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雞西
搜 索
雞西市農場技術武裝地方春耕
2011-04-14 08:12:4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海鷹 孫偉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4月14日訊 今春,雞西市與農墾牡丹江分局所屬農場共建智能化水稻浸種催芽大棚,農民跨積溫帶種上朝思暮想的『稻花香』

  場縣共建促春耕腳步加快

  早春三月播種『稻花香』,懂水稻種植的人驚羡之餘恐怕還要感興趣地問上一嘴:『在哪兒?這在全省可算是早的了。』

  『在雞西、虎林。』

  天氣剛剛回暖,雞西市春耕生產序幕就已經拉開。他們在雞東、密山、虎林規劃出27個村,准備大中型農機具4204臺(套),與農場聯合組建31個農機作業合作社。春耕期間,可開展代耕、代種、代收(『三代』)面積224萬畝。其中水稻代育苗4萬畝、代插秧38萬畝,大田代耕145萬畝、代播37萬畝,還將實施春季航化作業35萬畝。備春耕生產,通過場縣共建的大舞臺,雞西地方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的腳步加快。

  用農場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武裝地方,雞西市近三年來通過推廣農墾水稻的品種優質化、壯苗模式化、全程機械化和本田葉齡指標管理的『三化一管』栽培模式,促進地方水稻產業實現了種植的科學化與標准化,地方種植業標准化率達到90%以上,地方水稻單產由4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大豆單產由140公斤提高到165公斤,畝綜合效益平均提高100多元。

  催芽大棚催出效益

  4月9日,在虎林市楊崗鎮智能化水稻浸種催芽大棚,工作人員把最後一批種子裝進有氧恆溫催芽機。30臺催芽機從3月17日開始浸種催芽,現已運行兩批次,可覆蓋3萬畝水田。該鎮六人班村水稻種植戶徐永慶高興地說,以前在家催芽,200畝水田1000公斤種子,年年是芽在炕上,人睡地上,日夜折騰,芽還出不勻乎,傷熱了還要瞎些種子。今年,他選好種子送到鎮上集中催芽,到日子來取,省事,芽還齊整。3月27日,他已播種完畢,育苗期比往年提前一周。楊崗鎮鎮長張臣講,今年,雲山農場援助他們建起9處智能化水稻浸種催芽大棚,111棟大、中育苗棚,鎮政府購置電動播種機統一播種,標准化、機械化、工廠化催芽、播種面積達到3.5萬畝,佔全鎮水田面積的50%。農戶既節約了費用支出,又節省了人力物力。

  張臣介紹,智能化水稻浸種催芽技術采用計算機及專用軟件管理,實現水稻種子溫度控制、供水間隔時間、噴淋調溫等智能化管理,9天可一次性完成水稻的浸種、催芽作業,不僅育苗時間大大提前,而且秧苗質量明顯提高,苗齊,根壯,分?多,產量高。

  初步測算,可增加積溫200℃,實現水稻的跨積溫帶種植,預計水稻畝增產150公斤、增收400元。今年,他們訂單種植了2000畝『稻花香』,首次嘗試跨積溫帶種植晚熟品種,秋後以每公斤高出市價0.3元的價格收購,這是對農民的一種前期引導。明年,在農民普遍認可的基礎上,將大面積種植。

  大手筆快節奏共建大踏步

  今年,雞西市將場縣共建的目光聚焦備春耕,大手筆,快節奏推進春耕生產。他們按照春耕生產需求,提早落實『三代』計劃。去年秋季,雞西市委市政府領導就帶領縣(市)黨政主要領導、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到農墾牡丹江分局與分局領導、農場場長、作業區領導進行對接,依托農場先進技術,根據農村實際需要,確定『三代』面積570萬畝,其中農墾為地方開展『三代』面積380萬畝;地方在農場承包土地190萬畝,全部按農場的標准進行生產。備耕期間,他們把計劃落實到縣(市)、鄉、村和農戶,做到『六清一落實』,即村屯農戶清、地塊位置清、作業項目清、作業面積清、質量標准清、收費價格清,落實責任人。同時,從去冬今春起,各級政府先後邀請農場農業專家、技術人員到鄉、村講授農業新技術和現代農業管理方式,重點對農民進行水稻智能化育苗技術培訓。場縣還互派18名乾部交叉掛職,互派34名農技人員開展交流合作,為備春耕增加科技儲備,提供智力支橕。

  在水稻種植上,該市提出以提高水稻育苗標准為突破口,將場縣共建的根挖到『芽』上,積極學習引進農場智能化水稻育苗新技術。為此,從去年秋季開始,這個市邀請農場幫助,按照農場標准,建設水稻育苗大棚4369個,並全部完成了秋建棚、秋備土、秋作床。從今年2月23日開始,全面啟動水稻大棚清雪扣棚工作,3月25日,6.5萬棟水稻育苗大棚全部扣完,比去年提前10天。全市新建11個智能化水稻浸種催芽小區,全部由856農場青山機械廠設計、施工,並由農場負責農民培訓。虎林市投資1240萬元,在農場的指導幫助下,新建9個智能化浸種催芽系統樣板小區和13個水稻標准化育苗園區,水稻催芽覆蓋本田面積30萬畝;密山市楊木、興凱等6個鄉鎮委托857農場、8511農場代催芽、代育苗,覆蓋本田面積23萬畝;雞東縣投入資金3494萬元,建立新華現代農業水稻示范區,在8510農場的幫助下,建2000平方米催芽基地1處,上催芽機10臺,示范區育苗48000平方米,引進『稻花香』等系列新品種。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