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4日訊 黑河市內坐落九三、北安兩個農墾分局,下轄24個大型國有農場。『十二五』時期,黑河市與農墾系統將按照2010年簽訂的協議要求,實現墾地深度合作機制基本建立,區域跨界基礎設施初步建成,社會事業發展等取得較大突破,把農墾與地方合作共建推向更高層次,形成全方位、多領域的局市共建格局。力爭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2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5%左右;糧、豆、薯總產量達到530萬噸,比2009年增長20%左右;二、三產業生產總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0%左右;人均收入年增長10%以上。
打造『影子墾區』,加快建設現代糧食產業。緊緊抓住實施《黑龍江省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和墾區建設國家級現代化大農業示范區的契機,深入實施糧食生產『雙增工程』。重點建設以九三局直、大西江農場為主體輻射嫩江縣雙山鎮、伊拉哈鎮,以趙光農場為主體輻射北安市趙光鎮,建設總面積100萬畝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在五大連池風景區周邊農場、鄉(鎮)和錦河農場、黑河市區周邊鄉(鎮)建設總面積20萬畝的旅游觀光農業區;全市建設總面積2200萬畝的無公害綠色農業生產區。推進農業基礎建設,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大力推進西部旱區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到2015年,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00萬畝,高標准農田面積達到1000萬畝。
共同推進大型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提高農機現代化水平和作業能力。到2015年,地方1000萬畝耕地納入合作共建農機合作社經營和農場跨區作業范圍,集約經營比例達到70%,主栽作物田間機械化作業程度達到95%,其他作物田間機械化作業程度達到85%以上。加快建設墾地一體的種子服務體系,區域內墾地統一供種率達到70%以上,種子精選、包衣、加工率達到100%。墾地聯合組建肥料測配服務中心,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100%。到2015年,農業科技貢獻率提高到55%以上,農場技術服務地方耕地面積達到500萬畝,地方農場模式化栽培技術應用面積達到1000萬畝。
共扶共育企業龍頭和基地,全面提昇農業產業化水平。共同建設北安、九三、嫩江、五大連池四個農產品加工園區,促進加工企業聚集,構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群。堅持農業產業化龍頭共建、共育、共享,重點推進大豆、小麥、乳品、馬鈴薯、肉制品、麻類、甜菜、山珍、北藥十大加工產業龍頭企業建設。大力推進種植業生產基地建設,共建基地面積達到2275萬畝。
大力推進以嫩江、五大連池、遜克、孫吳為重點的肉牛、肉羊養殖帶建設,肉牛存欄達到80萬頭,肉羊存欄達到200萬只。大力推進以孫吳為中心的北三縣大鵝養殖帶建設,大鵝存欄達到800萬只。建設黑龍江和五大連池、山口湖地區礦泉水產品養殖基地。
合作共建小城鎮、中心村,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強力推進嫩江縣雙山鎮省級試點小城鎮建設工作,一年抓啟動、二年抓推進、三年見成效。大力發展中心村,引導農民向鄉鎮、中心村、農場場部聚集。到2015年,建設100個中心村,每個中心村人口要達到2000人以上。積極推進農場與地方教育資源優化整合,合理調整中小學校網點布局,建設高標准省級示范校,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加大推進農墾與地方醫院合作共建力度,共建醫療集團,完善三級衛生服務網絡。推進有線電視網絡連接,實現節目互換、信息共享。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實現共同投入、共同建設、共同利用。場鄉一地的城鎮共同編制建設規劃,共同建設交通網、供排水網、通訊網、電視傳輸網、熱力網、燃氣網等小城鎮基礎設施,實現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共同使用。
為保障合作共建各項任務的落實,有效協調推進合作共建工作,黑河市將與農墾系統建立日常聯絡、情況通報、高層互訪、乾部兼掛職、聯合督促檢查等方式,積極解決制約深層次合作的新機制。進一步鞏固合作成果,擴大合作領域,著力有效推進區域發展一體化步伐,切實讓周邊群眾得到實惠,破解區域經濟發展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