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3月23日訊 記者昨天從有關部門了解到,18日上午,經過休整和補給後,雪龍船駛離澳大利亞弗裡曼特爾港碼頭,踏上歸國的旅途。黑龍江測繪局三名科考隊員婁權力、朱李忠和陳迎浚,在出色完成各自承擔的任務後,也隨雪龍號返回。
據介紹,在弗裡曼特爾港停靠期間,雪龍船進行了國際合作項目澳大利亞南極物資的卸運工作,補給了685噸淡水,150噸重油以及少量蔬菜、水果等食品。有19名科考隊員從這裡下船,乘飛機先行返回。
據了解,『雪龍』號於去年11月5日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出發,11月11日從深圳出發前往南極進行科學考察任務,途徑澳大利亞,於2010年12月6日抵達中國南極中山站進行燃料供應及人員接送工作。在完成大洋調查和科學考察,對南極內陸進行科考及對中國南極內陸站昆侖站各方面的供應和後勤保證的考察後,有102名科考人員、37名船員於今年2月26日從南極隨『雪龍號』返行回國。截至目前,『雪龍』號已累計航行約1.6萬海裡。
據介紹,中國第27次南極科考隊在此次考察期間共完成26項科學考察任務和25項後勤保障工作,中山站經過長達四年的改擴建工程,也已完成總體建設任務。此次南極考察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昆侖站續建。昆侖站設在南極大陸海拔4000米以上的冰穹A地區。海拔4093米的冰穹A不僅是南極冰蓋的最高點,而且是南極冰蓋的發源地。此次對冰穹A的科考,有望破解百萬年來氣候變化的奧秘。
據悉,在返回外高橋母港之後,『雪龍』號將進行常規保養和修繕,為今年10月底再征南極積蓄能量。
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位於長江南岸外高橋五號溝,碼頭前沿水深超過10米,是『雪龍』號極地科考船的母港,集科學考察船專用碼頭、物資儲運、科考樣品儲存及展示、科考人員集結訓練、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科研和國際合作平臺等六大主要功能於一體,對『雪龍』號航行期間後勤保障、維護及科考人員的訓練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