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工程技術改變了世界。然而,國際權威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工程師短缺已經成了全球問題,在有些國家或地區,問題相當嚴重。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駐我省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陶夏新提出,在我國人纔隊伍建設中,對工程師的培養尚未給予足夠的重視。
『工程師後備隊伍的培養,情況不容樂觀。』陶夏新不無擔懮地說,一些實力雄厚的大學,辦成了『研究型』的,一些新昇級的『大學』師資力量堪懮。更嚴重的是年輕人學習工科的興趣大大下降了。工科學生學習那些枯燥、艱澀的公式,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陶夏新認為,一個曾經深受人們青睞的職業卻受到社會的冷落,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分析說,首先,與在工作中承擔的責任和壓力相比,工程師的薪酬偏低。其次,成為一名工程師所花費的成本遠高於實際收益,著眼於畢業後工資、地位和社會的承認,相當部分的大學生更願意選擇經濟管理、金融、法律等專業。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社會對實體經濟的輕視,如果金融業在所有經濟利潤佔了過重的比例,靠虛擬經濟賺錢那麼容易,就會有更多的人不願意做實業、更多的學生不願意修工科、越來越多埋頭苦乾的工程師得不到社會的尊敬。將來工程師的匱乏勢必要使企業艱難面對設計研發、產品昇級、工程質量和技術革新。
為此,陶夏新提出,建議國家在人纔隊伍的建設中重視對工程師的培養。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工程師在『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中重要貢獻的全社會認可度,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骨乾,穩定工程師隊伍,提供良好的職業繼續教育的平臺;調整政策,與產品質量保證相結合,提高工程師的薪酬。例如,結合我國橋梁工程等終身責任制的實施,在使用期內的任何工程問題都要追查負責設計、施工的工程師是否有差錯的同時,規定收費中提取一個固定的百分比獎勵給超過設計基准期仍正常使用橋梁的設計、建造工程師;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調整、核定工科大學生的招生數額,確保工程師後備隊伍的數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