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代子征婚』廣場家長將『中國式征婚』進行到底
2011-03-29 14:57:47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齊鳴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9日訊 一群素不相識的中老年人,互相打量著、詢問著,不時記錄著。每到周末,南崗區革新街教堂廣場,都上演一場市民自發組織起來的『中國式征婚』大戲。別看滿眼都是中老年人,他們卻都不是真正的『主角』。

  父母『接頭』像『對暗號』,年齡、學歷、工作是征婚『鐵三項』

  3月26日,星期六。記者早早來到革新街上聖·阿列克謝耶夫教堂的『代子征婚』廣場。定於上午9時纔開始的相親會,8點多就已人頭攢動。記者環顧一周,沒有找到一個年輕人的面孔,以50歲左右父母為主的人群裡,甚至還有70歲的『奶奶級』家長。

  記者看到,在廣場周圍的牆壁和舞臺架子上,從高到低懸掛著一條條長繩子,五六百張征婚信息就像衣服一樣被『晾』在繩子上。信息下方,圍了裡三層外三層的中年人或者老人。

  『男孩女孩?』『多大?』『在哪兒上班?』『多高個兒?』『什麼學歷畢業?』『有房嗎?』……

  家長們『接頭』像電影裡對暗號一樣,幾乎都是這樣詢問和簡單的回答。問學歷,問年齡,問工作,如果前三問滿意了,就會繼續聊下去,否則就『免談』,而對方也不會很在意,各自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

  征婚條件五花八門,『本地人』最受青睞

  『體態要適中,太胖太瘦的都不好。』

  『我未來的兒媳婦生辰八字一定得跟我兒子合,否則我就不考慮了。當然學歷、身高、長相和性格等也要看看。』

  『不想讓孩子找外地的,以後照顧孫子沒有搭把手的不說,一大堆親戚三天兩頭還總往家裡跑。』

  『我姑娘1米7的大個,對方怎麼也得1米8以上。』

  『想給女兒找個外企工作的,掙得多,素質也高些』……

  記者看到,父母們給孩子開出的征婚條件五花八門,要求對方有住房,但貸款還不行;要求對方有車,10萬元以下的還不行;還有要求對方父母職業的,醫生和公務員優先考慮。

  征婚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一個男孩多家『搶』

  『又是女孩啊』,在現場,一些家長不時發出這樣的感嘆。記者了解到,從相親會上征婚信息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基本達到三女一男的比例。

  周六的相親會開始一個小時後,現場喧嘩起來,大家等到了一個意外驚喜:33歲的男青年王偉(化名)出現在廣場。為女相親的父母們紛紛圍了上去。

  王偉是被母親『騙』來的。一見這架勢,王偉趕忙讓母親到會場裡面轉悠,自己則到廣場外面等候。可一些父母『執著』地跑過去,從工作到學歷,從愛好到家境,團團圍住王偉問個沒完,同一個問題王偉甚至要回答四五遍。半個多小時後,還有兩個家長竟為王偉『耗』上了,誰也不走,直到王偉同意和其中一位的女兒先接觸看看,『落選』的那位家長纔沮喪地走人。

  王偉說,他不是第一次被母親『騙』來相親了,上次母親借口讓他跟著一起出門買菜,結果被騙到相親現場。對於母親的這種做法,王偉表示,能夠理解母親的苦心,但並不接受這種代子相親的做法。王偉說,他今年33歲了,不是不想找,而是沒有找到合適的。『眼看周圍的同事、朋友都結婚了,孩子都快要上小學了,我也挺著急的。但我還是喜歡自由戀愛的方式,彼此自然地了解熟悉。『代子相親』好像以前的『包辦婚姻』似的,感覺自己像被展出。

  隨後,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了10位年輕人,其中有8位表示不認同父母代子相親的做法。『朋友、同事介紹的可以看看,畢竟還知根知底;要是用相親這種辦法,一是覺得不了解對方,二是讓別人知道了,覺得沒有面子。』

  『代子征婚』成功率頗高,一年促成300多對情侶

  雖是缺失『主角』的舞臺,『中國式征婚』的大戲卻越演越火。據介紹,這個廣場最開始只有數十位相親家長自發前來,眼下,已經發展到每次都有數以千計的替子相親父母參與。這與它頗高的成功率相關———相親會舉辦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促成300多對情侶。

  這個數據是相親會的義務『管理員』老高介紹的,這個『職務』是相親大軍贈送給他的。他說,這個廣場征婚大會,是我市唯一一個由市民自發組織的免費的『鵲橋會』。最初的組織者是幾位為孩子終身大事著急的家長研究後,一拍即合。起初,只有幾十位家長參加,後來人越來越多,到眼下,每個周末有數以千計的家長參加。熱心腸的老高看到家長們把征婚信息寫在紙片上,一兩次就搓弄壞了,便建議家長們把信息塑封,不但美觀,還很結實。他買來繩子,把這些信息統一掛在繩子上,統一管理。每到活動開始前,老高就把五六百張的信息掛上,到了晚上再把這些信息摘下來,收進大背包裡,背著重達六七十斤的信息卡回道外二十道街自己家。老高說,相親會舉辦一年多來,向他報喜『對上了』的就有300多對,『有幾對今年「五一」要結婚了,早上還給我打電話讓我去喝喜酒呢!』

  老高說,如果孩子們在交往過程中分手了,家長會再把征婚信息交給老高,重新掛上去。

  『代子相親』是適婚青年擴大交往渠道的一個補充

  一面是不同意父母替兒女相親的反對聲,一面卻是在反對聲中頗高的成功率,這個看起來似乎有些自相矛盾的現象,折射了現代年輕人的生活態度。

  哈爾濱希望青少年心理救援中心、醫學心理學博士張大生認為,單身潮中的城市年輕人大多數並不是刻意拒斥戀愛、婚姻,而是受教育的水平和經濟獨立的程度,往往讓他們對婚姻有更高的期待而不敢輕易邁步。於是年輕人選擇了等待,但父母們認為,這樣漫長的等待是在浪費青春、蹉跎歲月,『代子相親』就應運而生了。

  張博士說,『代子相親』是交往渠道的一個補充,給年輕人增加了認識接觸異性的機會,與其他的相親方式沒有本質的不同。只不過這樣的『盛會』,『主角』、『配角』顛倒,讓適齡的年輕人感覺『被逼迫』,所以比較排斥。但是『代子征婚』頗高的成功率也說明,年輕人內心是渴望找到一個相愛的人開始新生活的。

  不管兒女們贊成還是反對,父母們還是要將『中國式征婚』進行到底。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