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松花江過江浮橋功成身退 曾為公路大橋減負1/3
2011-04-01 09:34:1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殿喜 何興麗 夏德輝 林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3月31日14時06分,松花江哈爾濱浮橋正式被拆解分開。張清雲攝

  黑龍江日報3月31日訊3月31日,於2009年11月15日臨時搭建使用的松花江過江浮橋,正式開始拆除。由於天氣等原因,預計拆除工作需要幾天時間纔能完成。過江浮橋拆除後,將不再使用。至此,松花江過江浮橋正式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臺。

  2009年7月,哈爾濱松花江公路大橋難以滿足冰城人過江交通的需要,堵車已成家常便飯,過江大橋的運力不足使得『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藍圖大打折扣。如何緩解這一過江交通瓶頸?在《生活報》歷時四個月的《助推冰城過江交通提速》報道的重磅推動下,搭設過江浮橋的建議被哈爾濱市政府采納,並於2009年11月15日建成通車,至今已通車502天,有186萬輛機動車過江因之而暢行無阻。

  松花江過江浮橋是由哈爾濱市旅游局和冰雪大世界、太陽島共同投資,市建委和龍橋船務公司承建,全長1421米,水上部分長1084米,布設專用千噸級駁船16艘。浮橋緊鄰松花江公路大橋西側,設計為經冰雪大世界門前道路和引橋道路由北向南單向雙車道,僅限小型機動車通行,不收取過橋費。車輛走浮橋只需不到10分鍾時間即可完成過江。

  3月31日在哈市政府、建委等部門的組織下,龍橋船務公司對松花江過江浮橋實施了拆除工作。目前,已有兩艘駁船被拆掉。據浮橋站蘇站長介紹,在拆除駁船之前,需先將浮橋上的電力設施、燈具等拆下來運走,然後纔能實施對駁船的拆除工作。由於目前江水未完全解凍,江面上還存有大量的冰,有礙運輸船行駛,也不利於拆除工作。因此,浮橋的拆除工作需要幾天的時間纔能夠完成。 

  記者在哈市建委、交通部門、龍橋船務公司等多部門采訪時了解到,過江浮橋原本只是臨時建築,主要為了緩解當年松花江過江交通壓力,尤其解決冰雪節期間,過江車輛驟增的問題。但隨著松浦大橋投用,陽明灘大橋、松花江公路大橋改造工程即松花江姊妹橋通車在即,可以有效分流過江車輛,能基本滿足市民過江需求。因此,過江浮橋拆除後將不再使用,哈爾濱浮橋時代也就此結束。

  相關新聞
    浮橋曾為公路大橋減負1/3 冰城交通緩壓閥

  哈爾濱松花江這座存在了502天的過江浮橋令市民印象深刻,如今,浮橋完成使命圓滿拆除,又讓無數市民無限感慨。人們不能忘記的是,這座浮橋曾是無數江北居民上班的捷徑,再也不用繞行;這座浮橋曾讓江面變通途,總共通車186萬輛,為公路大橋減負三分之一。

  過江浮橋2009年11月15日正式通車後,就成為許多江北居民每日的必經之路。哈市松北交警大隊執勤交警告訴記者,浮橋早晚高峰車流最多,平均每日早高峰車流1500餘臺,晚高峰也基本相同。松北交警大隊一中隊中隊長魏鐵鈞回憶說,周末晚高峰兩小時內通行車輛曾高達2000臺。旅游旺季一到,日均車流可達6000臺。冬季江北雪景引來大批游客,也曾讓浮橋日均承載近6000臺車。

  據哈爾濱龍橋船務公司副經理張瑞武介紹,刨除去年跑冰排的時間,過江浮橋共運行502天。記者在松北交警大隊了解到,在這502天裡,浮橋上未發生一起傷亡事故。

  據統計,浮橋運行期間總計通車186萬輛,分流減負作用明顯。松北交警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浮橋既可以緩解過江交通壓力,又可以把冰雪大世界和雪博會兩個景區與江南連起來,南北呼應。浮橋上行車雖然最高時速僅為30公裡,平均時速10公裡,但是為松花江公路大橋分流了三分之一的車流。

  交警部門表示,目前浮橋已拆,短期內松花江公路大橋交通壓力將增大,但是松花江公路大橋擴建完畢後,過江交通壓力將得到緩解。

  過江游客滿意度增高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和雪博會位於松花江北岸,松花江公路大橋上常常發生擁堵現象,游客經常在橋上路段被『困』。2009年11月15日建成過江浮橋解決了江南江北的交通擁堵狀況,游客對冰雪旅游的滿意度也大大提高。同時,過江浮橋自身也成為松花江上的一道風景。

  提起過江浮橋,哈爾濱市旅游局局長楊傑說,松花江公路大橋的交通『瓶頸』問題,嚴重影響了冰雪旅游的發展, 搭建浮橋建議被市政府論證采納後,哈市旅游局和太陽島風景區、馬迭爾集團決定共同出資建設過江浮橋。『事實上,浮橋拉動冰雪旅游經濟的效果已經顯現。』楊傑說,2008年冰雪節期間,來哈爾濱的旅游人數為900萬人次,2009年突破1200萬,過江浮橋功不可沒。

  『搭建浮橋,我們雖然拿出了一些資金,但從長遠來看是值得的。』哈爾濱馬迭爾集團經營部經理趙洪軍興奮地說,『2008年冰雪大世界接待游客70萬人次,2009年接待游客90萬人次,2010年接待游客人數已超百萬。』

  趙洪軍說,冰雪大世界在江北承建,就是為了能有更大的場地展示更多的景觀,吸引更多的游客,但是公路大橋一旦不通暢,就會減少游客的游覽次數。浮橋的搭建,使游客參觀冰雪景觀更加方便。

  哈爾濱太陽島風景區管理局局長助理毛麗萍說,浮橋搭建以後,來太陽島游玩的游客明顯增多。哈市一些旅行社的負責人也紛紛表示,過江浮橋搭建後,江南通往江北的道路順暢了,游客花在路上的時間明顯減少,欣賞冰雪大世界和雪博會等景區的時間多了,游客的滿意度高了。

  浮橋誕生記

  ·公路橋 每天遭遇十萬臺次擁堵

  ·生活報 提議建浮橋解決過江難

  一江城中過,兩岸共繁榮,島上景色秀,濱水皆風情。這是省委為哈爾濱謀劃的未來遠景。要實現兩岸繁榮,必須解決過江交通的問題。而2009年年初的現狀是,23年未大修的松花江公路大橋每天承載著10萬臺次車輛的交通流量,已不堪重負。橋上每天車輛擁擠龜行,過江難,已經嚴重影響了哈爾濱人的生活質量。

  2009年7月,《生活報》第一篇報道《四方臺大橋或可分流過松花江交通》開始,累計刊發了40餘篇報道,以《助推哈爾濱跨江交通提速》為主題,獨家提出了『繞行四方臺大橋』和『搭建過江浮橋』兩大建議,並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尋求為決策部門參謀出一條可行的途徑。

  兩大建議均被哈爾濱市政府在思考和決策突破過江交通瓶頸時所吸納。『繞行四方臺大橋』的建議在2009年11月5日變成了現實,江南城區的哈平路、學府路、機場路和松北區等區域的50多萬市民直接受益;過江浮橋在2009年11月15日建成通車,並且,浮橋本身也成為了冰城的一道旅游景觀。

  生活報助力回放

  2009年7月20日 《生活報》刊發《哈爾濱江北入城堵車排出幾公裡 公路大橋臨時雙側單向通行》報道。從此掀起了關注過江交通報道的序幕。

  2009年7月21日 《生活報》一版頭題刊發《20年未大修  公路大橋不堪重負》報道。

  2009年7月22日~23日 《生活報》連續關注公路大橋交通問題,刊發《四方臺大橋或可分流過松花江交通》、《過江交通今年需求最旺》、《四方臺大橋有過多次分流『經歷』》多篇報道,同時在報紙上刊發了《生活報》制作的幾大出城口分布和四方臺大橋分流示意圖。

  由於《生活報》的連篇報道,提出建議並詳盡論證,最後形成了可操作的實施方案,為政府決策部門參謀出一條可行的途徑。哈爾濱市政府接納了生活報的建議,開始著手四方臺大橋分流計劃。    

  2009年7月29日 《生活報》再次拋出重磅報道《用浮橋緩解公路大橋過江交通可行》、《10座浮橋橫跨三江》、《浮橋初選兩條線路》。至此,新聞報道喚出『浮橋計劃』。 

  2009年7月30日 《生活報》刊發《浮橋可分擔公路大橋1/3車流》報道,進一步論證搭建浮橋的必要性。

  2009年7月31日 《記者踏訪齊齊哈爾市嫩江浮橋:安全運行三年  每日通車千餘輛》報道見報,記者從浮橋的鏈接、構成、感受等方面,為哈爾濱市民答疑解惑。

  2009年8月3日 《生活報》刊發了《船務公司解答浮橋建設運行六大疑慮》報道,搭建了10座浮橋、有著10年運營經驗的龍橋船務公司對問題一一作了解答。

  2009年8月4日 《哈市交通城管水務部門建言過江交通——架浮橋緩解過江難完全可行 》報道刊發,三大政府部門在《生活報》的報道促進下,拿出他們論證的結果。至此,浮橋計劃進入籌建准備階段。

  2009年11月15日 浮橋終於建成,成為哈爾濱一景,開始了它之後輔助承載松花江南北兩岸交通502天的歷程。從建言到建成歷時近4個月,這是哈爾濱乃至全國都不多見的高速度、高效率,政府在此事上充分體現了傾聽民聲、吸納民意和輿情,並迅速決策實施的胸襟魄力。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