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雙鴨山3月17日訊 春耕生產是全年農業生產的基礎,事關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大局。對此,雙鴨山市超前謀劃、精心准備,提早啟動備耕生產工作。目前從全市行動情況看,雙鴨山市備春耕工作已經全面掀起,進展態勢良好,為奪取今年的農業豐收和推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農作物種植意向基本明晰。從各縣區上報的今年農民種植意向看,全市水稻、玉米、大豆和經濟作物呈現『兩增兩減』的態勢,水稻、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大豆、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減少。全市今年計劃總播種面積628.7萬畝,與上年持平,糧食作物588萬畝,經濟作物40.6萬畝。目前,各縣區緊緊圍繞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這個核心,重點引導農民發展優質玉米、水稻和綠色高效經濟作物,擴大名優特農產品和城郊蔬菜種植面積。
備耕資金物資籌措已經展開。據農情統計,今年全市種植業資金總需求預計為32.38億元,其中春耕期24.6億元。目前,市農村信用社已發放各類貸款8.28億元;農民自籌生產資金達到4.74億元。在春耕物資上,柴油、化肥、種子貨源充足,可滿足供應。全市化肥總需求預計為19.57萬噸,已下擺4.3萬噸;柴油總需求預計3.9萬噸,已下擺1.6萬噸;農藥總需求預計1439噸,已下擺166.1噸;農膜總需求預計1115噸,已下擺202.6噸;種子總需求預計4.16萬噸,已下擺1.4萬噸。目前,全市春耕生產資金物資准備工作已全面開展,資金物資籌備總體形勢較好,春耕資金缺口較小,生產資料貨源充足。
農業標准化建設任務已經落實。今年,我市重點推廣大豆『壟三』標准化栽培、水稻大棚旱育秧綜合高效栽培技術、水稻節水增效配套等12項技術,累計面積828.4萬畝/次,全市農業標准化栽培率要達到98%以上。全市農業技術推廣部門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的土壤檢測工作,嚴把投入質量關、整地關、播種關、施肥關和農時關,依靠標准化提高土地產出率。同時,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把病蟲草鼠害防治作為農業標准化的一項重點,提前做好各項准備工作。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去年秋季,我市積極克服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的不利因素,大搞秋整地、農田水利建設和水稻大棚建設會戰。共完成秋整地247.8萬畝,完成農田水利建設投入資金3309.7萬元,完成土石方110.71萬立方米,維修機電井277眼,新增旱澇保收田面積9.1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0.2萬畝,改造中低產田9.5萬畝。積極推進水稻大棚建設,全市共投入資金1341萬元,做好水稻大棚建棚和秋做床、秋備土工作。在培肥地力上,去冬今春已積造農肥670萬立方米。
農機具檢修進展順利。今年,全市計劃投入檢修資金755萬元,檢修各類拖拉機15194臺、大中型配套農具9149臺。目前,全市農機具檢修培訓工作已全面啟動,為全市春耕生產提供了良好的農機保障。
此外,農業專家建議各縣區要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分析研究春季旱情水情,認真實施抗旱防澇措施,做到抗旱防澇兩手抓兩不誤。要搶抓春耕前的有效時間,組織群眾加快打井、蓄水、修渠等工程建設,做好截蓄桃花水准備,充分利用地表水,增強水資源的保障能力。水田要保證泡田用水,按時泡田,適時插秧;旱田要保證春種用水,確保一次播種保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