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哈爾濱3月17日電(袁泉 岳中彬)今天上午國內首次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北虎標本公開剝制在黑龍江省博物館啟動,近20家媒體進行現場采訪和全過程錄制。
該具野生東北虎幼虎屍體是近幾十年來在我國境內首次發現的野生東北虎幼虎。該虎經多方救治無效死亡後,經黑龍江省博物館申請,國家林業局審核批准,由東方紅林業局無償捐贈給黑龍江省博物館。
本次接受捐贈的野生東北虎幼虎為雌性,體長105厘米、肩高51厘米、臀高54厘米、胸圍61厘米、尾長64厘米、耳長11厘米、前掌墊寬6cm,長4.2cm,口腔內乳牙未脫落,約8-9月齡,體重28.5千克。除雙後肢內側被柴垛擦蹭,導致從股部到腳趾被毛蹭落外,外觀無明顯外傷。
該野生東北虎幼虎是2010年2月25日7時,由東方紅林業局物資公路管理處工人韓德友發現於黑龍江省東方紅林業局海音山道班,發現時被卡在一處民宅後的柴垛縫隙中,韓德友隨即將該情況上報東方紅林業局及黑龍江省森工總局。
東方紅林業局林業局公安局森偵大隊、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科人員也火速趕往,於2月25日10時到達現場,初步分析遇險原因為隨母虎外出捕食時,失散不慎掉入並卡在柴垛縫隙內,發現時生命體征尚正常,相關部門隨即制定營救方案。
東方紅林業局組織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資源科、公安局等部門密切配合,在被困老虎的周圍設立了防線,並派出了二個中隊的警力24小時專人看護防止母虎出現突襲人並保護現場,時時察看幼虎的身體狀況,並盡量想辦法喂食延續其生命,以保持其正常的體能. 2月26日早8時許黑龍江省森工總局保護處及橫道河子虎園相關負責同志及專家到達現場,於8時45分將幼虎救出,後運至東方紅林業局看守所背風向陽處看護喂養。
遺憾的是,由於幼虎身體長期營養不良、極度虛弱、加之應激反應強烈和不明疾病,最終被解救的這只東北虎幼虎於2月28日9時死亡。幼虎死亡後,東方紅林業局馬上對幼虎的屍體進行了冷凍,為了確保安全將其放置在了看守所中,由專人24小時守候。
黑龍江省博物館在得知此信息後,在為之感到惋惜的同時,也深感將這只野生東北虎幼虎做成標本進行科學研究和陳列展覽的深遠意義和價值。為了及時征集到東北虎這一瀕危珍稀動物,充實省博物館《自然陳列》涵蓋的標本種類和數量,黑龍江省博物館立刻向省文化廳提交了《關於申請調撥野生東北虎幼虎的請示》,省文化廳領導高度重視,並提出各項珍貴的可行性建議,聯系省森工總局及國家林業局申請審批該項事宜。經過了黑龍江省博物館和省森工總局及東方紅林業局多方的多次共同努力,最終國家林業局批准捐贈申請,將該具野生的東北虎幼虎屍體無償捐贈給黑龍江省博物館。
7月25日,省博物館派出專車一行6人赴東方紅林業局運輸幼虎屍體回館。為了確保運輸過程中幼虎屍體的安全,車上還配備了電源。26日17時,幼虎安全運回省博物館,在省博物館存放期間,由保衛科安保人員專人專項負責24小時看管,確保幼虎屍體完整安全。
黑龍江省博物館館長龐學臣說,該幼虎的發現有力地印證了『黑龍江省境內可能存在野生東北虎可繁殖種群』的論斷。同時,此次捐贈也開創了中國博物館業界接受捐贈野生東北虎的先河,對黑龍江省博物館拓展館藏和進行野生動物保護科研具有重要價值和作用,也能更加生動鮮明地展示出黑龍江這片廣袤地域的特色自然資源。
據介紹,為了將野生東北虎的神韻得以完美的展現,黑龍江省博物館派出具有幾十年專業動物標本制作經驗的工作團隊進行標本制作。按照計劃,將制作東北虎毛皮剝制標本一具、全身骨架標本一具、部分內髒液浸標本若乾。部分幼虎的組織樣本將交付國家瀕危野生動植物基因保護中心(浙江大學)、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檢測鑒定中心(東北林業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用於開展基因的保存、檢測鑒定和遺傳學研究。
承擔本次剝制任務的黑龍江省博物館自然部專家,具有近40年工作經驗的侯福田說,由於這只野生東北虎脂肪比較少,加之經過長時間冷凍和風乾,給剝制過程帶來一定難度。整個標本制作需要經過剝皮、脫脂、制作假體、藥物處理等多個步驟,整個過程需要2個多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