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中高考指南:『二模』後高考備考攻略
2011-04-15 09:52:11 來源:生活報  作者:呂曉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4月15日訊 高考前緊張的第二次模擬考試已經結束,在模擬考試中考生都出現了哪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復習,取得最佳的復習效果?近日,記者采訪了哈師大附中高三學年把關教師,請他們幫考生把脈,指出考生當前存在的問題,給出備考策略。今日推出數學、語文、英語、歷史四門學科的備考攻略。  

  語英練好中低檔題很關鍵

  指導教師:哈師大附中高三英語備課組組長霍巍巍

  距離高考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考生在英語上完全能有所作為。特別是一些英語比較薄弱的考生,分數有更大的提高空間。

  問題一:審題不夠細

  因審題不夠細致而丟分的考生很多。根據往年的經驗,高考題並非以難題見長,但在設題時很巧妙,比如:完形填空、閱讀理解、七選五等題,如果審題粗糙,則難以理解其中奧妙,許多考生都因此而痛失本可以得到的分數。細致、深入地審題是順利解題的前提,凡是想得高分的考生,都要像審理科題目一樣重視英語解題過程中的審題環節。

  問題二:定式思維嚴重

  考生在高三階段做了很多題,因此形成了一定的定式思維,容易想當然。

  比如:有的考生凡是見到『suggest that』這樣的句式,後面就選虛擬語氣。由於大部分涉及到『suggest』的題目都與考虛擬語氣有關,因此,這個『技巧』似乎很管用。但是如果命題人的目的是想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了『suggest』的本質,比如在His accent suggested that he is from Wuhan(翻譯成漢語是:他的口音表明他是從武漢來的),以及His cool response suggested that he didn't like the idea(翻譯成漢語是:他反應冷淡表明他並不喜歡這個主意)這兩個句子中,『suggest』是表明、說明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按定式思維選擇『should』就會丟分了。避免出現這種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在戰略上承認定式的存在,但在戰術上要認真審題,避免想當然。

  問題三:做閱讀理解題准確率低

  在閱讀理解題中,主旨的提出主要有四種情況:第一,首段或首句開門見山地指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討論的問題。第二,在文章或段落中間給出中心思想。第三,在文章末段或段落末句對全文或全段進行總結歸納,得出中心思想。第四,在文章或段落中不明確給出中心思想,考生得根據各段的中心思想或各句的內容,自己總結出主旨。

  做這類題時,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對策:首先,要看原文。著重理解首段和末段,對於段落主旨題,則要重視首句和末句,這是英語文章中出現中心思想最頻繁的位置;文章主旨句出現在中間的比較少見,這樣的主旨句一般會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遇到前後段意思轉折時,考生應該提高警惕,這裡往往是主旨所在,對於段落主旨的判斷也可以按照此方法找出;文章中沒有明確的主旨句,中心思想要通過各段的主要內容進行歸納,這時就要求考生著重看各段的首句和末句,試題中的Title題也屬於這種情況,必須通讀全文,纔能得到答案。其次,要看題中的選項。考生應注意所給選項的內容,這有助於加深對整篇文章的理解;能成為正確選項的通常是不出現細節信息、不含過分肯定或絕對意義的詞;乾擾項經常以偏概全,只是文章的細枝末節,不能涵蓋全文內容。

  備考策略一:熟記考綱詞匯

  從全國的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來看,今年高考的英語試題無論是難度還是題型,變化均不會太大。也就是說,從整體而言,將延續2010年的題型、結構和難度。很多專家預測,今年閱讀理解題的語言表達會更加原汁原味。建議考生在最後復習階段,熟記考綱詞匯,認真辨析詞匯區別,掌握常用動詞、動詞詞組、動詞基本句型。

  備考策略二:堅持以練為主

  考生當前應以練習為主,也就是說,要踏踏實實地做題,多做容易題,少做難題。越臨近高考,越要降低練習難度。准備一個錯題本,查缺補漏。

  根據近兩年高考命題的特點,高考成敗的關鍵在於中低檔題的成功率。一般情況下,基礎題所佔比例是30%,中檔題佔50%,較難的題佔20%。可見,中低檔題佔了80%,如果考生把中低檔題都做對了,就能為拿到130-140分奠定基礎。另處,考生做練習題的時候,要邊做邊總結做題的規律,高考成功的考生都有一條經驗:絕不讓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

  備考策略三:每天讀五篇文章

  利用閱讀技巧獲取信息,細讀題乾、選項,揣摩作者意圖、思路,持之以恆地進行自我閱讀訓練。只要每日讀五篇文章,考生在做單選、聽力、改錯、寫作題時就能達到一定的標准和准確率。從現在開始,一天讀五篇,到高考時可以讀到兩百多篇,英語思維定會在考生的頭腦中活躍起來,考試的時候也會很快找到感覺,閱讀的正確率想不提高都難。

  備考策略四:每天背誦一句話

  最後復習階段學習英語的最好方法就是背誦,許多考生作文寫得好,是因為背了句子,他們把這些句子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因此,在考前所剩的近60天裡,考生應該做一件簡單的事情:每天背誦一句話,其來源就是高考真題和模擬試題的范文。

  同時,考生在練習寫作時應注意書寫的規范性,做到格式正確、要點全面、時態准確、中心突出、表達生動、段落清晰、行文連貫。

  70分以下的考生在這段時間裡要做兩件事:一是背考綱詞匯,認識就可以,不用會寫;二是做近10年的高考卷,每一道題都要弄懂,反復讀熟記住。做完這10套題,相信考生的成績會有大幅度提高。


 

  語文

  全面鞏固查缺補漏

  指導教師:哈師大附中語文高級教師、國家級骨乾教師、高三語文備課組組長張素娟

  從考生在語文模擬考試中的答題情況來看,考生在知識結構上還應該加強訓練,復習應該定位在全面鞏固和查缺補漏這兩個方面。一些考生的知識網絡不夠健全,缺乏應有的知識儲備,比如:詩歌鑒賞的相關常識、文言文中一些必要的字詞句式的積累,答題時或只做粗線條的概述,或不能將知識點夯實。還有的考生審題粗心,思維僵化,缺乏靈活應對的能力。

  備考策略一:

  篩選課本內容復習

  考生應重視對課本內容的復習,尤其要重視文言文和名句名篇的復習。復習時要從考試的角度對課本內容進行有效篩選。試題當中的名句名篇、文言實詞、文言虛詞、特殊句式或來源於課本,或能夠在課本上找到影子。平時我們都是按照教學大綱學習課本的,現在要能夠讓課本在考試當中充分發揮作用,考生應做到:凡是課本上(包括初中課本)的文言文,每句話都要會翻譯,每個詞都要會解釋,大量積累是學好文言文的唯一捷徑。

  備考策略二:

  有選擇地做套題

  這一階段復習應該遵循『切塊夯實、穩步推進』的原則,套題要練,但要在確保『質』的基礎上控制好『量』,不能盲目、不加任何選擇地做套題。答題後要把自己的答案和規范思路、標准答案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為什麼錯、怎樣纔能不錯的結論。

  模擬考試反饋的情況警示考生:在今後的復習過程中,必須做出取捨,寧可少做一套練習題,也不能忽視夯實重要知識點。

  備考策略三:

  寫作訓練應遵循試題限制

  考生的考場作文,一般注重了表意的深刻,卻沒有充實的內容;注重了材料的豐富,卻沒有嚴謹的結構;注重了文采,卻不流暢;注重了創新,卻偏離題意;有的甚至連書寫、字數、標點都達不到要求。在此提醒考生,在寫作時,應嚴格遵循試題的限制。

  寫作訓練應穿插在備考的各個階段,備考要堅持兩個原則:首先,要重視積累,包括思想、材料、語言和文章結構的積累;其次,要重視定時訓練,在時間上要有嚴格要求,不同於高一、高二時對寫作的要求。


 

  數學認清層次定向復習

  指導教師:哈師大附中高三數學備課組組長、教育碩士、數學高級教師劉潔

  數學學科經常令許多考生頭疼,第二次模擬考試後,每一位考生都要給自己准確定位,不同層次的考生要采取不同的復習策略。

  學優生突破高難度題

  數學學優生具有紮實的數學基礎、深厚的數學底蘊和敏捷的數學思維,在各級測驗和模擬考試中數學成績均能名列前茅,具有在高考數學中衝擊145-150分的實力和能力。這些考生在當前復習階段應重點突破優選人纔的5-10分高難度題。具體考點為:圓錐曲線、導數與函數、函數與數列不等式等多知識點交匯的綜合問題。考生還要多與同學、老師交流,以拓展答題視野和思路。

  中等生加快答題速度

  數學中等生佔考生的大部分。其中,中等偏優的考生基本功較紮實,具有較強的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這類考生在高考前的最後復習階段極易急功近利,一味地練習難題,急於突破綜合問題,忽略了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方法的復習,追求巧解偏題、怪題,忽略通性通法,最終結果是丟西瓜保芝麻,得不償失。

  為避免考生進入以上誤區,這個階段的復習要分兩步走:一是加強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方法的訓練,以提高熟練程度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力爭加快答題速度,提高准確程度,為中等偏難題贏得更多時間;二是加強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提高各類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

  中等偏下生進入『保分期』

  中等偏下生無論是基本功還是應變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略遜一籌,而且意志薄弱,情緒易波動。這部分考生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對知識漏洞的彌補,而是增強自信,提高再認能力。

  這部分考生應提前進入『保分期』,當前要加強綜合訓練。可以通過模擬訓練明確哪些題是自己會的,哪些分是應該得的;對有思路的題,在解題之前要認真讀懂題目,正確領會題意,從題目本身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通過仔細推敲,抓住問題的實質。要做到審題慢而細,做題快而准,從而達到加深印象、提高熟練程度、加快答題速度的目的。

  學困生盯住專項訓練

  這類考生由於時間和精力有限,可以將復習重點放在三角、向量、立體幾何、概率、統計等基礎知識的專項訓練上。同時,可以進行一些客觀題答題技巧與方法的訓練。


 

  歷史列表對比精練真題

  指導教師:哈師大附中高三歷史備課組組長、市級科研骨乾教師趙立多

  考生科學備考時要使用四樣『法寶』,課標、考綱、考試說明、試題分析一樣都不能少。看課本學會看『三導』,即每冊書前面的導讀,每一單元前面的導言,每一課前面的導語,這『三導』就是編教材者在這部分內容中要告訴大家的核心知識。

  問題一:基礎知識不紮實

  第一次模擬考試第40題的第(1)問,有些考生對史實掌握不清或錯誤,答出『自然經濟解體』、『私學取代官學』、『官學消失或瓦解』等;第(2)問有的考生答的是『察舉制打破了九品中正制對出身和門第的限制或官位的世襲』等;第(3)問,有考生認為文翁『開創了教育事業的先河』等。出現此類問題是因為考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

  問題二:歷史概念掌握不准

  例如:『一模』40題第(1)問,有很多考生答『政教合一』、『政教結合』、『士族階層壯大』等;而『二模』40題第(1)問,又有部分考生答的是『政教合一』,不得分。再如:『一模』40題第(2)問,有的考生將『察舉制』和『征闢制』都答了,這說明考生對兩個概念的區別還沒有弄清楚;而『二模』40題第(1)問,有些考生將董仲舒的『大一統』、『天人感應』等思想答了出來,這說明考生除了材料解讀存在偏差外,對基本歷史概念的把握也需要進一步強化。

  問題三:材料解讀能力欠缺

  對材料有效信息提取有誤或對材料整體把握欠缺。例如:『一模』40題第(1)問,有的考生答的是『沒有職業教師,沒有固定場所』;此題第(2)問,有的考生答的是『科舉制』或『九品中正制』,導致後一小問也難以得分,還有的考生答的是『科舉制和察舉制』或『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也都不能得分。

  問題四:答題不規范

  從模擬考試的情況來看,考生合並同類項的能力較差,即概括能力差;語言表述不准確,主觀感情色彩濃厚;表達不完整,語意不明確;不會用導引詞;大量摘抄原文。

  備考策略:列表復習研讀史料

  列表復習法。以時間為縱軸,強調時間點與歷史階段,將中外關聯的史實(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等方面相近相似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及其背景原因)加以橫向對比,配合時代特征說明,再加上選修改革、戰爭與和平的內容銜接,考生自我生成一個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匯總表,強調大框架、大視野、大整體、大文明。

  體系重構與考點回顧。按單元穿線,重新構建知識體系,回顧考點。

  史料研讀復習法。精選配套史料,認真研究和解讀,每一天都應保證此項訓練的時間,此項訓練所佔時間應不少於最後階段歷史學科備考總用時的一半。

  重視典例分析。選擇經典高考真題進行練習。

  強化熱身模擬訓練。嘗試做小卷,包括12道選擇題、1道必答大題、1道選答題。可適當通過『小論文』類型題來訓練思維能力。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