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農村因婚返貧:娶媳婦費用四十年上漲二百倍
2011-03-28 13:43:00 來源:東北網-大慶日報  作者:夏慧榮 王倩 劉永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8日訊 大同區林源鎮的白明去年6月份結婚,婚後不久,他父親就病倒在炕上。用白明母親的話說,是6萬多元的外債把老白壓倒的。為了兒子的婚禮,老白把女兒訂婚的6萬元彩禮錢花掉了不說,還在信用社貸了4萬元,後來又托人借了兩萬元。

  老白的遭遇在農村並非個案,如今,高昂的結婚費用成了壓在農民身上的沈重負擔。

  娶個媳婦要花十幾萬

  前不久,林甸縣花園鎮中心村的李志結婚了,婚前家裡花8萬多元給小兩口蓋了三間瓦房,又給了女方彩禮錢10萬元。李志這一場婚禮下來,家裡掏出了18萬,父母大半輩子的積蓄都用來給兒子娶媳婦了。

  肇源縣的劉峰告訴記者,今年他兒子結婚,家裡給蓋了新房,加上裝修、買家電共花了6萬多元,婚前又給女方禮金10萬元,買金項鏈、金耳墜、金戒指的『三金』又花了1萬多元。他把積蓄都花光了,還欠了6萬元外債。『老人再苦,也得讓孩子高興。』劉峰說。

  大同區林源鎮對喜村的小龍,去年夏天結婚,當時給女方過了6萬元彩禮,房子裝修、買家電花了4萬多元。婚後,父親為了讓小龍和媳婦過上好日子,又投資10餘萬元給小兩口建了個奶站,前前後後一共花了20餘萬元。

  如今,農村結婚費用越來越高,小伙子想娶媳婦,要買房、給彩禮、給『三金』,還要擺酒席,一場婚禮下來,少說也得十五六萬,多則幾十萬。

  結婚費用翻番漲

  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娶媳婦的費用也水漲船高。上世紀70年代,農村結婚費用也就幾百元,到了上世紀80年代要上千元,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就得幾萬元。進入新世紀後,農村娶個媳婦大多要花上十幾萬,40年間,農村結婚費用漲了200多倍。

  記者采訪了幾位不同年代結婚的農民,請他們算了算自己的結婚賬。


 

  畢淑珍,1977年結婚,彩禮300元、喜糖10元、床單8元、被單18元、新郎服裝25元、新娘服裝38元、縫紉機180元、手表120元,合計699元。

  劉鳳,1982年結婚,彩禮1000元、縫紉機220元、自行車110元、手表135元、新郎服裝130元、新娘服裝145元,合計1740元。

  王華義,1995年結婚,彩禮8000元、家具500元、電視1300元、洗衣機270元、錄音機220元、買衣服800元,合計11090元。

  郭大輝,2009年結婚,彩禮8萬元、蓋房子6萬元、『三金』1萬元、家電1萬元、家具1500元、買衣服2000元、改口錢1001元,合計164501元。兒子結婚『掏空』父母

  在農村,老人把給孩子娶媳婦當成一大『任務』,如果不能完成,就會覺得被『戳脊梁骨』。有些家庭盡管不富裕,父母也要咬牙為兒子大操大辦。

  杜爾伯特他拉哈鎮布拉合村的劉顯存告訴記者,他兒子差不多到了該成家的年齡,為了給兒子准備彩禮錢,農閑時,全家都出門打工,現在只存了3萬多元,還不到彩禮錢的三分之一。劉顯存愁得不知如何是好。『一個老農民,靠種地一輩子也掙不來十多萬塊錢啊,真要命,實在不行就得把家裡的房子抵了,貸點款,以後打工慢慢還。』他說。

  林甸縣花園鎮發展村的錢大柱,兒子2008年結婚,當時女方要了8萬元彩禮錢,還有房子、首飾等,老兩口本來就沒錢,好不容易在親戚朋友那兒湊了幾萬元,又到銀行貸了5萬元,總算讓兒子把婚結了。可沒成想,小夫妻倆把錢大柱老兩口趕了出來,非要分家,債務還全讓老兩口扛,要是不扛,兒媳婦就鬧離婚。沒辦法,錢大柱老兩口只好扛起了8萬多元的債務。現在,老兩口只能把地租出去,外出打工還債。

  近年來,雖說農民的收入增加了,可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結婚費用,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很多農民家庭因此債臺高築。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