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伊春美溪區做好『三篇文章』應對停伐
2011-03-22 10:49:15 來源:伊春日報  作者:何紫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伊春3月22日電 全面停止主伐標志著伊春的生態保護已經進入了新的拐點時代。伊春市委十屆十二次全會結束後,美溪區迅速行動,征良策,想實招,確定做好『三篇文章』,積極應對停止森林主伐的現實,努力實現停伐不影響職工群眾收入,停伐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

  第一篇:實施『大項目拉動戰略』,加快經濟轉型步伐。堅持以項目支橕產業發展,以產業帶動經濟轉型。全力抓好大項目建設,將其作為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促發展的重中之重。今年重點做好25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工程;推進大西林聖旨山總裝機容量15萬千瓦、投資22億元的風力發電項目建設,一期工程完成投資4.45億元,裝機容量完成5萬千瓦。結合大西林林場國網改造契機,爭取在年底前安裝10至20個風機,當年產生經濟效益和上繳稅金;引進挪威先進的水電開發技術,投資6億元,在金沙河流域建設50座、總裝機容量2.5萬千瓦的梯級水電站,解決傳統水電建設破壞周邊環境和生態問題。利用緩嶺所鄰近伊春市中心區的地域優勢,借鑒烏馬河西嶺的開發模式,引資建設緩嶺所高檔別墅區,集中改善483戶經營所職工群眾的居住條件。新建高爾夫訓練場地840公頃;引資5000萬元,在群巒經營所開發建設伊春森林動漫基地建設項目,共計佔地1.4公頃。今年要舉全區之力推進大項目建設,嚴格落實項目招投標責任制,加大對項目建設資金的監管力度,充分發揮項目建設對地方經濟的拉動力,通過大項目建設促進美溪經濟穩步健康快速增長。

  第二篇:推動優勢特色產業提檔昇級,增強經濟發展綜合實力。重點加大對森林食品、森林生態旅游業、礦產開發、木材精深加工、北藥種植五大優勢產業的扶持力度。森林食品產業。破除加工環節對產業提檔昇級的制約影響,努力創建美溪獨具特色的綠色食品商業標識,使種植養殖基地、產品加工、市場銷售三個環節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產業發展鏈條,實現產業規模效益最大化。更加注重產品的科技創新,建立產品市場競爭優勢,增強企業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鑒於停伐對職工自營經濟特別是食用菌生產規模造成的影響,森林食品產業結構將發生大的變化,引導職工積極轉產和開闢新的創業渠道。重點扶持『回龍灣牌』黏豆包、辣白菜和山洞酸菜等特色產業項目,繼續做好沃爾瑪農超對接基地項目,推進森林食品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投資1000萬元,在東林社區新建冷庫5000平方米,為發展自營經濟的職工群眾免費提供冷凍食品、季節性山野菜等森林食品存儲空間。加強與韓國客商聯系與合作,使美溪的森林食品走出國門。派駐民營企業代表赴涿州地區進行考察學習,探索豆制品精深加工之路。旅游業。按照市政府打造全國知名『森林旅游度假集合區』的工作部署,抓住國家發展旅游業的優惠政策,完善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傾力打造森林生態度假旅游精品,開發龍溪灣山地自行車訓練場地建設項目,增強游客在旅游項目中的參與性,全面提昇美溪旅游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礦產開發工作。重點做好碧倉庫經營所的『硅化木』礦產和水晶礦的開采前期准備工作,全面勘探礦藏儲量、分布情況,合理制訂礦產開采方案,早日通過礦山立項審批。並且積極申報地質遺跡保護,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保證礦產資源有序開發利用。木材精深加工業。進一步整合木材精深加工市場,引導企業實現『強強聯合』,促進木材精深加工領域、經濟規模、質量效益總體提昇。北藥業。根據市場需求適度擴大北藥種植面積,在選擇北藥種植品種上根據種植業市場發展形勢和機遇,做好應對市場風險准備,鞏固好種植戶和職工群眾的創業熱情,推動北藥種植業健康發展。

  第三篇: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培育,全面提高生態林業建設水平。深入實施『天保二期』工程,落實『嚴管林』工作措施,對破壞森林、破壞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切實保護好森林生態群落整體功能,依法查處侵佔林地、濕地等各類破壞資源的行為。加強對資源管理的科技支橕,推廣衛星遙感和數字信息監控技術,不斷提高森林資源管護和防火科學化、信息化水平。積極推進燒柴改革,在大西林、群巒等中心場(所)推廣生物質供氣環保節能技術,努力減少森林資源的非生產性低價值消耗。完成『天然氣』進萬家建設工程,引進奧德集團對美溪10000戶居民進行天然氣入戶改造,改變居民傳統能源消費結構,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品質,從而實現『燒柴革命』進一步延伸;謀劃停止木材主伐應對工作,統籌安排、科學制定過渡性措施,做好思想引導、人員轉移分流和安置工作,確保林業產業工人生活質量不受停伐影響。強化森林資源培育,適時調整營林工作思路,在抓常規造林的同時,重點加強森林撫育和林木種子基地建設,繼續擴大森林撫育和低質低效林改造面積,提高森林經營水平,根據新時期造林綠化工作的新需求,適當調整育苗結構,滿足造林綠化工作及市場對苗木的需求。繼續推進生態移民工程,在10月底前完成順利河林場的撤並工作。加強對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禁止一切捕捉野生林蛙和其他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促進野生動物種群盡快恢復、逐步繁盛,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完整性。

責任編輯:侯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