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五大連池市加快農業科技推廣促農增收
2011-03-29 10:05:33 來源:東北網-黑河日報  作者:張偉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黑河3月29日訊 五大連池市以發展特色綠色農業產業統領農業工作,以科技興農為突破口,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步伐,提昇農業標准化生產水平,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2010年,糧豆薯總產達到40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200元,同比分別增加了15.9%和30%。

  多措並舉提昇科技興農水平

  農民培訓工程。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創新工作方法,根據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制訂培訓計劃,開展陽光工程、農業科技之冬等培訓活動,增強了農業科技培訓的實效性。2010年,共舉辦各類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530班次,培訓各類人員6萬人次,發放科技書籍和宣傳單3.9萬份。作物品質優化工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加快主要糧食作物新品種『引、試、繁、育、推』步伐,重點推廣種植性狀表現穩定、優質高產的品種。幾年來,共引進推廣優質農作物品種35個。

  2010年,農作物品種優質化率達到95%以上,實現了主要糧食作物種子三年更換一遍的目標。科技園區引帶工程。2010年,按照『三化五統一』的標准,建設類別齊全、特點突出、功能顯著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區23處、16.5萬畝,其中重點核心區5處、2萬畝,每個鄉鎮都有一處2000畝以上的示范區,做到了鄉有示范區、村有示范田,農業科技示范推廣效果逐步增強。

  內引外聯增強農技推廣引領作用

  加強農業標准化建設。投入500萬元作為補貼獎勵資金,重點推廣測土配方平衡施肥、大豆寬窄行密植、水稻大棚育秧等16項新技術,提高新技術的普及率。擴大玉米、小麥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其中,小麥增加39% ,玉米增加15.4%,馬鈴薯增加195%,大豆同比減少17.4%,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完成141萬畝大豆、小麥、水稻高產創建任務,其中農業部萬畝示范區7處,並順利通過省專家組測產驗收。深入開展場市共建。以大豆、小麥、礦泉稻、馬鈴薯等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為載體,積極引進推廣農場優良品種和實用技術,重點在新品種對比、新農藥使用試驗、栽培模式試驗、肥料試驗上下工夫,通過直觀的引導和教育提高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積極開展院市共建。在省農科院專家的指導下,高標准、高質量地開展大豆、小麥『高產創建活動』,實施了共建一片示范田項目。2010年,在新發鄉德安村的2000畝院市共建示范園區,推廣應用了深松整地、窄行密植、測土配方施肥等新技術,大豆平均畝產200公斤,超出全市大豆平均畝產50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深化改革打牢農業標准化生產基礎

  完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建立市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1個、鄉鎮服務中心11個、村級服務站47個。各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充分發揮信息收集、發布和交易的服務平臺作用,健全土地流轉價格機制、運行機制、補償機制和糾紛調解機制,為土地流轉提供了優質服務。全力推進土地規模經營。2010年,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64.5萬畝。土地規模經營不但在量上持續增長,而且在質上也有所突破,股份合作經營模式面積大幅度增加,4個村、7.2萬畝土地實現整村推進,17個屯、8萬畝土地實現整屯推進。同時,通過土地規模經營,帶動全市農業保險投保面積達到40萬畝。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在生產管理標准化方面,抽調農技人員,在春播、田間管理、秋收、整地等重要生產環節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生產,對規模經營地塊給予每畝10元的財政補貼。2010年,規模經營地塊實現了農業生產全程標准化。在統購統銷規模化方面,鼓勵合作社開展統購統銷,合作社采購優質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物資2.1萬噸,每畝地成本降低25元左右。合作社與種子加工企業合作,大豆以每公斤高出市場價0.2元的價格由種子生產企業統一收購,每畝地增收超過60元。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