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6日訊 3月12日,又一個植樹節來臨。佳木斯市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30年來,在歷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帶領下,共完成義務植樹近億株,不僅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30年來,全市累計有近2500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完成義務植樹近1億株,使全市森林面積和林木蓄積量不斷增長。截至2009年底,全市森林面積達66.76萬公頃,林木蓄積量2494萬立方米。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通過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開展,全市掀起了消滅荒山荒地為主的造林綠化熱潮。進入21世紀,國家先後啟動實施了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等林業生態重點工程,全市上下抓住這個有利契機,發動群眾義務整地、栽植及管護等多種全民義務植樹形式,積極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全市森林資源的培育、恢復和發展,加快了全市造林綠化建設步伐。近年來,全市以『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為目標,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民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努力打造良好的人居生態環境。通過全民義務植樹推進了村屯綠化、城市綠地和生態休閑公園建設進程,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環境和生態質量。截至目前,全市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
通過長期堅持不懈地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地提高了全市人民綠化意識和增強了全社會生態文明觀念。尤其是20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綠化龍江大地』的目標,全市上下積極響應,投入到這場造林綠化活動中來,主動參與造林綠化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社會各界通過不同的形式參與義務植樹活動,實現了由過去『要我植樹』到『我要植樹』的轉變。全市人民通過多年義務植樹,陶冶了精神情操,弘揚了傳統美德,強化了社會責任,提高了綠化意識,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全市充分依靠社會各行各業的力量,共同開展生態建設。多年來,各有關部門在國土綠化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林業、交通、水利等部門統籌規劃,分工協作,形成了齊心協力建設綠色通道的局面。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綠色通道建設5285公裡;水利部門高標准地對江河沿岸、水庫周邊進行水土保持林建設;共青團、婦聯等部門積極倡導廣大婦女、青年保護環境、宣傳環保、認植認養樹木,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青年林』、『巾幗林』等各類紀念林的種植活動,形成了全民參與造林綠化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