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17日訊 日前,沃爾沃汽車公司宣布啟動未來5年中國發展戰略。位於大慶市的沃爾沃汽車北部基地,建成後覆蓋中國北部、輻射周邊新興國家市場。
沃爾沃落戶,只是大慶高新區『十二五』開局之年的大動作之一。未來五年,一批投資數十億、數百億元的大項目將破繭而出,形成數百億、上千億元的高精尖新產業集群。
鑄造新優勢再造高新區
帶著省委、省政府『2015年前進入全國一流高新區行列』的囑托,和大慶市委市政府『要承擔起龍頭和領跑歷史重任』的厚望,大慶高新區踏上了『十二五』的歷史征程。
『十二五』期間,大慶高新區以建設一流的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為牽動,到2015年,建成創新資源集聚、高端產業集中、生態環境優美,在全國示范效應突出,在哈大齊及周邊地區帶動作用顯著的現代化科技新城。
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經濟總量持續壯大。主要經濟指標平均增速保持在25%以上,到2015年,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財政收入超過56億元,分別實現翻兩番;技工貿總收入實現4500億元,年增省級以上品牌15項,年均建設億元以上項目30個。
經濟結構得到優化,支柱產業初步形成。到2015年,石油化工、汽車制造和新材料產業收入分別超過1000億元,高端裝備制造業、高端服務業、高端新興產業收入分別超過500億元,基本形成『三主三高』產業格局。
發展方式進一步轉變,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到2015年,高新技術企業、新型商業模式企業、價值鏈高端企業總數1000家,在孵創新型企業1000家,授權專利數1500項,初步建成國內一流的成果轉化基地和創新型園區。
城市功能大幅提昇,城區形象明顯改善。新增建設投資500億元,新開發面積25平方公裡,綠地率達到40%以上,初步建成能夠代表大慶城市形象品位、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現代化新城區。
『三主三高』確立產業主攻方向
著眼發展大勢,大慶高新區確定了『三主三高』的產業主攻方向。
石油化工產業。重點發展基礎有機化工、高分子合成化工、精細化工,建設世界級石油化工生產基地、我國重要的精細化工生產基地。到2015年,企業達到450家,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以上。
汽車制造產業。建設汽車產業園,打造東北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重點發展高檔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汽車零部件制造。到2015年,企業達到60家,年產能力達到整車20萬臺,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以上。
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材料,打造國內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到2015年,企業達到100家,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以上。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在石油石化裝備、農機裝備、新能源裝備等方面,建成以高新技術為支橕,集裝備研發、生產、檢測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東北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其中,采油設備及配件具有國際影響力,高端農機具輻射中國北部及東北亞地區。到2015年,企業達到450家,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以上。
高端服務業。重點培育軟件及服務外包、文化創意、金融服務、現代旅游四個產業,建成具有鮮明特色的軟件及服務外包示范基地,創建東北地區重要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建設中國北方產業金融中心和石化等大宗商品定價中心。到2015年,企業達到1000家,從業人員8萬人,高端服務業營業收入500億元,晉級國家高技術服務產業基地。
高端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新能源、生物、農牧產品高精加工產業,建成新能源技術創新、生物產業和龍江西部農牧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到2015年,企業達到120家,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
『一谷一島』崛起新興產業城
圍繞『三主三高』產業方向,大慶高新區大氣魄、大手筆,在主體區規劃並啟動了新興產業城建設。
新興產業城規劃面積近58平方公裡,東有太陽谷、西有創智島,內建生態河、外環旅游設施和居住區,重點打造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和高端產業發展新引擎、中國新能源集中應用示范區、國際化綠色低碳科技生態城。
太陽谷以打造全國一流的宜業之谷、創富之谷、太陽之谷為目標,建設新能源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汽車工業園、生命科技園、高端裝備制造園五大產業功能區。到2015年,力爭實現技工貿總收入3000億元。
創智島以打造國家高技術服務產業基地和雲計算中心、東北物聯網中心和移動互聯中心為目標,建成內為太陽谷、外為東北亞提供高端服務的新型科技社區。重點發展軟件及服務外包、文化創意和科技孵化等生產性服務業,兼顧發展適合創智人群需求的生活性服務業。到『十二五』末,創智島營業收入將達500億元以上,企業1000家以上,從業人員10萬人,生態河全長3.5公裡,將建成重要的宜業休閑旅游景點和大慶又一張靚麗名片。
今年,新興產業城確定新建續建項目42個,總投資430億元。其中,太陽谷全面啟動汽車、新材料等專業園區建設,投資240億元;創智島啟動舊城改造、產業用房和商住商貿設施建設,投資169億元;同時,啟動一批城區環境提昇項目。
支橕體系 『十二五』揚帆遠航
大慶高新區『十二五』規劃,戰略支橕體系十分明晰。
科技創新體系。實施產業集群服務、創業孵化服務、科技金融服務、科技資源共享、科技合作交流五大平臺建設工程,到2015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0家,高校和省級以上科研機構達到5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面積達到200萬平方米。
功能承載體系。建設市政基礎設施配套、道路交通暢通、生態水系綠地景觀三大工程,建設智慧高新區,打造高端生態旅游居住社區,加快提昇綜合承載功能。
人纔保障體系。實施『5111』工程:以引領產業發展、促進產業聚集為目標,引進50名產業引領型人纔;以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纔為重點,引進培養100名創新型科技人纔;以提高宏觀管理水平和企業國際競爭力為核心,培養造就具有成熟管理經驗、戰略眼光和市場掌控能力的1000名高層次管理人纔和專業人纔;以技師和高級技師為重點,培養10000名高技能人纔。
產業金融體系。引進發展金融機構,闢建金融產業園,建設金融人纔培訓基地,全力打造中國產業金融示范區。
公共服務體系。提昇政務服務效能、管理運營效率、文化軟實力和社會服務功能,為企業和居民提供最優、最好、最便捷的公共服務。
戰略體系,『身強體健』,確保『十二五』大慶高新區風順路暢,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