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地區『兩會』明確提出要實施科教人纔強區工程,不斷提昇區域整體競爭力,為大興安嶺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科技支橕、智力支持和人纔保證。
『士者,國之重器』。人纔關系事業興衰,影響發展全局。人纔優勢是最需培育、最有潛力、最可依靠的優勢。
大興安嶺堅持遵循人纔資源開發規律,著眼於擴充人纔總量、提昇人纔質量、盤活人纔存量、優化人纔結構,一手抓培育、一手抓引進,一批批創新之纔、創業之纔、創優之纔不斷湧現。
大力實施人纔優先發展戰略,大興安嶺設立人纔發展資金,制定完善人纔投入優先保證政策。進一步創新人纔工作機制,著力構建有利於人纔成長的政策體系和制度體系,實施『百名大學生引進』工程以來,共引進省內外本科以上高校畢業生420人,其中碩士研究生58人。從2007年開始,招募了102名大學生志願者到農村、基層從事支醫、支教、支農和扶貧工作。
堅持把『人纔強區』戰略從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中凸顯出來,以發揮人纔效能為核心,以創新項目載體為手段,精心組織實施系列化人纔工程,以突出高層次和高技能人纔隊伍建設為重點,對人纔資源進行系列化配置、項目化運作、整體性開發,統籌推進了各類人纔隊伍建設。
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區專業技術人纔總量達到2萬人,其中高級職稱1536人。組織技術工人參加職業技能鑒定21372人次,培養高技能人纔8548人,其中技師3420人、高級工5128人。
在指導地區技工學校順利完成整合的基礎上,先後晉昇為省級重點技工學校和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還通過了晉昇高級技工學校初評。幾年來,共執行國家和省批准的引進國外人纔項目28項,引進國外各類專家33人,為我區馬鈴薯病毒檢測及晚疫病防治、北美樹種引進、藍莓品種引進和栽培、越橘花青素提取、藍莓冰酒釀造等提供了技術支持。招收4名博士到我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工作,完成了《食葉昆蟲等誘導因子對興安落葉松化學防御的誘導作用》、《木耳菌種選育及標准化栽培》等項目。設立了歐美樹種引進省級引智示范基地和蔬菜出口推廣示范基地。
切實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以地區農林科學院為主體,加快藍莓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以林下植物生物提取技術中心為基礎,建立寒帶生物產業科技研發中心,著力推進越橘花青素萃取等項目建設,加快野生藍莓等林下資源產業化開發步伐。加強與省內外高校和院所科技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切實加強職業學院低碳經濟研究所、生物產業研究中心、林火研究與監測中心建設,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職稱外語、計算機以及衛生、經濟、會計等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被列為省考風考紀免檢單位。
堅持把人纔強區戰略從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中凸顯出來,以發揮人纔效能為核心,以創新項目載體為手段,精心組織實施系列化人纔工程,以突出高層次和高技能人纔隊伍建設為重點,對人纔資源進行系列化配置、項目化運作、整體性開發,統籌推進了各類人纔隊伍建設。
據悉,大興安嶺還將重點建設一批城鄉公辦幼兒園,探索將學前三年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在部分縣區進行12年免費教育試點。加大全區教育資源跨區域、跨類別的整合力度,著力解決教師資源配置不合理問題。積極支持職業學院建設省級骨乾高職院校,推進技工學校建成國家級高級技工學校和晉昇技師學院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