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我省1.02萬套公租房建設全面啟動 填補住房『真空地帶』
2011-04-11 08:27:3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河市低保戶李治國住進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記者 郭俊峰攝

 

  黑龍江日報4月11日訊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公共租賃住房是一張新面孔。這張新面孔一亮相,就贏得一片掌聲。廉租房、經適房讓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難題得到有效緩解,具有市場購買能力的人群住上了商品房,而那些既不符合廉租房或經濟適用住房保障條件,又缺乏市場購買能力的『夾心層』卻陷入了住房恐慌。此時,公共租賃住房挺身而出,讓『夾心層』看到了新居的希望。

  今年我省全面啟動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其目標定為1.02萬套。

  填補住房『真空地帶』

  對於我省的百姓來說,棚改房、廉租房、經適房都不陌生。正是通過這三種形式的保障房建設,我省不少低收入住房困難群體擺脫了住房窘境。近三年,全省『三棚一草』改造完成投資1864.59億元,改造和建設195.78萬戶(套)。

  然而,當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喜遷新居之時,仍有相當一部分人群陷入住房困難的尷尬境地。

  來自伊春的李偉目前在哈爾濱市一家私企工作,因無力購買住房,他一直租住在一間簡陋的小屋裡,與妻子過的是『牛郎織女』的生活。棚改房沒他的份兒,廉租房更將其拒之門外。和其他眾多城市外來務工人員一樣,李偉心裡懷揣著一個希望:『我想有個家』。

  當前,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和新就業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問題日益突出。這部分被稱為『夾心層』的人群有相當一部分租住在簡易房屋、臨時建築甚至地下室中,居住條件差,安全隱患多,與社會和諧進步的腳步極不相稱。

  怎樣破解『夾心層』的住房難題?公共租賃住房的建設提供了解決方案。

  據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介紹,所謂公共租賃住房,就是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套型、面積和租金標准,向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群體、新就業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供應的政策性保障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具有租金水平低於市場租金、租賃關系穩定、配套設施完善、居住安全以及機制靈活、使用效率高等優點,能夠更好地滿足『夾心層』的住房需求,填補這個『真空地帶』。

  事實上,公共租賃住房的模式並非我國首創。以租賃方式保障中低收入居民階段性的住房需求是世界上的通行做法。在歐美許多發達國家,發展公共租賃住房是保障城市中低收入群體住房需求的有效途徑。英國、法國、瑞典等國的公共租賃住房比例佔全部住房比例的20%以上。在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這一比例還要更高。有些國家還立法規定公共租賃住房佔城市住房總數的比例。

  近年來,我國一些城市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上,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對於我省而言,尤為如此。

  引領住房消費模式

  近年來,房價上漲過快已成為普通百姓的切膚之痛。業內人士分析,房價飆昇,既有市場需求過旺的問題,也有供給不足與結構不合理問題,尤其是適應中等偏下收入群體需求的中小戶型住房、租賃住房供給不足。正因如此,推進公租房建設,不僅可以增加住房的有效供給,而且有利於調整住房結構,是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一條有效路徑。

  然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盡管『夾心層』為公租房叫好,但他們也道出自己的隱懮:公租房畢竟是在租房,房子不是自己的。在『買房』和『租房』之間,他們更傾向於前者。中國人傳統的消費理念在住房消費中盡顯無遺。

  正因如此,專家認為,公租房的誕生拷問中國人傳統的消費理念,對於建立新型合理的住房消費模式是一個有力的推動。據稱,目前我國城鎮居民住房自有率達到80%以上,這與日本、加拿大、法國的住房自有率在60%左右相比,明顯偏高。而公共租賃住房的建設,將使這一比例有所下降,從而使我國的住房消費結構更趨於合理。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合理的住房消費結構不是單一的,它既包括購買住房,也包括租賃住房。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引導中低收入群體在購房中量力而行,合理消費,建立住房梯度消費模式,這對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針對『公租房是否會走上福利住房的老路』這一質疑,這位負責人表示,公共租賃住房並不會改變住房市場化的方向,更不能再走福利住房的老路。公租房的建設和投資主體是多元化的。市、縣人民政府是公租房建設的責任主體,各類企業和其他機構也可以投資和經營公共租賃住房。公租房的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與傳統意義上的福利住房完全不同。

  1.02萬套房開啟『破冰之旅』

  公共租賃住房如何走入尋常百姓家庭?我省《關於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實施意見》正在征求意見中,一些細節尚在討論。

  據了解,今年我省將全面啟動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1.02萬套建設任務,力爭完成更多一些。公共租賃住房建設是當前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重中之重,並以銳利之勢開啟『破冰之旅』。

  據透露,我省的公共租賃住房建設以新建為主,也可以通過改建、收購、公有住房轉化、市場長期租賃等方式籌集公共租賃住房。原則上在我省12個設區城市中,凡是規劃為商品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城市棚戶區改造的項目,都要按照住宅建築面積的一定比例配建公共租賃住房。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市、縣人民政府可將配建公共租賃住房的套數、面積、套型結構、建設標准、配套設施、違約責任等作為土地出讓和規劃批復的前置條件,寫入土地出讓合同和規劃批復文件,從而為公租房的建設安上一把保護鎖。

  據了解,公租房的位置盡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設施較為齊全的區域,並同步做好小區內外市政配套設施建設。成套建設的公共租賃住房,有關各方應綜合考慮住宅使用功能與空間組合、居住人口及構成等要素,合理確定套型比例和結構。目前,單套建築面積擬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

  還有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支持,諸如土地政策、稅費支持、信貸支持等等。這些即將出臺的政策措施將使公租房建設迎來一個嶄新的春天。

  新聞鏈接

  什麼是公共租賃房

  即政策性租賃房,是解決新就業職工等夾心層群體住房困難的一種產品。公共租賃住房不是歸個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機構所有,用低於市場價或者承租者承受得起的價格,向新就業職工出租,包括新畢業的大學生和從外地遷移到城市工作的群體。

  公共租賃房概念的提出,現實意義在於幫助『夾心層』解決住房難,其更廣泛的意義,則在於國家保障體系同時面向『非低收入群體』著力的理念轉變。這樣的轉變,其出發點是政府認可那些非傳統意義上的低收入群體也需要政府的幫助,今天通過公共租賃房幫助『夾心層』解決住房難,明天或許將有更多幫助非低收入群體減負的政策出臺,比如減稅、就業幫扶等等。

  公共租賃房供應對象為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包括已通過經濟適用房、限價房資格審核,尚在輪候的家庭以及其他住房困難家庭,還有剛畢業的大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但公租房現主要是針對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等群體出租的住房,已取得廉租房、經適房、兩限房資格的家庭無需再次申請,符合廉租房、經適房、兩限房申請條件及家庭中有60歲(含)以上老人、患大病人員、殘疾人員、復轉軍人、優撫對象或重點工程拆遷的優先配租。

  他國經驗

  新加坡 組屋成為住房市場主體

  新加坡組屋是政府為每一個國民家庭所建造的保障性住房。也就是說,只要是新加坡公民,並已經通過合法婚姻組成了家庭,就有權利以政府保證價格購買一套由政府補貼的組屋。現在的新加坡,組屋已成為當地住房市場的主體,87%的人住在其中。這種住宅比私人房地產市場上的商品住房便宜許多。

  新加坡政府公共住房計劃優惠政策很詳細,比如申請購買組屋的家庭,成員最少只需兩個人即可;申請者家庭月收入不超過8000新元。為了能夠讓每一位居民都能買得起住房,新加坡政府推出一系列優惠措施:首先,制定公積金制度,進行強制性儲蓄,即規定僱主和僱員各按僱員工資收入的一定比例逐月繳納公積金,分別用於未來的養老、住房、醫療、保險、教育等用途,使得居民的購房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其次,在組屋的建設過程中,政府始終堅持小戶型、低房價原則,保證絕大多數居民能夠負擔得起。第三,政府對居民購買組屋實行免稅優惠措施。如果購買二手組屋,政府將提供津貼。

  英國 公租房集中采購管理

  英國住房政策的目標是『以可承受的價格,讓所有人享有體面的住房』。據統計,英格蘭住房的68%為私有自住房,18%為公共租賃房,14%為商品租賃房。

  針對低收入者購不起房的現實情況,政府大力推出公租房補貼,以解決這部分人的住房問題。近半個世紀以來,英國公共租賃房的規模和承租人發生了較大變化,政府相應調整住房補貼政策,其社會保障性特征更加突出。

  為減少成本,提高效率,英國政府在公租房領域引入集中采購機制。2004年英國設立公租房采購協會為公租房房東服務,這是該領域惟一一家全國性集中采購機構,其會員為地方政府及住房協會,現有會員670多家,佔英國公租房房東總數量的65%,管理著300多萬套公租房。

  統一支付系統是公租房采購協會充分發揮集團購買力的重要手段。該協會的統一支付平臺,只需要會員單位每月一次集中支付上月的賬單,不僅降低財務管理成本,還大大提昇了與供應商的集體議價能力。

  美國 租房模式漸成關注焦點

  2010年5月,聞名全球的市場研究公司哈裡斯互動為美國公寓協會做的一次民調顯示,76%的受訪者認為,從目前房市看,與買房相比,租房是更好的選擇。2008年,這一比例僅為71%。美國目前約有3600萬家庭靠租房解決居住需求,約佔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大多數為中低收入家庭。

  以紐約為例,為了保障中低收入家庭能在大城市體面生活,紐約州專門制定了住房建築法,並在全州建立了大量合作公寓。其中,政府監管的公寓約有15萬套,僅佔合作公寓總量的很小一部分。公寓居民有權選舉監督住房合作社日常管理的董事會成員。此外,公寓居民還通過參加年會等方式行使自己的權利。

  美國經適房,按承包經營者的性質劃分,可分為『公』(政府房)和『私』(可負擔房)兩類。前者完全由政府機構承建管理,後者『半公半私』,在資金、土地等硬件設施方面,由地方政府提供支持和贊助,而在具體運營、操作等軟件管理上,則由承包的慈善機構、非營利組織和私營公司根據實際情況管理。按房屋收款方式劃分,可分為『租借』和『出售』兩種。按申請者年齡來劃分,均可分成兩類:一是不限年齡的『一般房』;二是只供年滿62周歲者申請的『老人公寓』。申請『老人公寓』,夫婦倆其中一位達到年齡要求即可。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