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1日訊 哈爾濱市『門前四包』責任制正式實施已兩年整。記者走訪時發現,哈市多個部門收取衛生費用,且管罰分離,近八成臨街單位『門前四包』難落實,門前衛生環境髒亂差情況依舊,『門前四包』名存實亡,專家建議轉變管理方式,多種費用合一。
臨街單位:『四包』不合理
據了解,2009年3月哈市出臺《哈爾濱市實行門前四包責任制規定》,『門前四包』責任包括保證自有建築物立面整潔、保持責任區內地面清潔、花草樹木和園林設施完整、牌匾和戶外廣告照明亮化設施整潔、完好其中主要責任是衛生。旨在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城市管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臨街單位認為,自己已經交了衛生費,不需要自己打掃門前的衛生,所以沒有『自掃門前雪』的自覺性。
近日,記者在哈市香坊區菜藝街看到,街上的理發店、飯店門前亂貼亂畫、亂停車等現象普遍。一家小超市門前的啤酒瓶子、各種雜貨、手推車等都堆在門前,記者詢問這家小超市的經營者是否知道『門前四包』,該經營者表示並不知什麼是『四包』,並說已交過衛生費錢,不需要自己清掃。道外區集良街上,很多舊家電被拆後的殼子和零部件大量堆放在路邊,行人不得不到機動車道上行走。
南崗區海河路上一家房介公司的責任人告訴記者,每年市容辦公室收衛生費、工商收過垃圾處理費,偶爾街道辦事處還要收衛生費,這樣多頭收費,還讓自己清掃門前,太不合理。今年冬季,還有街道社區的負責人來店裡通知,相關部門要進行檢查,要求把自己門前冰雪清掃一下,否則每平方米要收取3元的清掃費。
南崗區一位環衛工人對記者說,『門前四包』並沒有讓臨街單位擔起管理門前衛生的責任,有的臨街單位還自己把垃圾扔在綠化帶和街面上。
管罰分離:多個婆婆都無奈
據了解,哈市『門前四包』由哈市各區城管部門負責檢查、指導,區政府負責組織實施,辦事處負責具體的日常管理。記者在采訪城管和街道辦事處相關人員時,負責人表示只有管理權力,沒有處罰權力,八成臨街單位『門前四包』難落實。
據香坊區六順街道辦事處六順社區的劉主任表示,現在基本上八成臨街單位都不能將『門前四包』落到實處,街道辦事處社區的工作人員常去督促其進行門前的清掃和物品規范擺放,但臨街單位的工作人員常以負責人不在為由,不立刻實施。社區工作人員去催10次、20次的情況不在少數,不願意自行清掃的臨街單位,街道建議其出錢找人幫助清掃,但極少有臨街單位能夠認同,依然是錢不出、門前也不清。
南崗區城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針對管罰分離,『門前四包』情況不能落實的情況,『執法進街道』的試點已在去年南崗區的6個街道辦事處實施,每個辦事處有5個城管執法人員。但街道辦事處和執法人員仍是各歸各管,只是在街道辦事處一起辦公,表面上管罰合一,並沒有達到管理權和執法權合一的目的。
據道裡區城管局『門前四包』科的宋科長表示,現在『門前四包』主要是依靠自律,但一些臨街單位,不僅不能管理門前情況,還經常是門前衛生和秩序的破壞者,只能勸阻,沒有處罰權,不能達到統一管理和規范的目的。最佳的管理形式是街道辦事處同時擁有管理的處罰的權力。
專家:『門前四包』納入網格管理
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長董鴻揚表示,『門前四包』本身是城市管理的良好政策,但在執行過程中由於缺少各部門管理的整合,使之缺乏合力,不能達到管理的最初目的。且如果多個部門都收取過衛生方面的費用,還讓臨街業戶自行保持門前衛生,必將引來反感和矛盾。哈市可借鑒北京、上海等地的城市網格化管理,建立統一的指揮系統和平臺,衛生費用統一收取,把『門前四包』納入到網格化管理之中,指定專門人員在劃定的區域內進行監管如發現問題,反饋到指揮中心,再由指揮中心統一調配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處理,責任到人,誰出問題就找誰,達到最終管理目的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