降低農民純粹從事農業生產的風險。
基礎在土出路在工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結構昇級,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培育知名品牌。強化主要農產品生產大縣財政獎勵政策,完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稅收支持政策。加強農業標准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全程監控,切實落實農產品生產、收購、儲運、加工、銷售各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我省代表委員們達成這樣的共識。
周逢民代表建議,以食品加工為方向,建設一批綠色食品龍頭企業。按照市場需求,目前可加快綠色食品加工企業的發展步伐,以龍頭企業帶動初級產品的發展,提高綠色食品初級產品的附加值,促進綠色食品生產向規模化、集團化、產業化方向發展。要加強企業管理,加快技術改造,通過技術改造向系列產品開發、精深加工方向延伸。要圍繞名優新特產品搞改造、上規模,通過技術改造上能力,以大規模、低成本、高科技含量來擴大市場份額。
『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要以市場為導向,推動農產品加工業不斷上層次、上水平。要注重把握消費市場發展趨勢,調整產品結構。要著重發展需求收入彈性高、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加工業。
要適應市場細分化的需要,加強農產品加工業的開發,著重發展潛力大、加工比重低的產品,如糧食、水果、畜牧產品等。要積極開發名特優新產品,增強品牌意識,爭創名牌。』付剛委員建議,要加大技術改造投入,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農產品加工技術和儲運、保鮮技術。要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走產、加、銷一體化的道路,要著力打造一批在國內外具有競爭實力且佔有較高市場份額的龍頭企業。同時,要加大金融對農產品深加工業的支持力度。首先,農業發展銀行應進一步拓寬業務領域,把各種具備發展潛力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都納入其信貸范圍,更好地發揮政策性金融對農業產業化的扶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