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東北網4月6日訊 題:全員競崗常態化 乾部能上也能下——省經濟管理乾部學院乾部人事制度改革紀實
記者 印蕾
對於省經濟管理乾部學院的教職員工來說,2011年剛剛開始的春季學期,是個非同尋常的新學期。
一場歷時3個月的乾部人事制度改革在2011年的初春宣告結束,激活了該院選人用人的一池春水,同時也掀開了學院建設國家骨乾高職院校的新篇章。
春潮帶雨晚來急——困局亟待突圍
作為一所有著50餘年職業技術教育辦學歷史的高職院校,在過去的幾年裡,學院抓住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有利契機,完成了發展規模的擴張和辦學層次的成功轉型。但隨著經濟社會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和學院職能重心的轉移,近年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和現實條件的制約,學院的乾部隊伍建設和固有的體制機制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學院內設機構過多過雜、職能重疊交叉;處科級乾部人員過多,超職數配備比較嚴重;人員結構不合理,行政後勤人員比重偏大,教學人員比重偏小,人員管理仍以身份管理為主;少數乾部觀念陳舊、工作懈怠、素質偏低,乾部能上不能下……
這些問題不同程度的存在,影響著學院建設『國家骨乾高職院校』目標的實現,更使學院難以跟上職教事業發展的步伐。
發展是時代的主題,改革是發展的動力。一場乾部人事制度的變革呼之欲出。
風勁角弓鳴——擺擂民主公開
2010年歲末,學院正式啟動乾部人事制度改革。
學習國家和省有關文件,借鑒兄弟院校改革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制定出臺學院《處級乾部競爭上崗實施方案》、《科級乾部競聘方案》等10餘個配套文件……黨委書記和院長親自掛帥的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黨委組織部、人事處和紀檢監察室各競聘組織機構開始高速運轉。
為充分發揚民主,集中群眾智慧,學院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討論研究改革方案。院領導親自主持召開處級乾部、離崗休養人員等參加的各類座談會,充分聽取全院乾部、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共梳理出意見和建議85條,吸納合理意見和建議36條。並召開教代會代表會議和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改革方案。
根據改革方案,所有人員按照『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實行全員競爭上崗,按照考試、考察、民主測評、民主推薦等程序參加競聘。
為保證改革工作的權威和公開,處級乾部競爭上崗的考試試題由省委組織部考試測評中心負責命制;考試試卷由省紀檢委在考試前30分鍾送到考場;考試全程是由省紀檢委、省直機關工委派出的工作人員人監督、巡查;試卷批閱是由省委組織部委托有關專家進行;民主測評和民主推薦結果由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專門研制的軟件直接進行統計,並由省直機關紀工委現場監督並當場公布成績。
『在這場涉及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的人事制度改革中,上級部門沒有收到一封署名的上訪信』,學院黨委書記馮玉龍告訴記者,『這次改革不是為了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不是隨大流,更不是做表面文章,我們就是要下最大的決心,用最大的力氣,堅持民主和公開,通過改革促進學院的各項工作,更加適應國家骨乾高職院校的建設目標。』
|
||
|
忽如一夜春風來——改革帶來生機
2011年3月中旬,學院的機構和乾部人事制度改革塵埃落定。處級內設機構由原來的39個減少到30個,處級乾部由原來的100人減少到84人,科級乾部由原來的199人減少到167人,教職工由原來的794人減少到726人,離崗休養61人。5名處級乾部和10名副處級乾部在改革中落聘。
改變,不僅限於數字。
『這次改革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我和同事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旅游與人文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程剛深有感觸地說,『以我自己為例,雖然在這次改革中成功競聘到了正處級崗位,但我今天能在這個職位上,不代表永遠都在職位上,只有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努力,實實在在的乾出業績,纔能得到認可。』
電氣與信息技術學院教學副院長敖冰峰感同深受,在這次競聘中,他以筆試和面試綜合成績第一名的成績脫穎而出。『這次競聘也是一個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現在的工作中我就經常反思自己,是不是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有沒有沒做到的、沒做好的?三年一個聘期,下一個聘期,我的工作還能不能得到認可?』
『以前我擔任的工作是專職輔導員(行政職務),在這次的改革中,我成功競聘到工商管理學院物業教學團隊,走上了教學一線』,年輕教師張碩告訴記者,『我願意發揮我在教學方面的特長,和學生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改革後,學院已初步建立兩級管理體制,整合了12個系部,成立了8個二級學院,收入分配體現向教學一線傾斜,同級別的崗位津貼,教學一線明顯高於行政崗位,形成了學院工作以教學工作為中心的濃厚氛圍,教師的主體地位更加得到尊重。像張碩一樣,在這次改革中,共有10名有教學系列職稱和有教學能力的處科級乾部轉到教學一線工作。
回顧改革工作,學院院長趙繼會告訴記者,通過改革,學院已經初步建立了權責清晰、分類科學、機制靈活、監管有力的人事管理制度,實現了乾部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重大轉變,學院的乾部隊伍煥發出新的活力。絕大部分人員通過個人和學院的雙向選擇確定了自己新的崗位,三年為一個聘期,三年後自然解聘,進行新一輪競聘,使全員競爭上崗工作進入常態化。
2011年的春天裡,這場史無前例的乾部人事制度改革為學院的發展憑添了勃勃生機。信是明年春再來,應有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