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 料
『秘制』藍莓果汁
『再借我1萬,就成了。』劉波(化名)在電話裡向朋友嘟囔著。馬上就到夏季,正是藍莓等各種飲料銷售旺季。劉波想通過開一個飲料廠給自己搞到第一桶金。
『生產線是二手的,2萬多塊,包裝有朋友幫著搞定,弄些裝飾用的藍莓果。口味方面去道外買些秘方,藍莓果汁飲料基本上就差不多了,我估算了一下,半年成本就回來了。』
一開春,像劉波這樣的『活分』人,又找到了新的發財路。這些通過小生產線勾兌的藍莓果汁銷往哈爾濱市和下面的縣鎮商超、酒店、夜店。
『一瓶藍莓汁成本3.5元左右,給你的批發價是5元,到了消費者那裡就得7元左右,就這樣到了旺季還有很多批發商拿不到貨呢。』記者聽著還真開始動心了。『你要真死心塌地找純正的藍莓果汁,我勸你,那得賠大發了,350毫昇的純藍莓果汁,沒個15元、20元的成本,都出不了廠。』
『這東西喝不出事吧?這裡面都加了些什麼?』記者問道。『沒問題,現在藍莓飲料方面,國家還沒有相關規定,沒有國家標准,都實行的是企業標准,怎麼兌,兌多少都我們說了算,而且有買的秘方,你喝喝這口感,絕對一流。』說著,劉波隨手拿出一瓶他們廠的產品,記者嘗了嘗,口感的確很好。
『告訴你,這都是秘方,在道外那邊花高價從高人手裡買來的,去年,剛開始乾沒經驗,買過一次,沒成,後來經人指點,又加了點東西,這口感就成現在這樣了。』
劉波說的秘方到底是什麼?記者不好直接問,好在,記者在隨後的暗訪中找到了答案。『藍莓這概念夠好,什麼防止腦神經老化、強心、抗癌軟化血管、增強人體免疫,這些噱頭足夠你在這個夏天小賺一筆啦。你到底想在我這定多少貨?』劉波追問著。
>>>價 格
藍莓果汁價格相差幾十倍
離開劉波的工廠,3月14日-16日,記者走訪了哈爾濱部分超市和商場發現,以藍莓為配料的飲料五花八門,其中最多的是藍莓和其他水果搭配的混合型飲料。此外,還有果醬型、果汁型、果粒型等不同系列的藍莓飲品。除了果肉形式的區別之外,藍莓的產地也各有不同,國內藍莓的主要產地在黑龍江大興安嶺、小興安嶺,而國外進口飲料則主要來自南非。
雖然同屬『藍莓』家族,這些飲料的價格差別可不小。像藍莓混合型飲料,價格相對便宜,每瓶在3元左右。
而一些專門的藍莓飲料價格卻高出了幾倍甚至幾十倍。道裡一超市的一款極地野生藍莓果醬型飲料420毫昇就賣45元。而在南崗一超市中一種來自南非的純天然野生藍莓果汁1昇裝賣價達75元,而該品牌其他水果果汁售價都不超過30元。對此,工作人員表示主要原因是藍莓的成本比較高。
除了超市商場的瓶裝飲料,記者在酒店和路邊的飲料店也看到了很多藍莓飲料,價格不一。有的50元一紮(2昇)裝,有的3元錢一杯(400毫昇)。
而根據知情人透露,市面上所銷售的藍莓飲料除了來自正規大廠的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一些小廠生產的。雖然稱為小廠,但是這些廠子的生產車間也有幾千平米,頗具生產規模。但是與正規藍莓飲料生產企業不同的是,他們采用的是勾兌的方法,藍莓飲料熱銷就勾兌藍莓飲料,其他飲料暢銷就再換品種。一位圈內人透露,這些小廠進的原料價格大概是700元一桶(每桶160公斤),在加上穩定劑、增稠劑、防腐劑、甜蜜素等添加劑,裝入小瓶中,就昇值為每355毫昇售價5元左右的藍莓飲料。
>>>含 量
水果原汁<5%
根據知情人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哈爾濱市道外區景陽街,這條街上有很多家經營食品添加劑的商店。勾兌藍莓汁的原料就出自這裡。
記者隨機選擇了一家銷售飲料添加劑的商店。
貨架上碼滿了貼有濃縮果汁商標的半透明塑料桶,桶身上還有特別的小標簽,注明可樂、藍莓、橙汁、酸梅等字樣。
『老板,我開燒烤店的,你這有沒有兌藍莓飲料用的果汁原漿?』知情人問。
店主馬上推薦了三種包裝的藍莓原漿。
『6倍的10元錢一桶,能出24斤藍莓果汁;20倍的20元錢一桶,能出75斤;50倍的80元錢一桶,能出300斤。按相應比例加水和加冰就可以。6倍的就是1份的原漿兌6份的水。』
『我就要飯店常用的。』
『那你就選50倍的吧,稍微貴點,但是出的多,成本還是很低,四兩杯一杯纔合1毛1。你再加點果肉,成本最多也就1毛5。』店主說。
記者發現,雖然貨架上的塑料桶標注的口味不一,但是商標都是驚人的一致,都叫果味飲料濃漿。而在配料一欄上,注明是水、白砂糖、水果原汁、黃原膠、檸檬酸、苯甲酸鈉、維生素C、食用香精、胭脂紅、檸檬黃、亮藍、日落黃、安賽蜜、甜蜜素。產地則注明是湖北。
而在水果原汁一項上,竟然標注著<5%。
『這裡面有水果原汁?』記者問店主。
『10元錢4斤,還是高濃縮果漿,你信嗎?不過小於5%,這倒是真的。』店主調侃道。
當記者質疑口感問題時,店主告訴記者,為了增加口感還可以添加優果粉,『40元錢2公斤,每次用5克就行,但是這樣又增加成本了。』
在買下一桶10塊錢的果味飲料濃漿後,記者離開了這家商店。
『我們是搞批發的,很多飲料廠都在我這進貨,如果你們要得多,我還有大桶裝的,價格還能便宜。』店主還不忘補上一句。
>>>暗 訪
『反正我敢喝自己的產品』
隨後記者一行來到了另一家飲料添加劑專賣店,這家店的規模更大,看上去也更規范。
女經理向記者推薦了兩種藍莓汁,一種是2.3公斤,售價65元,還有一種是2公斤,售價18元。按照女經理的說法,貴一些的口感更好,『兌出來的更多,其實成本更低。』
記者發現,標注2.3KG的藍莓汁商標上只注明了制造商和監制商,產地是沈陽,而沒有注明生產廠家的具體地址。而在配料一欄上,寫著『標示於口味標處』,但是記者尋遍瓶身,只發現了標注藍莓汁的商標和一個生產日期,並未發現具體配料明細。
而在2公斤的包裝上,配料一欄標注了水果原汁、黃原膠、檸檬酸、苯甲酸鈉、維生素C和食用香精。至於水果原汁一欄,並沒有標出比例,連『<5%』都不存在。
至於如何勾兌,女經理則向記者提供了『專業技術人員』的電話,要記者自己去問。記者隨後致電該技術人員,該技術人員表示,『濃度所以調整,一般是按照1:6以上的比例來加水,就可以了,』但是他還特意告訴記者,『如果是酒店大量使用,還需要使用果汁伴侶增加口味,那樣原汁的用料會更省。』
『我們做的是全國品牌,質量非常好,反正我都敢喝自己的產品。』很顯然,這家店的女經理認為自己的員工敢喝自己的產品就是最好的廣告。
看到記者有些不信,這位女經理說:『其實現在很多瓶裝藍莓飲料的廠家也是在我們這裡進的貨,兌出來的口感還不如這個呢。』
當記者繼續詢問哪些廠家在他們這裡進過貨,女經理避而不答。
![]() |
『三精一水』勾兌藍莓汁
果汁飲料濃漿(圖1-4)
主要成分的果汁<5%,其他成分皆為香精原料,味道雖然還是藍莓的味道,顏色呈靛藍色,用水衝泡時不易混合,香味過後是一種刺鼻的味道。攪拌後,顏色鮮亮,口感上沒有任何味道,僅是味道相似。此種濃漿經常被用於酒吧夜店調酒使用,因顏色討人喜歡,常用作雞尾酒的原料。
高倍濃縮果汁(圖5-8)
記者在市場上買回原料試驗勾兌各種藍莓汁。首先采用的是2L的高倍濃縮果汁用來勾兌藍莓果汁。高倍濃縮果汁並不是原漿,而是已經添加了添加劑的一種濃縮飲料。口感與超市所售賣的藍莓果漿飲料極為相似,除卻沒有加入鮮果和砂糖外,味道幾乎一致,而顏色方面也比較相似。
原漿濃汁(圖9-12)
這次采用的高濃度的原漿濃汁,用水衝泡比例為1?6,需要用力攪拌纔可以化開,口感有些黏稠和酸澀,味道來講有很濃的藍莓味道,但是主要還是果酸味道,加糖後與市場售賣的藍莓果汁基本相同。據賣家講,該原漿果汁如加入果汁伴侶,口味還會提昇。
>>>專 家
添加劑過量可致癌、致畸形、致突變
在采訪過程中,有關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現在哈市流通的藍莓果汁,不論大小品牌,在標簽標注方面大都不合格。成分和含量都有一定水分,335ML的藍莓原漿的成本在15元以上,售價低於15元的藍莓飲料肯定都使用藍莓香精進行勾兌。有一些飲料生產廠家甚至在處罰多次後依舊我行我素。送檢的產品和實際廠家生產流通的產品,相去甚遠。而該負責人也表示,大多數消費者沒有辨別果汁真偽的專業知識,這給生產者違規操作留下了空間。
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韓建春博士指出,果汁飲料一般只有10%的純果汁,其他都是水,甜度不夠肯定加糖,為節約成本就加甜味劑,再加酸,加色素,如果廠房達不到GMP標准,那麼產品還需要加防腐劑來保證儲存時間,這瓶視覺與口感上很像果汁的飲料,和真正果汁的內在品質差很遠。在飲料的添加劑標准中,食品添加劑可謂數不勝數,光著色劑可以使用的就有二三十種,還可以添加甜味劑、增稠劑、防腐劑、膨松劑、水分保持劑、穩定劑、鈣吸收促進劑、酸度調節劑、乳化劑等。
而對於記者在市場上購買的沈陽和湖北的產的果汁原漿,大多數『三精一水』勾兌出來的,我國真正用於生產藍莓飲料的野生藍莓(都柿)都產自大小興安嶺地區,藍莓采摘後不易保存,建廠也應該大小興安嶺附近,新鮮的東西運到外省加工,與常理不合。
醫大一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閆雅更指出,用香料和添加劑做成的果味飲料並不能等同於果汁,但如果隨意過量使用添加劑、違規添加工業色素等調配成的所謂『果汁』,從嚴格的意義來說,這種產品不能列入食品行列,對人體的肝、腎等多種器官都會帶來損害,添加劑的過量攝入會導致慢性損傷,三致作用(包括致癌、致畸形、致突變)。天天把飲料當水喝,既解不了口渴,也解不了體渴,而且還喝進去一肚子的添加劑。消費者應該養成看飲料成分的習慣,從源頭杜絕更多添加劑的攝入。
>>>標 准
一筆良心賬
究竟什麼樣的藍莓飲料纔是合格的,纔是健康的?
據有關人士介紹,目前還沒有出臺關於藍莓飲品的質量標准,換句話說,藍莓飲品的出廠標准是由廠家根據自己的生產水准和原料來源自定的。
『做個比喻,我的廠子現在水平是二級,我怎麼會定個一級水平的產品標准呢,那不是等於給自己上夾板嗎?』一位生產藍莓飲料的廠主告訴記者。
記者在超市找到了幾種藍莓飲料,有的標注了果汁含量?50%,有的則注明果汁含量?35%。更多的是只寫了產品成分,而沒有注明配比,隱去了關鍵環節。
對於行業標准缺失的問題,圈內人也表示了無奈。
『藍莓產業剛剛興起,行業標准逐步建立需要個過程,而且現在生產廠家的實力和規模普遍都不大,即便是伊春和大興安嶺地區的幾家大廠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制定行業標准,也要根據廠家的普遍狀況來確定,不能一廂情願。』
對於用『三精一水』勾兌藍莓飲品的情況,接受記者的采訪人士都表示無奈和憤怒。
『產品質量如何全靠生產者自覺,本來消費者購買藍莓飲品是為了喝出健康,現在卻可能變為喝香精、吃色素,長久以往,會導致消費者對藍莓產品的不信任,不利於藍莓產業的健康發展。』
除了行業標准的缺失,原料的稀缺也是導致藍莓飲料質量參差不齊的原因。
而根據韓建春博士介紹,現在我省的野生藍莓(都柿)年產量在6000萬噸左右,但是由於其生長在原始環境當中,采集、運輸和保鮮都存在困難,因此真正的藍莓原料還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據記者了解,在產地甚至還出現過因為爭搶藍莓資源而發生刑事案件的情況。目前藍莓原果的收購價格為40元/公斤,而且還有上漲的趨勢,而每公斤原果榨汁僅為30%—40%。原料稀缺且價格高,勾兌現象屢禁不止,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於現榨果蔬汁,現在已經有了相應的管理辦法。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起草的《餐飲服務單位現榨飲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現榨果蔬汁是指以新鮮水果或蔬菜為主要原料,經挑選、清洗、消毒、漂洗、瀝乾,采用現場榨汁加工,不經任何殺菌處理的非定型包裝飲料,現榨飲料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劑。
拒絕添加劑
折騰了1周,記者滿身散發著添加劑的芬芳。
★盡量在家自己烹調,不要過度依賴加工食品和快餐食品。
★購買食品的時候,不要過分追求漂亮的顏色、濃重的香味和迷人的口感。
★買東西的時候,好好看看上面的原料說明。一般來說,那些你看了一頭霧水的奇怪名稱,多半就是食品添加劑。
★如果有食品添加劑,選擇那些名稱比較確切的,不要選那種籠統地說『食用色素』、『香味料』的。因為這樣意味著對消費者負責,誠實地告知產品的原料,比較有安全感。
說了這麼多,最後引用一句比較流行的話,『相信消費者心中已經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