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6日訊 加速藍莓產業發展,是伊春市近年推出的又一個綠色興市項目。2008年,該市制定政策,對藍莓等野生漿果資源進行保護,建立8個保護基地,總面積達6011公頃;2009年,成立五營九天公司和朗鄉營林中心兩處藍莓苗木繁育基地;2010年,建立標准化藍莓種植示范田,總面積190.9畝。與此同時,加大藍莓加工企業的建設力度。
日前,記者走進伊春市五營九天公司的藍莓苗木繁育基地。4月初的林區,山背陰處,依然白雪斑駁,可在九天公司的日光溫室內,員工們卻忙得熱火朝天,有的在平整土地、有的在生火加溫、有的在栽植苗木。
據介紹,九天公司現有藍莓組織培養室1500平方米、全光智能溫室2500平方米、30棟日光溫室1.44萬平方米、102棟鋼架塑料大棚3.97萬平方米;組培室可為公司全光智能溫室、日光溫室、鋼架塑料大棚提供苗木,全光智能溫室一年四季可育苗近千萬株,日光溫室年可育苗1500萬株,鋼架塑料大棚年可育苗500萬株;公司為本市、全省乃至東三省提供苗木,去年生產苗木1500萬株,今年將生產苗木3000萬株。
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所在的五營林業局林場(所)及個人種植的藍莓,已發展至500畝。該局職工趙樹貴種植藍莓300畝、50多萬株,3年後,藍莓將進入盛果期,年產藍莓可達300噸,按眼下市場價算,收入可達1200萬元。
據伊春市農委同志介紹:中國野生藍莓的分布,僅限於我省的大小興安嶺和吉林的長白山,蘊藏量為31萬噸,年采收量不超過1.4萬噸;目前,人工種植藍莓的鮮果出口價在每噸3880~6570美元之間,濃縮果汁的出口價為每噸3萬~4萬美元之間,且供不應求。全市已規劃出500個藍莓種植基地地塊,總面積15萬畝;藍莓加工企業已發展至12家,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家、規模以上加工企業3家,全部加工企業年收購野生藍莓原料7000噸左右,產成品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上繳利稅2000萬元;藍莓加工企業已開發出20餘種藍莓產品,包括有果汁、系列果酒及飲料、凍乾果、果糕、口服液等,興安紅酒業公司生產的野生藍莓乾酒、利口酒被評為優秀新產品一等獎,現正申報全國馳名商標。
目前,伊春市提出:利用3至5年時間,在搞好野生藍莓保護及合理開發基礎上,種植藍莓15萬畝,年收獲藍莓果實10萬噸以上,種植業產值實現10億元以上;加工、倉儲、保鮮企業形成處理藍莓果實10萬噸以上加工能力,加工業實現產值35億元以上;將藍莓產業建成規模更大、檔次更高、效益更好、在國際藍莓市場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新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