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生活資訊
搜 索
哈爾濱市場蟹裡無蟹蝦裡無蝦 人造食品以假亂真
2011-04-17 08:03:0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金鎰 張大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7日訊 哈爾濱市民小李的午飯經常在工作單位附近的一家快餐店解決,這頓炒飯、那頓海鮮面,價格不貴樣式挺多,而且看著炒飯裡的蝦仁、海鮮面裡的蟹棒,小李感覺營養也很豐富。

  但前幾天,一同事卻通過別人打聽到了這家快餐店的內幕:形色味都看不出問題的蝦仁、蟹足棒竟是人造的。雖然小李覺得有些危言聳聽,但再次吃飯時細細品嚼,卻多少感受出了一些不對勁兒。同事告訴小李,自己一遠房親屬日前來到這家快餐店打工,店裡使用人造食品的確是事實。

  口感相似價格低廉

  人造食品登堂入室

  為了解人造食品的『真相』,記者來到南極食品批發市場。在一家專門批發海鮮的門店,記者看到裡面擺放著數量龐大的各類成品冷凍海鮮,有『美味蟹足』、『水晶蝦仁』、『鮮魚丸』等。記者拿起一袋冷凍的『水晶蝦仁』詢問店主多少錢一袋,店主回答說一袋2.5公斤、售價15元。記者問起價格怎麼這麼便宜,店主略帶嘲笑地說,真的蝦仁再怎麼便宜一袋也要90元,這是人造蝦仁。但他向記者保證,雖然是人造的,但口感和外形上絕對沒問題。看到記者猶豫他又對記者說,很多小餐飲業戶都批發這樣蝦仁。你算下賬,一份海鮮炒飯纔賣幾塊錢,用真的蝦仁放進去幾只就得幾塊錢,還掙什麼錢呀。而且這些人造的東西還有其他好處,如輕易不變質、外形非常好看等。該店其他的產品比如魚丸和蟹足棒的價格也大體相差不多,2.5公斤袋裝的售價都在十幾元。

  記者又在另一家海鮮批發店見到了傳說中的人工海蟄,店主介紹這種海蟄批發價格一公斤16元,而真正的海蟄一公斤的批發價在40元左右。店主保證說在飯店加工後,大多數顧客絕對吃不出來,口感上與真的海蟄完全一致。而且作為飯店使用人造海蟄,還省去了很多加工環節,非常『劃算』。店主給記者算了一比『細賬』,人工海蟄每500克3.2元,每道涼拌海蟄的菜需要用料250克,折合1.6元,加上各類配料和調料,每道菜的成本不過4元,而售價基本達18元以上,利潤非常高。而如果用真的海蟄,其成本就要達到近十元。

  為了『體驗』這些人造食品,記者來到道外一家商場的快餐區,點了一盤海鮮炒飯,價格為7元。端上來一看,裡面有幾只『蝦仁』和被切開的魚丸和蟹足棒。記者看到的『蝦仁』和先前在批發市場見到的『水晶蝦仁』一模一樣,夾一個放入口中,有一點蝦的味道但基本沒有蝦的口感和彈性。記者找到老板問這蝦是怎麼回事,老板不以為然。記者表示如果不給合理解釋就要找商場理論,老板馬上解釋到,這其實是人造蝦仁。不是為了騙人,一份炒飯賣7元,除去各項費用其利潤在兩元左右,如果用真的蝦仁,那不就明擺著賠錢嗎。反正吃快餐的人都不十分『較真』,即使有的顧客吃著不對勁也不會說什麼。

  蟹裡無蟹蝦裡無蝦

  人造食品以假亂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光有『人造』海蟄、蝦仁、蟹足棒,人造鴨血豬血、人造魷魚等也是被一些中小餐廳青睞的熱賣商品。那麼,人造食品到底是用什麼制造的?

  據哈爾濱商業大學食品研究所研究員黃某介紹,人造食品是用工業方法通過某種技術合成的一種產品。制造這些人造食品的主要原料是什麼呢?其中人造海蜇是以海藻類藻膠混合大豆粉制造而成的,也可以人為地添加一些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人造蝦肉是利用海產品、魚肉泥等混合面粉、雞蛋、鹽、食用色彩等配料制成。人造蟹肉是利用魚肉、面粉、雞蛋、砂糖、亞硝酸鹽等配料制成的。簡單地說,這些『海產品』的主要原料是淀粉,輔料有各類合成調料和各類膠等。從制作成本上說,這些東西的成本與真的海產品相差很遠。一公斤淀粉為8元,加上2元錢的各類輔料,能做出2.5公斤的海蟄,或2.5公斤蝦仁或2公斤蟹足棒。

  據介紹,除了這些,還有更加『神奇』的人造雞蛋豆腐等。據黃某介紹,目前市場上非常流行的鴨血、豬血等食品都有人工替代品。具體制作方法就是用少量豬血加入生粉攪拌,加入工業用鹽和甲醛使其凝固,為保證顏色如同真豬血,再添加染色劑染色,待凝固後,放入大鍋用慢火熬,待豬血成塊後冷卻,切塊後冒充新鮮豬血出售。甲醛為較高毒性的物質,是潛在的強致突變物之一,在我國有毒化學品優先控制名單上高居第二位。工業鹽中常含有亞硝酸鹽等,大量攝入可導致機體缺氧,還可轉變為強致癌物質亞硝胺。

  除此之外比較『流行』的還有人工合成豆腐,是用大豆分離蛋白、變性淀粉和白色素攪拌沈淀制成。據了解,大豆分離蛋白是以低溫脫溶大豆粕為原料生產的一種蛋白類補充品,常應用於飲料、營養食品、發酵食品等食品行業中。變性淀粉是一種改性過的可食用淀粉,而『白色素』是一種無毒、無味的白色粉末,常用於食品增白。這種用大豆分離蛋白制成的豆腐有點類似冰凍豆腐,含有豐富的氣孔。這種豆腐不僅沒營養,還添加了色素和食品添加劑,多吃肯定無益。

  『人造雞蛋』的蛋殼是用碳酸鈣做的,蛋黃和蛋清則是用海藻酸鈉、明礬、明膠、食用氯化鈣加水、色素等制成。其蛋殼特別光滑,剝開後可發現蛋清不粘稠,並且易與蛋黃混成一團,聞上去有一股化學藥劑味道。『人造雞蛋』不僅營養成分差,長期食用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曾有媒體報道市面上果汁店所售果汁或鮮榨果汁都是用多種添加劑加水,再加人造果肉等制成。為了掩人耳目,飲品店都要在店裡擺些新鮮水果裝裝樣子。為了省錢,把果肉和添加劑放到一起。有專家直斥人造果汁『除了水,都是毒品』。假果肉裡有7種人工合成的添加劑和2種人工色素,果粉除了糖,其他4種都是人工合成添加劑,飲用由添加劑制成的『果汁』能引起慢性中毒,長期飲用將導致肝腎功能的損害,嚴重者將會致癌。

  降低成本謀取利益

  人造食品無益健康

  市場經濟下,物質極其豐富,有那麼多好吃的天然的東西,為什麼還要弄出人造食品呢?答案不言自明:為了追求更高額的利潤。

  據專家介紹,雖然並非所有人造食品都有害,但應該嚴格注意食用頻率。比如人造海蟄等食品,雖然很多都是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成分配比來生產,但其營養成分遠不如真正食品,而且其中所含的其他非食物類成分也會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

  據介紹,首先是人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增加了許多添加劑(如色素、香精、苯甲酸鈉等),特別是防腐劑的長期食用對人的腸胃十分不利;其次是許多人造食品從配方上看似十分科學,也包含著許多營養成分,但這些營養成分經生產過程的高溫、高壓,分子結構均遭到破壞,營養價值必然大打折扣;再者,從人體對各種營養成分的需求來說,還要有一些有利於人體生長的微量元素,人造食品在配比中是無法強化構成的。但是由於作為一種人造食品,其中必然也包含一定量的黏合劑等物質,雖然這些物質都在國家規定的范圍之內,但是如果長期大量食用還可能對人體造成一定影響。

  還有很多人造食品對人體健康存在危害。比如人造奶油等人造脂肪類,人造脂肪在營養學上被稱為『反式脂肪酸』,一直被廣泛地應用於食品加工中。但最近,國際上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它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多種危害,如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乳腺癌和老年癡呆癥。我們所吃的食物中,有相當一部分都含有這種脂肪,如薯片、方便面、蛋黃派、多納圈、巧克力、咖啡伴侶等。

責任編輯:隋洪波