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地頭的講堂。
黑龍江新聞網訊 把講堂搬到田間地頭和農家,『農家女大講堂』作為省婦聯獨創的全新載體,以其內容新、方式活、成效實、服務廣的特點和優勢,伴隨全省農村婦女走過了三個年頭,成為新時期提高農家女綜合文化素質,增強發展內動力,深受歡迎的貼心課堂。
隨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進程的加快,廣大農村婦女業已成為農村生產和生活的主力軍,如何提昇她們的綜合文化素養,培養造就現代新型農村女性?『農家女大講堂』破解了這道難題。
提昇綜合文化素質 從致富本領入手
2008年省婦聯獨創了『農家女大講堂』模式,他們根據農村婦女和家庭的實際需求,依托省市縣鄉各級婦女培訓學校、黨員電化教育網絡、遠程教育,以下鄉入戶培訓等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隨時提供廣覆蓋、多形式的培訓服務。
發揮婦女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缺少本領無從談起。菜單式定向培訓,全面播撒『六興家』致富種子。省婦聯以促進一鄉一業、一村(屯)一品為目標,通過對科技興家、畜牧興家、合作興家、巧手興家、綠色興家、勞務興家的培訓,以農村實用技術為重點,運用生動的故事、案例,深入淺出地向農家女普及知識和文化,使農家女培訓後能直接受益,成為『致富明白人』;『接地氣』,走進婦女姐妹中零距離培訓。大講堂以開展調研為前提,對『新農家』創建情況、新時期婆媳關系狀況和婚嫁彩禮等情況廣泛調研,有針對性地進行點對點、開放式培訓。實施走出去戰略,省市專家們將培訓拓展到田間地頭、示范園區、廠房車間、種植大棚,並組織農家女到外地進行學習考察;樹典型,發揮特殊群體的引帶作用。『大講堂』重點對村婦代會主任、新經濟組織領辦人、女大戶、女能人、女經紀人和致富帶頭人進行培訓,發揮她們的引領作用。省和各地市組建了由資深專家、婦聯乾部專兼職人員組成的『專家大院』,定期到村鎮進行巡講。省婦聯資助100名農村籍女大學生志願者,深入1000戶農家開展調查,並組織有針對性的培訓,三年多來共開展培訓2630期50.3萬人次。
提昇綜合文化素質 從塑造新女性突破
倡導新農村、新女性、新素養、新作為,讓農家女成為新時代的農家新女性理念,省婦聯緊貼農村婦女的實際需求,把『大講堂』的鏈條不斷拉長。
抓結合,讓農家女在參與中受教育。她們分別把『大講堂』與『新農家』創建、『節能減排家庭社區』行動、『環境整治巾幗行動』等相結合,通過『大講堂』倡導樹立新理念、形成新風尚、展現新形象。省婦聯聯合省農委、省科技廳加大了以沼氣為主的生態能源建設力度,在全省確立了10個沼氣示范先進縣,有效改變了農民的生活習慣、改善了生態環境,拓展了新型低碳家庭。『大講堂』還開展環境衛生評比檢查,打造巾幗環境衛生整治示范村、示范家庭,壯大綠色家庭主婦宣講隊伍和巾幗志願者隊伍,利用宣傳公示欄等宣傳環境整治知識,引導農家女從淨化、美化家居環境做起,促進鄉村環境改善。
強素質,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講堂』圍繞和諧家庭、維權、女性健康、循環經濟等開展培訓,引領農村婦女自強自立,樹立科學的婚戀、健康、環保等觀念,同時開展了『千場禮儀知識講座』 、『家教綠蔭行動』和『姐妹港灣行動』,傳承傳統美德,樹立和諧家風,使農家女的綜合素質得到全方位的提昇。
放大『農家女大講堂』的品牌效應
『農家女大講堂』創辦三年來,已真正成為提昇農家女綜合文化素質的品牌,『大講堂』在全省各地建立了2800個農家女書屋,在省電臺鄉村頻道開設了專題講座,在《婦女之友》雜志開辦了『農家女大講堂』專欄,同時把省婦女乾部學院作為農家女大講堂培訓的主要陣地,形成了學校和媒體結合,省、市、縣、村兼容的教育網絡。省婦聯組織人員編印了《黑龍江省婦女參與農村改革發展指導手冊》2萬冊、『你我齊參與、共建新農家』年畫5萬張,發放到全省每個行政村。在『大講堂』宣講活動基礎上編寫的系列叢書,也即將出版,叢書將免費發放到全省所有村屯。
目前,省婦聯正在積極探索『大講堂』的長效機制,如何使廣大農村婦女得實惠、普受惠、長受惠,成為了引領新農家女為我省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的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