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3月18日訊 日前,記者在雞西市生態市建設會上獲悉,『十一五』期間,雞西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發展生態經濟,改善人居環境,倡導生態文化建設,打造高品質城鄉環境,全面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生態城市建設成績斐然。
『十一五』期間,全市累計降低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23%,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減少8%,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7.8%;全市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36萬公頃,佔全市國土面積的16%;森林覆蓋率達到28%,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保持69%,城市燃氣普及率達到82%;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生態保護達標率和建設項目環保驗收合格率均為100%;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於國家二級標准天數為323天;東方紅自然保護區晉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興凱湖自然保護區成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創建了興凱鎮等省級生態鄉鎮5個,省級生態村5個,建成國家級和省級生態示范區各1個。與此同時,雞西市圍繞『保增長、上項目、調結構』這條主線,以『求突破、上水平』為總要求,強力地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
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是建設生態型城市的根本。雞西市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全面落實省下達的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發展環保產業,淘汰落後產能,推進節能減排,實施清潔生產。在全省四煤城率先建成了雞冠區和虎林市污水處理廠,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關停一批生產能力和技術落後的小企業,建成一批煙氣脫硫、生物脫酚等治污減排重點治理工程,使企業實現達標排放或閉路循環。並開展以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減排和環境民生建設為重點的各項環保專項檢查,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5年來,全市共立案查處違法排污企業52家,限期治理102家,取締『小鋼鐵』、『小土焦』、『小洗煤』、『小造紙』、『小煉油』49家,環境監管能力不斷得到加強,穆棱河水體環境質量明顯得到改善。水體主要污染物高錳酸鹽指數平均值為6.51毫克/昇,同比下降0.6毫克/昇,全河段五類水體比例下降9.3%,水體生態使用功能得到進一步恢復。
同時,雞西市還完成了中俄跨界水體水質聯合監測,建成了興凱湖水質自動監測中心、市區大氣質量自動監測站、污染源自動監控中心,安裝了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裝備了執法車輛及各類執法取證設備,實現了環境監管科學化、信息化、現代化。同時,還開展了污染源普查、土壤調查等環境基礎工作,為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提供可靠的基礎依據。
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生態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十一五』期間,雞西市強力推進生態工程建設,加快植樹造林,加強土地資源保護,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和土地復墾整治,完成了穆棱煤礦礦山環境治理項目。嚴厲查處了保護區內的私建、濫建項目和違法經營項目,強化草原保護與建設,轉變牧業經營方式,實施了『三化』草場治理等工程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明顯得到改善。全市共完成植樹造林面積11.15萬畝,完成計劃目標的117.3%;完成草原改良面積2萬畝,禁牧5.5萬畝;營造水土保持林3.13萬畝,生態修復面積3000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07萬畝。2010年,我市被評為全省裸土治理先進市。
雞西市還加大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全市實施環境綜合整治『一把手』負責制,對鄉鎮主要領導抓環境整治不得力的,實行一票否決。采取對上爭取一點、政府撥一點、部門包扶拿一點的原則,建設大型沼氣工程7處,年處理畜禽糞便6.2萬噸,年產沼氣255萬立方米。建設綠色食品生產基地385萬畝,年減少化肥用量2.2萬噸,減少農藥用量360噸。清理邊溝34.9萬米,搬遷柴草垛6467處,沿線村屯柵欄建設9.6萬米,種植綠籬花草4.2萬米。建設3508公裡鄉村道路,有效地改善了鄉村生態環境。同時,在全省率先研發出森柒復合酵素生態養殖、種植技術,突破了畜禽污染防治技術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